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采用了两种探讨方法:一分析名家作品,重点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二实际写作音乐曲式。作为一本分析教材,它把《和声的结构功能》中的后面几章,特别是第十一章《用于不同作曲目的的进行》作了更详尽的阐述。作为一本作曲初步练习的教程,它扩充了《初学者作曲典范》这本提纲中的素材。在本书中,像在他所有的音乐实践手册中一样,勋伯格的教学法主要并不是只着眼于理论上的考虑,而是还立足于揭示作曲的基本技术问题,并说明如何用若干不同方式加以解决。通过这样的探讨,鼓励学生在评比许多可能性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判断力。
《合唱与合唱指挥普修教程(上下)》主要面向师范类院校师生。以便用于其两年的合唱与合唱指挥课程的开设而编写。其中融汇了编者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与思想火花,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之部分新理念。特别是“合唱篇”,它是以马革顺老师的《合唱学新编》一书为蓝本,将其中最重要和拥有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进行整理、浓缩之后编写而成。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合唱篇”、“指挥篇”中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后,再以“实践篇”生动具体的实例予以说明,同时还在“合唱曲目”部分中精选了一些合唱作品以方便教学运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度的实用实践性是《合唱与合唱指挥普修教程(上下)》的优选特色。 合唱篇包含第一至第六章,其优选特色是在简明扼要的阐释了各个理论观点后,辅以生动的实例进行讲解。如在第三章合唱作
音乐是感情的产物,作曲实质是一个内心情感的独白、宣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思维占主导地位,作曲技巧只是手法,是情感的载体,作曲家借用它来抒发情感。 本书主要通过大量的作品实例分析,讲述了歌曲写作与合唱改编的各种技巧和运用手法。分析时注重理性认识,同时也强调了感性认识,让读者领悟、感受到各种技巧的表现性能和实际效果。
由孙维权、叶青青编著的《作曲技术理论综合教程(上下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门针对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编写。师范院校的需要学习包括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传统技术理论课程,作曲技术理论综合教程将这四门课的学习内容加以合并,注重将技术理论的学习密切联系实际需要,根据今后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实际要求进行教学。和声课与即兴伴奏教学结合,尤其关注带伴奏的中外艺术歌曲的和声分析与为歌曲伴奏的和声应用。复调教学重点放在为歌曲伴奏中副旋律与补充方法写作的训练。配器主要进行以校园歌曲为主的各类体裁、风格乐曲配置midi管弦乐伴奏技能的训练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这本《儿童歌曲写作》与一般的歌曲写作教材大同小异。其大同,就是这门课程与其他教材应有的共性及歌曲写作的共同规律;而其小异,就是这本教材的特色之体现,其亮点之彰显,其写作之心得。书中对儿童歌曲旋律中民族音调运用、民族特色体现的阐述,是独树一帜的;书中有相当谱例是作者雷维模本人作品的分析例证,是颇有说服力的;书中章节内容和顺序的与众不同的安排,也是颇具匠心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内所呈现的歌曲写作规律,的确是作者几十年写作的现身说法、经验之谈。作者拥有长期的丰富的歌曲创作实践。
演奏者真的在看指挥吗?指挥真的能对演出有什么影响吗?没有指挥,乐团不是也能演奏得很好吗?除了站着挥舞棒子,指挥好像也没干什么。……指挥是乐团的灵魂,却常常遭遇上述质疑和误解。本书不是一本指挥
《指挥家——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是一本系统地介绍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生平、经历、指挥风格和特点以及生活趣闻等的书籍。全书按照出生年代的先后,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110多位的指挥大师,力求达到专业性与
本书内容是由浅到深的学习,从具备作曲的条件,到理论的开始,作曲技法比如唱一首歌曲,你会发现它的基本形态结构是有规律的。有的歌曲的段落在视觉上前后是对称的(偶数个段落),这个是作曲讲究的"对称统一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