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父 巴赫还是个写浪漫情诗的高手? 乐圣 贝多芬居然没有在晚上和冬天工作的习惯? 天才 莫扎特成名后为什么非常讨厌自己的故乡? 钢琴诗人 肖邦原来也是 孤独症患者 ? 如果你把一位作曲家的某一首作品弹了一千遍,那位作曲家就会出现,和你聊一会儿 。作者以此打开畅想的大门,设想肖邦、贝多芬、李斯特、巴赫、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古典音乐大师来到自己的钢琴前,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访谈。问题包括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等,还有同时代音乐家的一些 小八卦 。 穷、早死、独身、高冷真的是古典音乐大师的标配吗?其实并非如此!他们会为了稿酬与出版商讨价还价,会在乎自己的出场费;也追求生活品质,而非 安贫乐道的苦行僧 ;也会对同行毒舌、对竞争对手冷嘲热讽 作者为我们一一揭开他们神秘的面
《DK古典音乐百科(全彩)》内容简介:同洞穴绘画、壁画和文物古迹一样,音乐文明作为人类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从至少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凸显于每一种文明。古典音乐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类型,它充满着丰富的情感,让伟大的作品经久不衰,使当代作曲家仍在努力挑战 。从莱奥南、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到詹妮弗?西格顿,本书带你了解伟大音乐家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从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到当代,本书带你领略不同时期古典音乐的魅力,让你在聆听音乐时增添一份新的感悟。
本书集简谱的基本乐理知识、节奏训练、视唱练习以及音乐小常识和音乐故事为一体,是一本音乐基础训练教程,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尤其注重基本乐理知识与基本技能(识谱)的系统训练,节奏和视唱曲比重较大,力求使初学者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和提高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作者是集教学、演奏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广东资深音乐名家。几十年来的教学、演奏及研究生涯,使作者对广东音乐的演奏特点、表现手法及意境内涵等艺术特色,有其独到且系统的理解。他指出:广东音乐的特性,主要是作曲法、演奏法、乐器法结合广州方言形成的广东音乐乐种音色的综合表现。广东音乐乐种音色是作者多年来对广东音乐研究的一大发现,是广东音乐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它标志着广东音乐研究已经进入到艺术价值核心领域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当前关于什么是广东音乐的各种表述*后的归属也起着重要作用,并为广东音乐今后的学习、传承及原生态发展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书试图以流行音乐为中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流行音乐的实践与前卫实验或左翼的实践不同,面对资本和权力,采取的通常是二重性立场,在拥有对抗性的同时,也隐藏着被同化的可能。这一特质在让(自称)激进的政治中心主义者感到焦躁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实现大众性动员和组织的可能性。这样的二重性本身,才是建立真正良好政治秩序的关键,也是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流行音乐既不是与资本主义进行对抗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独立于资本主义存在的东西,它是从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无用的、过剩的、废弃的事物中被创造出来的。它曾经是资本主义的副产物,而现代社会的讽刺之处,便是这种副产物现在逐渐改头换面,变成了主要产物。而在此之后,流行音乐扮演的角色仍然会不
“文革”中哪个国家的电影最受中国人欢迎? 为什么解放军《陆军号谱》封面旗帜上会有“青天白日”的徽记? 《东方红》由谁创作至今还是公案? 歌曲《你是灯塔》为何被怀疑抄袭苏联追悼歌? 《哀乐》是在怎样一种背景下创作的? ………… 《老歌的发现》“发现” 的是历史的声音。其实是在讲故事之中更多地讲一些关于歌声的故事。我想,对往事的言说中加入了声音,历史更真实可感;有时候因为一首歌曲更丰富了历史的纹路和肌理。当我“听” 到自己的前辈是如何唱着歌一路走来的时候,总想着把这听觉还原出来,但是许多老歌今天只存在于歌本里,难以找到音响材料,所以我在这本书里会尝试着用多媒体的方式做一点“朗读版”,读者只要把文章题目 前的条码扫下来,就能从手机中听到我边读边唱的声音。 好多老歌很难听到了,这本书的读者或许
综合测试部分则由笔者设计及选编共二十套综合试题,其中包含了各类各专业乐理考试的全真试题,因此具有实战性强和适用面广的特点。《乐理专题训练与综合测试(增订版)》既适用于音乐考生,对于音乐附中的学生和音乐
《音乐课》讲述的是两个音乐灵魂相契的人互相成就的故事。年轻的贝斯手视音乐为生命,却在奋斗过程中遭遇瓶颈。颓丧之际,一个陌生人突然出现,他行事古怪,却散发着异样的魅力;他既是音乐天才,又像一位充满智慧的哲学家。他为年轻人上了十二堂课,为年轻人展示了一次次奇遇。年轻人在陌生人的引导下走出困境,成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
本丛书系一套研究岭南音乐文化的图书,它包括如下6本:《岭南民俗音乐的人类学阐释》《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阐释》《岭南潮州音乐的社会心理学阐释》 《岭南乐器的乐种学阐释》《岭南广东音乐艺术特色阐释》《岭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阐释》。丛书或从人类学,或从乐器学,或从社会心理学去研究大岭南范围的音乐文化范围,其中包括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音乐文化问题。因此,从 大岭南 的地理区域上讲,我省的漳州与龙岩均属于岭南地区,两地的音乐文化同属于岭南音乐文化范围。从文化的角度研究音乐问题,是一个新的方式,具有开拓意义,且作者长期进行了音乐田野调查,功底扎实。 本书为 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 之一,系丛书的主打品种。这是中国*部以文化人类学及音乐人类学视角进行考察和鉴赏分析岭南民俗音乐的综论,其中的个案
本书对福建省*批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十番音乐(闽西)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提升等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书中的 概述 部分,主要简介该音乐形式的历史衍变、风格特点、唱腔风格、音乐类型、流行地域、乐器形式、曲牌模式、传承人物等等,让读者对该音乐形式有个整体且简要的了解。 传承保护及其对策 部分,分析了闽西十番的生存状况、研究状况、传承状况,以及其保护状况,传承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曲谱 部分,以词牌为归类标准,主要收录了各种不同代表作的各种唱段,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是本书的重点部分、特色部分。它收集了永定区、新罗区、武平县、连城县、上杭县、长汀县的十番音乐作为代表,提供参考示范。 传承人物 部分,选录了对该音乐形式做出较大贡献的音乐人,主要介绍他们生
本书著者从中国歌曲种入手,首先明确昆曲是一种“定律·定腔”型的歌曲,这类歌曲与一般的流行歌曲不同,有着特殊的音乐结构、特有的作曲法和独具的音乐功能。然后分别就曲牌与腔的概念、昆曲语音格局、昆曲曲式结构分析,以及套数类型与发展等做了充分探讨。 昆腔是中国戏曲声腔音乐的典范,昆曲格律是南戏诸腔中发展得 完整、 严谨的艺术规律。该著以九万多字的篇幅探讨与曲律相关的基本知识,解析词律与腔格关系,为研究曲牌格律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谙练曲律,是登堂“词曲学”、研究南戏声腔 的条件。由本书可知,马骕的一系列学术成果贯穿着一种独到的研究方法:以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剧本和元明词谱等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对象,考据与论证相结合,在研究了大量的 手资料之后,再印证于文献典籍, 后进行总结。这一研究方法正是
本书再现了历史上不朽小提琴家的魅力,简要而有趣地叙述其生活、个性与事业。作者就他们对作曲者、公众品味的影响以及演奏技巧的贡献等各个方面,讲述了这些小提琴家的特殊成就。 作者参阅了大量的书信和私人文件,并且访问许多音乐家,很多人为本书提供了从未发表过的回忆录和珍贵照片。 《不朽的小提琴家》是一本献给音乐会听众、唱片收藏者(附有“唱片目录”)、弦乐演奏者和学生等所有爱好小提琴演奏艺术者的书。
《中国传统曲式学》是2018年 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全四册)中的一部。是在《中国传统旋律的构成要素》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国传统曲式与曲式学理论的重要著作。作者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单句”“对应”“重复”“连锁”“引申”“对比”等地深入分析、归纳,有力地揭示和总结出了中国传统曲式的“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多段体”“变奏体”“循环体”“联曲体”“板腔体”“综合体”理论。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用西方音乐理论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错误,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基础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以时代性、整体性、广泛性、多样性与可听性为考量,从1979-2019年间出版的内地音乐人的专辑中精选出百张佳作,进行音乐鉴赏兼及音乐批评,在依从于个人趣味的同时,尽可能地追求客观公正。
“凤凰·留声机”系列的第三本。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仍用传统技法创作而取得巨大成功的少数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根植于俄罗斯的歌唱传统,旋律优美,如诗如画,是世界各大交响乐团及演奏家的常演曲目。本书收录英国《留声机》杂志近十多年来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乐评二十多篇,分别对他的钢琴协奏曲、交响曲、钢琴曲、声乐作品进行了深度的点评和分享。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虽然备受大众喜爱,却历来不乏质疑和批评,觉得过于通俗,品位不高。本书中不少专业演奏家如阿什肯纳齐等指出了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在传统守旧的外表下的许多创新之处;音乐学者 是发现他的半音体系、运用中声部声音的方式都是独创的,赞誉他是和声对位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