板俊荣、张仲樵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民间俗曲曲牌曲词及曲谱考释》对较常用的二十多个民间常用的俗曲如“满江红”、“清江引”、“莲花落”、“挂枝儿”等的名称、内容、演变过程等,做了很好详尽的梳理考辨,对它们与词、曲及其与各种戏曲的关系,一一做了归纳分析。每一个曲调下均附录了一种或数种工尺谱。该书的出版,对戏曲、词曲、民间文学等的研究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李金斗,十三岁开始坐科学习相声,基本功扎实全面,善于将传统相声技巧运用到当代相声的表演中,被观众誉为“集北京相声的清雅、天津相声的火爆、东北相声的粗犷于一身的、具有全面才能的相声演员”。 陈涌泉,出身相声世家,外祖父钟子良、父亲陈子珍均为清门相声的代表人物。能逗善捧,并擅长单口相声,曾创怍、改编、整理并发表过大量相声作品及理论文章。 这本《李金斗、陈涌泉给您说过的相声》是从他们演出过的所有节目中精选出来的,分为传统相声、新编相声、化妆相声、单口相声、相声小段以及附录的名家名段等几个部分。 相声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有着令人回味的笑,与时俱进的笑,为了保证每次演出的完美效果,他们们坚持对每一个作品反复修改加工,即所谓的“ 一遍拆洗一遍新”,因此,这本《李金斗、陈涌泉给您说
京剧脸谱200余幅
京剧脸谱200余幅
本书以 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 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思想文化史的考察,分析二三十年代戏曲跨文化交流高潮形成的多重原因,回到20世纪戏曲艺术海外交流的个自觉期与高潮期的具体历史情境中来展现代兴之际的剧界景观。
该书以书场为中心,从空间的角度对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微观研究。作者通过书场记忆结合史学解读勾勒了更为鲜活丰富的苏州城市生活画卷,提供了了解近代苏州的一个侧面。作者从书场小社会与苏州大社会的关系入手统筹全篇,认为苏州书场中的评弹艺人与各色听众,构成了书场“小社会”;而苏州书场与苏州社会的其他组成部分,构成了苏州“大社会”。书场“小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推动着书场“小社会”不断发展,也反作用于苏州“大社会”。书场“小社会”与苏州“大社会”之间发生着信息与能量的交换,苏州“大社会”的发展制约着书场“小社会”,书场“小社会”的变迁也处处投射出苏州“大社会”的影子,是苏州“大社会”变迁的浓缩与提炼。书稿分为五个部分:章主要叙述了苏州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书场演变;
中国曲艺曲种繁多,音乐丰富。南北方曾有二百多个曲种,历来有“南弹北鼓”之说,即南方以弹词为代表,北方以鼓词为代表,它们在艺术上各显特色,在价值上又等量齐观。南方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较大,北方的鼓词则以京韵大鼓为侧重。鉴于此,连波编著的《中国曲艺经典唱段100首》以“南弹北鼓”为选编宗旨,选了23个曲种暨100首唱段,通过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彰显经典、弘扬流派,倡导交流,达到传承、发展的目的。为专业工作者提供一本可作比较研究的资料及广大爱好者可以此作自修学唱的实例。本书所收集的曲谱资料相当珍贵,采纳曲谱的标准是:具有一定的历史、美学、实用价值。丰富多彩、精湛优美的曲艺音乐,使人陶醉不已。
《曲学讲堂(中国剧协全国青年戏曲音乐家研修班文存共3册)》为2013年中国剧协全国青年戏曲音乐家研修班文存,收录了“青音班”研修期间的讲座、讲评及中国青年戏曲音乐家论坛的相关内容及办班期间的所有照片资料。第1卷为讲座卷。由季国平、沈铁梅、陈晓光、尚长荣、何占豪、叶长海、张筠青、安志强、汪人元、李树建、王蒙等10位著名艺术家、理论家的专题讲座。第2卷为讲评卷,由朱绍玉、顾兆琳、万霭端、王文训、刘文田、耿玉卿、高一鸣、徐志远、汝金山、朱维英等10位著名作曲家对学员的音乐作品进行评析。第三卷,“图说青音班”,收入了在“青音班”办班期间所拍摄的照片,是“青音班”弥足珍贵的纪念。
本书以梁厚民口述,张文娟整理记录的方式,完整记录了梁厚民自幼年时的成长经历,以及作为一名快板艺术大师一生执着艺术,为自己热爱的快板书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并且还首次讲述了与其夫人李如玲相濡以沫的生活故事。 本书收录了一篇梁厚民的自序,并有两位梁厚民的好友朱光斗和李立山为本书做的序。正文有五个部分。*部分讲述了梁厚民从童年在故乡出生到大学后求师李润杰未果。第二部分讲述了梁厚民从事快板书艺术的历程并讲述了其中的苦与甜。第三部分讲述了梁厚民在表演和创作过程中的成就和收获。第四部分梁厚民分享了其在生活中与夫人、与徒弟、与朋友的趣事。第五部分这位快板书大师将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进行了总结记录,谈到了包括如何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等。
本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本书是两代著作者历经69年对中国民间俗曲曲牌、曲词、曲谱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的成果。以代表性曲牌为章目,考释该曲牌的曲格和词格,再根据国内外现存的所有工尺谱材料,将其考译成线谱,使读者领略到明清以至宋元时期这些曲调的唱腔,终完成具有史料、学术及艺术价值的著作。本书中所涉曲谱是*限度上对宋元明清古代唱法的复原;书后附录的CD光盘,是相关内容的音声资料,弥足珍贵。本出版成果堪称“中国民间俗曲的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民间俗曲曲牌、曲词及曲谱考释》对较常用的二十多个民间常用的俗曲如“满江红”、“清江引”、“莲花落”、“挂枝儿”等的名称、内容、演变过程等,做了非常详尽的梳理考
曲艺是一种艺术形式,多数曲种有说有唱,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曲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了关于说书艺人活动的记载。 这本书将为大家进行曲艺溯源,介绍贾凫西和 木皮鼓词 、弹词艺术前后四家、说书名家柳敬亭、石玉昆和《三侠五义》等内容。
编入这本书里的作品,都是从参赛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由公安民警自编、自导、自演,也有的由各地公安机关邀请社会专家参与创作和编写,参加演出的演员均为公安机关在编民警和公安现役部队的官兵。这些作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艺术地反映了公安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练兵”、“大接访”等活动的成果,讴歌了公安战线火热的战斗生活,弘扬了公安民警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作品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既有形式活泼的小品,也有对白精彩的相声;既有轻松活泼的喜剧,也有发人深思的悲剧;既有公安工作的严肃紧张,也有民警生活的喜怒哀乐;既有令人捧腹的滑稽之作,也有催人泪下的感人章节。小品《片儿警的一天》、《百变神探》等一批优秀节目以其较强的思
《周良与苏州评弹研究论集》的编写旨在推动苏州评弹理论的研究与学术交流,研讨会专家学者云集,对多个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周良在苏州评弹理论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周良在评弹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苏州评弹史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周良作为艺术管理者所体现出来的的个人魅力。
北方曲艺音乐因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多元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传播价值,还因其强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在相当一段时期为颇具影响力的教化工具。本项目作者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整理了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大鼓、河南坠子等五种耳熟能详的北方曲艺音乐,从每个曲种的起源沿革谈起,详尽地剖析了每个曲种的唱腔构成、板式连接规律、旋律特色、节奏特点、流派色彩及润腔技法,揭示了音乐声腔与鼓词、声腔与方言的内在联系,并对每个曲种的伴奏乐器乃至定弦、把位、演奏技巧以及曲种流派的代表性著名演员都作了介绍和理性的分析,让读者了解其传播价值、民俗价值、审美价值等。天津为北方曲艺之乡,本书作者在曲苑辛勤耕耘六十年多年,本项目为其多年经验的汇总,可作为北方曲艺曲种的普及型读物,亦可作为曲艺
本书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本书汇集了作者对北京鼓曲文化现象所做的评论,就北京鼓曲的历史渊源、社会基础、风格特色、发展前途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关于鼓曲的继承和创新、改进民间鼓曲生存和传播方式的许多倡议,对关心鼓曲事业的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均有参考价值。
说书人唐耿良先生(1921—2009)以擅说长篇苏州评话《三国》闻名海内外,分别为“七煞档”“四响档”之一,曾任上海评弹团副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著有自传《别梦依稀——我的评弹生涯》。本书为自传的姐妹篇,收录了唐先生对评弹艺术的思考与追求、各界人士对唐先生的追思与艺术评论,刊载了《别梦依稀——我的评弹生涯》研讨会实录和唐先生的经典回目。所附年谱部分则完整呈现了唐先生所经历的风云诡谲的时代。文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既为我们深入认识唐先生的艺术生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我们呈现了唐先生所经历的风云诡谲的时代,以及他在那个时代中的履痕。
燕乐二十八调 是一个中国式乐理表达系统,这一乐学逻辑结构产生于晚唐,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体系化、逻辑化力量,并在民间的音乐实践中不断被调适,万变不离其宗地隐形传承下来。从传统中找出早已存在的这一逻辑理论并继承和发展,是本书的主旨。作者在此研究基础上,还提供了一份经过互校合参而不同于杨荫浏、阴法鲁二先生的姜白石词乐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