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弹词音乐》上编中,陶谋炯先生以专业眼光,介绍了苏州弹词音乐的起源、形成、特点、结构、调式,论述了弹词书调与流派唱腔的关系,以及吐字、发音、声腔、唱法、伴奏、转调、男女声同调、代表性流派分析、各声腔之间的借鉴吸收与裂变派生关系,分析了苏州弹词音乐的传承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在论述中,他配以大量弹词曲谱和经典案例,由内而外、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多层次、多侧面的理论剖析和独到阐述;而且,通篇强调了苏州弹词音乐与苏州地方语言的相互依存和融合,诠释了中国说唱音乐艺术研究的科学视角和理论真谛,更显难能可贵。
蒙古族自古以来积攒的旋律音调一贯守护着自己特有的五声性调式结构,充分发挥了其表达情感的深邃震撼力,成为人类音乐文化总体中弥足珍贵的稀世珍宝。这些调式结构独特的体系,其构成原理鲜明地区别于欧洲的大小调体系。 吕宏久教授几十年来潜心研究蒙古族的大量旋律音调,对其调式结构的独特规律有深刻的感悟,并努力从理论上总结这些规律,从而阐明其具有深邃魅力的形态学依据。《蒙古族民歌调式研究》便是他研究的一个成果。
《钦定曲谱(套装全二册)》由清王奕清等撰。是编详列宫调,首卷载诸家论说及九宫谱定论,一卷至四卷为北曲,五卷至十二卷为南曲,而以失宫犯调诸曲附于末卷。谱中分注孰为句孰为韵,又每字并注四声于旁,其入声字或宜作平作上作去者,亦皆详注。一展卷而可得妆声归韵之法。其所采辞章并于诸家传奇中择其语意雅驯者,而于旧谱讹字间附考订于后。
《中国现代筝曲集萃2》收录了中国当代作曲家在古筝界极具影响的20首古筝作品。作品前卫时尚、风格各异,表现手法多样,突破了传统古筝曲创作的理念,这些作品是当前古筝创作成果的一个全面展示。乐曲中有大量的探索性的、标新立异的演奏技法,体现出作曲家、演奏家对筝乐艺术发展、创新的追求。
《传统广东音乐精选》所辑乐曲皆为广东音乐的精萃,它们是编者从几十年所收集、整理的,原则上几乎可说是穷尽了传统广东音乐1229首乐曲中精选出来的。这种把“传统”的视野放宽到从乐种的形成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建立在通观全局基础上的精选工作,在广东音乐的历史上还是。本书的出版,能为海内外众多的广东音乐爱好者和民间社团,包括专业文艺团体,在演奏上提供更多的方便。本书所选乐曲按年代顺序分为六部分:部分收有乐曲175首,选出31首;第二部分乐曲收有114首,选出4首;第三部分乐曲收有446首,选出34首;第四部分乐曲收有307首,选出85首;第五部分乐曲收有17首,选出5首;第六部分乐曲收有170首,选出5首。
我们古代的诗歌,有其源远流长的诗乐结合的传统。辛清华同志在昆剧团从事歌乐研究工作多年,先在出其平日揣摩研究所得,撰写唐宋名家诗词歌谱五十首,从流溯源,以昆剧歌乐的菁英体现于唐宋名家诗词歌唱之中,能动摇人心。本书还有诗词八首,是多年来为各种晚会演唱所需而作,是由上海昆剧团演唱的。这对学习诗词,丰富昆剧演唱,也有一定作用。现一并收录。
所谓的关键词研究,是从微观视角审视一个学科概念的源流、发展与变迁。本书一方面追溯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的语词意义的历史流变并厘清这些流变背后的文化,另一方面是对具体的田野个案与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呈现,对学科关键词的理论内涵进行系统总结。既有其发展脉络的梳理,也有针对诸多典型个案做研究。本书是基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关键词概念与文化含义的发展与变迁研究之上,在“新文科”的语境下,进行学术话语的中国实践。
本书是一本以古琴传世古曲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古琴专著。全书共五章,第一章“琴学入门”介绍古琴入门知识和基本技巧,对古琴的形制,对古琴减字谱用法,对于古琴的三种音色、古琴常用调式、古琴调弦法,然后结合图片对古琴弹奏的左右手指法和技法进行讲解,首先对右手基本指法进行要领示范,并辅以挑、勾指法、右手八法练习以及左手指法(按音、泛音)的按音、泛音和撮指等指法练习。第二章“琴曲初阶”,通过《梅花三弄》《黄莺吟》《酒狂》等11首曲目进行系统的基础练习。从题解、指法讲解具体曲目的弹奏,为增加学生兴趣,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将重点练习段落谱例截取列出,再附以整首曲谱。第三章“琴曲进阶”是中高级训练课程,这些曲目也是根据指法和技法特点进行全面平衡的选择,同类的选两三首,巩固学生的弹奏技巧,讲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