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表演金矿”。是否能成为演员,靠的是后天的开发。当你把条条框框都穿到身上,就会被限制住。因此,我们说,要释放天性,chao越极限——身体的潜能是无穷的!这便是本书要谈的话题。在这里,一个有态度、有创意的表演者冯远征,坦然分享其近四十载演艺生涯的切身体会,二十余载对表演教学的思索,以及在北电、上戏执教生涯中的收获。从跳伞运动员到专业演员,从“穿墙过去”到柏林求学,再到回归心怀眷恋的北京人艺,留下松二爷、魁格、顾贞观等一个个经典形象,书中娓娓道来的文字、生动鲜活的珍贵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冯远征舞台上、镜头前的戏影人生。
《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是美国思想史家保罗·罗宾逊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扛鼎之作。作者以启蒙运动之后的近现代思想史演进为线索,通过对当时欧洲歌剧和相关声乐作品的独特考察,具体分析了《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特洛伊人》、《唐·卡洛》、《名歌手》、《玫瑰骑士》及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深刻地揭示了启蒙运动及反启蒙运动、浪漫主义、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现代政治哲学、唯美主义等思潮在歌剧艺术中复杂而隐匿的体现。
秦腔的广泛流传对各地戏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山西、河北、湖北、北京、安徽、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梆子声腔剧种,往往都称“秦腔”或“梆子”,并用秦腔音乐。鲁迅就曾在追述家乡绍兴戏时认为,“明末李自成闯荡天下是带着米脂的戏班子的,戏班子中有人流落到绍兴,于是就有了绍兴戏,故绍兴戏要比毗邻的嵊县越剧刚硬得多,实是秦腔的旁支兄弟。” 《中国秦腔》共10章,从秦腔历史、秦腔文学、秦腔音乐、秦腔表演、秦腔舞美、秦腔班社、秦腔理论研究和秦腔的流播与影响等方面系统介绍和研究了秦腔的历史和现状,并有珍贵的图片资料200余幅。 全书共50万字,并附有彩色及黑白插图200余幅,精美大气,书中除对秦腔作为中国戏剧的一支,与其他戏种的同与异做了充分阐述外,还以翔实的历史资料,雄辩的论证语言,对秦腔
收《柜中缘》、《让徐州》、《桑园寄子》、《龙凤呈祥》、《四进士》、《金玉奴》6出京剧曲谱。
文徵明,是明代中期的画家,大书法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在当世他的名气大,号称“文笔遍天下”。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亭记》、《滕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明文徵明行书前后赤壁赋》,制作清晰,还原真实笔法,将为读者研究书法艺术和临习碑帖,提供资料和范本。
《明清堂会演剧史》以明清时期极其重要的一种剧场空间形式——堂会为对象,对演出之规模、地域、特点、性质,不同时期的演出形式,观者之人数、性别、身份、地位,演者之所属戏班、声腔剧目、唱做艺术、演出时地、酬金赏赐等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既有史事的贯穿演绎,穷溯本末,又有堂会演剧诸形态之细密考究,赏其审美特征,剖其文化内涵,演其程序礼俗,评其历史影响,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对堂会演剧进行系统详尽研究的一部论著。全书持论允当,袭古弥新,诠解疑难,考述精赅,从总体上填补了多种戏曲史述在这方面的欠缺与不足,可为戏剧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南大戏剧论丛(第十卷期)》的内容包括戏剧理论前沿、中国古典戏剧、现当代戏剧史、外国戏剧、学术史反思、学术年谱等栏目,这些栏目中的论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当前外戏剧研究动态、前沿理论问题,对我国的戏剧研究具有相当的文献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