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我省地处南北之交,学术尤擅其盛。数千年来,哲学、史学、文学、美术、语言、科技,作者輩出,著述如林,或自名一家,或蔚然成派,多为中华民族文化之菁华,有裨於社会主义文化之建设。允宜及时整理,以廣流传。 粤自明清,以至近世,南北郡吧已有涇川丛书、龙眠丛书、贵池先哲遗书、南陵先哲遗书诸刻。一九三一年,稪有安徽丛书之编刊,所收皆皖人著作,分期影印。出至第六期,以抗战军舆而中止。盛从未竟,谕者惜之。 本书所皆为历代皖人著作,时间一般以辛亥革命之前为限,相據内容,分类成辑。注意稿本、稀见本之搜辑舆傅布。此书整理方式包括辑校、标点和注释、今譯。校勘,力求采用善本为底本,校以他书,或加補辑、编次。
《小留香馆日记》编订了荀慧生的部分日记,书名由荀慧生斋名《小留香馆》而来。包括两部分,一为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一为40年代,中间还有间断。不过,这6册日记记录的恰好是荀慧生艺术上辉煌的年代,仅从这一部分看,《小留香馆日记》堪称一部奇书,具备独特且无可替代的历史文献价值。
《西方戏剧史通论》从西文戏剧家、剧作、戏剧流派的评述与分析入手,对重要历史时期内所产生的代表性剧作家及其作品,特别是典型的戏剧作品进行了重点解读和阐释,清晰地勾勒了西文戏剧的发展脉络,并总结了西方戏剧文化的基本价值以及探讨其赖以存在的文化本质。
《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是美国思想史家保罗·罗宾逊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扛鼎之作。作者以启蒙运动之后的近现代思想史演进为线索,通过对当时欧洲歌剧和相关声乐作品的独特考察,具体分析了《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特洛伊人》、《唐·卡洛》、《名歌手》、《玫瑰骑士》及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深刻地揭示了启蒙运动及反启蒙运动、浪漫主义、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现代政治哲学、唯美主义等思潮在歌剧艺术中复杂而隐匿的体现。
《舞台行动:胡导戏剧导演文集》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鼻祖胡导老师的戏剧表导演论文集汇编,由"表演艺术论集""表演教学论集""演员论""导演艺术论集""导演教学论集""导演论"以及"遗存书目""胡导著述年表"等几部分组成。本书全面展示了胡导的表演教学的经验成果,对深刻审视当下表演艺术的思考探索,也极具借鉴与指导意义。
《亨德尔清唱剧著名咏叹调选集(高音用)》主要内容包括:总序、译者序、译者简介、来吧,跳吧、感谢你,上帝等。《亨德尔清唱剧著名咏叹调选集(高音用)(盘)》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华民国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一阶段正处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近代”与“当代”衔接,是与当代艺术家最为“亲近”的历史时期,而是因为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结束,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中国戏曲艺术在表演形式和内容方面,经历了由“旧戏”向“新戏”、“封建戏”向“文明戏”的转折;在表演主体戏曲艺人方面,经历了由“戏子”向“艺员”、“民间艺人”向“表演艺术家”的转化。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具有承前启后和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演进期,它为新中国初期传统戏曲艺术的空前繁荣和更地摆脱封建主义文化羁绊和消极影响,奠定了继续建构的基石,拓展了更大范围再现、演绎社会生活的艺术空间。
“北方昆曲”是个很有意义的选题。在漫长的传奇般的昆剧发展史上,必然会占有重要的篇章。昆剧,像金、元朝代的院本杂剧,明清间的京高腔以及近代的皮黄、京剧一样,原本都是发祥于地方,之后进入宫廷,再之后普及全国,成为全国性剧种。
一提起德国的理论著作,总是会想到冗长的篇幅、繁琐的论证和枯燥的文字,本书却文字简洁,篇幅紧凑,将形式看作内容的积淀,融形式分析与内容分析为一体,思路清晰地梳理出现代戏剧从易卜生到阿瑟·密勒的发展脉络,这正是大师的手笔,将极复杂的事情用极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在他的笔下,可以看到一个个熟悉的戏剧大师,看到他们在现代戏剧变迁中面临的困境、多方的探索和寻觅到的各式各样的答案…… 本书文字简洁,篇幅紧凑,将形式看作内容的积淀,融形式分析与内容分析为一体,思路清晰地梳理出现代戏剧从易卜生到阿瑟·密勒的发展脉络。全书分为戏剧、戏剧的危机、关于风格变化的理论、挽救的尝试、解决的尝试等几个部分,适合戏剧研究者参
《表意主义戏剧影视研究》是一部研究中国电影表意主义体系特征的学术专著。内容从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美学原则、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阐述了“表意主义”的美学思想,注重对中国电影的本质进行探索,分析表意主义电影体系中每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研究表意主义形式与创作方法、美学原则、电影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西方戏剧史通论》从西文戏剧家、剧作、戏剧流派的评述与分析入手,对重要历史时期内所产生的代表性剧作家及其作品,特别是典型的戏剧作品进行了重点解读和阐释,清晰地勾勒了西文戏剧的发展脉络,并总结了西方戏剧文化的基本价值以及探讨其赖以存在的文化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