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以来,古琴和书法是文人、士人“乘物游心”的主要艺术性载体,故有“琴棋书画为文人四艺”的说法。作者透过“古琴”和“书法”这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孕育的双生子,相互印证和比对,解谜其中“艺”的传承基因和演化规律。故本书当为中国艺术领域用“文理合一”思想进行思辨的首例。本书源自笔者多年琴书学习与实践的感悟与体验,集结若干解析“艺海双帆”渊源与流变的研究,深入浅出、勾连古今,适合对古琴、书法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是著名声乐理论家许讲真继《汉族民歌润腔概论》之后的又一部声乐理论专著。这是作者近十年来对汉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戏曲曲艺名段、精选优秀创作歌曲和民族声乐合唱作品在润腔方面进一步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包括九篇45章,囊括19个民族民歌和102首各类歌曲(包括8首戏曲曲艺名段),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歌曲在演唱时如何润腔、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音乐处理,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润腔手法和民族声乐训练的技巧要旨,更有作者亲自演唱部分谱例的示范视频讲解作为参考。这部著作是歌唱者演唱风格多样化的推荐基础,可谓是一部能够有效解决千人一面、百人一声的弊病的声乐理论著作。
全书含绪论,上下编21章,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上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学术格局”共11章,绪论及第一、二章从学科架构、学术布局、研究思维和分析方法等不同角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语境下,对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课题的整体研究状况、研究路径及其思维与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横向梳理和系统描述。第三到第十一章从少数民族音乐区域分布状况及微观学术史角度,对田先生的学术论著及其三代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运用上述学术研究思维和学科方法论的状况及创新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描写。下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代际传承”共10章,该编选择了田先生及其早期和后来的9位主要衣钵传人,结合他们作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经历,从更为微观的个体层面,对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50年来在该
《琴学心声谐谱:一函7册》由[清]庄臻凤著
这是一本详细阐述中国古琴传统制作和修复艺术的书籍。在书中,作者基于多年古琴制作与古代名琴复制的实践经验,以科学量化的角度,梳理出当代古琴制作的详细步骤。全书用十章内容详解,展示了从选材、加工、上漆到琴弦安装等制琴的各个步骤,配以约300张参考图与施工图,给读者提供多角度的古琴零部件观察。此外,书中还向读者展示了传世名琴的修复工艺,大约20张来自故宫收藏的“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古琴的精美图片尤为珍贵,带领读者探索灿若星辰的中国古琴文化。
《古琴艺术与中国文化(增订本)》主要是辑录作者多年来对古琴研究心得的点滴,采取深入浅出的手法介绍古琴音乐艺术的不同层面。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美学”,“美学”部分主要论述琴乐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调,探讨了琴乐中的虚实因素、其飘带精神之美、从琴诗的分析中看其审美情趣、并探讨琴道与禅道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风格”,主要讲不同琴派的探讨和分析、古琴曲式的介绍及古琴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等;第三部分为“文化内涵中的古琴”,该部门内容多种多样,有对操缦环境的描述、打谱艺术、即兴演奏、曲目、解题的介绍,及探讨古琴作为精致文化与普及文化存在的种种问题等;第四部分为“琴人”,着重介绍当代和古代的几位重要琴家,他们的美学思想、演奏艺术和对古琴的看法,介绍的琴家包括有吴景略 (1907-1987)、蔡德
凤阳花鼓,是首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是明代以来凤阳府地区以“花鼓”表演、歌唱为特征的综合艺术形式。数百年来,它首先在曲艺、民歌、歌舞、戏曲、民间美术、文学(包括诗词、小说等)等几乎涵盖所有文化艺术领域中广泛流传,进而成为宫廷、官府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内容,成为礼仪、庆典、宗教、民俗等具有社会功能的艺术形式,甚至成为中国社会大变革、大改革的一种颇有影响力的舆论工具。数百年来,凤阳花鼓不仅遍及全国,甚至成为有国际影响的综合艺术。《凤阳花鼓全书》是中共凤阳县委、凤阳县人民政府组织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得到了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资助。其编纂原则是“精品集成,述而有作,作而不显”。分为五卷:《史论卷》、《文献卷》、《文集卷》、《词曲卷》,此卷为《文
凤阳花鼓,是首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是明代以来凤阳府地区以“花鼓”表演、歌唱为特征的综合艺术形式。数百年来,它首先在曲艺、民歌、歌舞、戏曲、民间美术、文学(包括诗词、小说等)等几乎涵盖所有文化艺术领域中广泛流传,进而成为宫廷、官府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内容,成为礼仪、庆典、宗教、民俗等具有社会功能的艺术形式,甚至成为中国社会大变革、大改革的一种颇有影响力的舆论工具。数百年来,凤阳花鼓不仅遍及全国,甚至成为有国际影响的综合艺术。《凤阳花鼓全书》是中共凤阳县委、凤阳县人民政府组织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得到了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资助。其编纂原则是“精品集成,述而有作,作而不显”。分为五卷:《史论卷》、《文献卷》、《文集卷》、《词曲卷》,此卷为《史
《今虞琴刊》是由今虞琴社编印的古琴学术刊物,由查阜西、彭庆寿、张子谦等人编印,汇集了近代琴人、琴社的丰富琴学资料。 书中包括了记述、学术、考证、论说等部分,并提出了利用现代音乐知识,系统收集整理古琴音乐遗产的主张。 《今虞琴刊》展现了当年琴人的风貌与思想意识,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具有较高的学习、研究和收藏价值;也具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传统技艺的作用。 《今虞琴刊》是古琴、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爱好者推荐的琴学著作。
《中国古琴珍萃》(复合媒体版)一书收录了中国各大博物馆及民间珍藏历代名琴163张。每一张古琴均有文字说明,正面、反面、侧面及重要的局部细节图。书后还附有乾隆御题琴谱册及抢先发售面世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抄本《太古遗音》琴式图,本书内容对研究古琴的专业人士及古琴爱好者均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