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是美国著名思想史家保罗·罗宾逊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扛鼎之作。作者以启蒙运动之后的近现代思想史演进为线索,通过对当时欧洲歌剧和相关声乐作品的独特考察,具体分析了《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特洛伊人》、《唐·卡洛》、《名歌手》、《玫瑰骑士》及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深刻地揭示了启蒙运动及反启蒙运动、浪漫主义、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现代政治哲学、唯美主义等思潮在歌剧艺术中复杂而隐匿的体现。
“排场”是粤剧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它是前辈艺人经过舞台实践,不断地创造加工发展形成的一种较固定的表演片断,“排场”可以说是编剧、导演、演员都必须懂得的基本知识。对于“排场”,过去不够重视,为了抢救和保存粤剧排场资料,挖掘、整理一些前辈艺人留下来的宝贵排场剧本,特将一批排场剧本结集成书,共三册,《粤剧传统表演排场集(第3辑)》为第三辑。 《粤剧传统表演排场集(第3辑)》的出版,将为粤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保留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书选译了《凯瑟琳伯爵小姐》、《傻瓜与死神》、《青鸟》等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著名象征主义剧作十一部。
《亨德尔清唱剧著名咏叹调选集(高音用)》主要内容包括:总序、译者序、译者简介、来吧,跳吧、感谢你,上帝等。《亨德尔清唱剧著名咏叹调选集(高音用)(附盘)》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提起德国的理论著作,总是会想到冗长的篇幅、繁琐的论证和枯燥的文字,本书却文字简洁,篇幅紧凑,将形式看作内容的积淀,融形式分析与内容分析为一体,思路清晰地梳理出现代戏剧从易卜生到阿瑟·密勒的发展脉络,这正是大师的手笔,将极复杂的事情用极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在他的笔下,可以看到一个个熟悉的戏剧大师,看到他们在现代戏剧变迁中面临的困境、多方的探索和寻觅到的各式各样的答案…… 本书文字简洁,篇幅紧凑,将形式看作内容的积淀,融形式分析与内容分析为一体,思路清晰地梳理出现代戏剧从易卜生到阿瑟·密勒的发展脉络。全书分为戏剧、戏剧的危机、关于风格变化的理论、挽救的尝试、解决的尝试等几个部分,适合戏剧研究者参考学习。
章诒和同志这本戏曲文集中,也包含了我与她合作撰写的一部分文章。这部分文章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专题性论文,一类是剧评。它们都是结合某种工作任务而写的,如前者是参加编写《中国戏曲通论》共同摘的专题;后者则是戏曲现状研究的一部分。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瑰宝,除了它的表演艺术使人称叹叫绝之外,"戏箱"文化也十分值得探究。该书作者在继承前辈衣箱老师经验及自身研究的基础上,从五百多出剧目中精选出一百八十余出剧目,并详细严谨地记录下了每个剧目的剧情、角色行当、各个角色的穿戴、砌末装置,同时还对该剧目的演变历史、流派风格做了简要的介绍。该书不仅仅是戏曲容装班的一本穿戴课教材,同时对演员、戏曲工作者乃至服饰研究者也会有的参考价值。
在西方歌剧中,咏叹调是各种歌剧角色的重要演唱表演形式。咏叹调与各种角色类型有着直接关系,角色的声部类型决定了咏叹调的声部属性,每首咏叹调都具体地归属于某一个声部类型。作为一个声乐演唱者,如果错误地演唱不属于自己声部的咏叹调,不但会削弱声音的表现力,同时由于生理条件和技术问题,还可能毁掉自己的歌唱生命。 在国外声乐界,声部划分体系作为歌剧艺术的重要支撑,早已成为成熟的学术系统。这个系统作为歌唱艺术的教学指南,指导着每一位声乐工作者的教学和学习。 本套教材基于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声部划分理论,将男女各声部细化为十三个声部,以每个声部为单位,各选一百首咏叹调,分四册,陆续出版,共计五十余册。所选作品涵盖各主要音乐时期,欧美国家著名作曲家创作的经典歌剧咏叹调。同时,为了方便演唱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