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你幽默吗?你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脱口秀演员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朱迪?卡特的《喜剧的艺术》是你应读的一本书。拥有喜剧演员和情景喜剧编剧双重身份的作者将教会你怎样发现自己的性并将其应用到表演中,然后将你的幽默细胞激活,把喜剧变成你的事业,为你带来收入。
《西方戏剧史通论》从西文戏剧家、剧作、戏剧流派的评述与分析入手,对重要历史时期内所产生的代表性剧作家及其作品,特别是典型的戏剧作品进行了重点解读和阐释,清晰地勾勒了西文戏剧的发展脉络,并总结了西方戏剧文化的基本价值以及探讨其赖以存在的文化本质。
《舞台行动:胡导戏剧导演文集》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鼻祖胡导老师的戏剧表导演论文集汇编,由"表演艺术论集""表演教学论集""演员论""导演艺术论集""导演教学论集""导演论"以及"遗存书目""胡导著述年表"等几部分组成。本书全面展示了胡导的表演教学的经验成果,对深刻审视当下表演艺术的思考探索,也极具借鉴与指导意义。
中华民国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一阶段正处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近代”与“当代”衔接,是与当代艺术家最为“亲近”的历史时期,而是因为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结束,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中国戏曲艺术在表演形式和内容方面,经历了由“旧戏”向“新戏”、“封建戏”向“文明戏”的转折;在表演主体戏曲艺人方面,经历了由“戏子”向“艺员”、“民间艺人”向“表演艺术家”的转化。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具有承前启后和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演进期,它为新中国初期传统戏曲艺术的空前繁荣和更地摆脱封建主义文化羁绊和消极影响,奠定了继续建构的基石,拓展了更大范围再现、演绎社会生活的艺术空间。
《小留香馆日记》编订了荀慧生的部分日记,书名由荀慧生斋名《小留香馆》而来。包括两部分,一为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一为40年代,中间还有间断。不过,这6册日记记录的恰好是荀慧生艺术上辉煌的年代,仅从这一部分看,《小留香馆日记》堪称一部奇书,具备独特且无可替代的历史文献价值。
《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是美国著名思想史家保罗·罗宾逊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扛鼎之作。作者以启蒙运动之后的近现代思想史演进为线索,通过对当时欧洲歌剧和相关声乐作品的独特考察,具体分析了《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特洛伊人》、《唐·卡洛》、《名歌手》、《玫瑰骑士》及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深刻地揭示了启蒙运动及反启蒙运动、浪漫主义、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现代政治哲学、唯美主义等思潮在歌剧艺术中复杂而隐匿的体现。
本书选译了《凯瑟琳伯爵小姐》、《傻瓜与死神》、《青鸟》等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著名象征主义剧作十一部。
“北方昆曲”是个很有意义的选题。在漫长的传奇般的昆剧发展史上,必然会占有重要的篇章。昆剧,像金、元朝代的院本杂剧,明清间的京高腔以及近代的皮黄、京剧一样,原本都是发祥于地方,之后进入宫廷,再之后普及全国,成为全国性剧种。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瑰宝,除了它的表演艺术使人称叹叫绝之外,"戏箱"文化也十分值得探究。该书作者在继承前辈衣箱老师经验及自身研究的基础上,从五百多出剧目中精选出一百八十余出剧目,并详细严谨地记录下了每个剧目的剧情、角色行当、各个角色的穿戴、砌末装置,同时还对该剧目的演变历史、流派风格做了简要的介绍。该书不仅仅是戏曲容装班的一本穿戴课教材,同时对演员、戏曲工作者乃至服饰研究者也会有的参考价值。
一提起德国的理论著作,总是会想到冗长的篇幅、繁琐的论证和枯燥的文字,本书却文字简洁,篇幅紧凑,将形式看作内容的积淀,融形式分析与内容分析为一体,思路清晰地梳理出现代戏剧从易卜生到阿瑟·密勒的发展脉络,这正是大师的手笔,将极复杂的事情用极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在他的笔下,可以看到一个个熟悉的戏剧大师,看到他们在现代戏剧变迁中面临的困境、多方的探索和寻觅到的各式各样的答案…… 本书文字简洁,篇幅紧凑,将形式看作内容的积淀,融形式分析与内容分析为一体,思路清晰地梳理出现代戏剧从易卜生到阿瑟·密勒的发展脉络。全书分为戏剧、戏剧的危机、关于风格变化的理论、挽救的尝试、解决的尝试等几个部分,适合戏剧研究者参考学习。
《她的舞台:中国戏剧女导演创作研究》从剖析女性戏剧导演的典型作品入手。从被忽略和被轻视的事实之中,发掘其真实的意义和价值,将中国戏剧女导演们缔造的舞台辉煌,全面系统地载入了史册,是一次对中国戏剧女性导演群体的成功检阅。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理清了一条中国女性导演美学观念嬗变的脉络,寻找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构成的精神内核。《她的舞台:中国戏剧女导演创作研究》规避了政治性和社会性的评论,而是从戏剧美学的角度展开研究,特别是注重结合中国传统美学进行分析、归纳、梳理,为戏剧美学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于学术研究成果,我始终认为理论文章和评论文章的价值和作用并不亚于煌煌专著。因为莱辛的《汉堡剧评》、爱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钱钟书的《谈艺录》、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这些闪射着智慧光芒的著作给予人们的启示,也使我终生难忘,又促使自己在四十多年的研究工作中,于撰述专著的同时,十分注意致力于理论文章和评论文章的写作。1985年编定、出版的由17篇理论文章组成的《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是我这方面部以结集形式投向社会的成果。十分感谢中国文联,在推出庄重而绚丽的“晚霞文库”计划时,纳入我的第二部以20篇理论文章和53篇评论文章组成的《戏曲的美学品格》,使我几十年来的又一批成果再次以结集的形式投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