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将30年田野民族、艺术考察的亲历亲闻亲见浓缩成19篇文章,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密集的知识、丰富的配图,呈现种种田野细节,勾陈史事,刻画人情,讲述村庄里的艺术,力图 让生活开口说话 。本书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展现了村庄生活的本真模样,揭示了民艺民俗隐藏的文化脉络和内储的文化内涵,及其与族群文化心理、气候地理的深刻关联,书写了乡村里的中国、民艺里的中国,为我们理解村庄,理解我们民族自身的历史与现实,理解民族活态的生存艺术史,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有温度的通道。
《茶与美》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围绕茶与美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的散文集,初版于1941年,为柳宗悦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共收录了包括《器物的后半生》《 茶 之病》《利休与我》《陶瓷器之美》在内的16篇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柳宗悦关于何为 美 的思考。茶道对于日本的美术、工艺、文化及精神内核具有深远的影响,至20世纪上半叶,茶道在日本社会极度盛行,但已内核空洞、因袭陈旧。作为民艺运动的领军人物,柳宗悦在本书中痛斥固有的茶道对于美的束缚,论及茶的精神与美的本质,强调需以新的观点将茶道引回发展的正途。
助力中国手艺,挖掘中国*匠人,发现中国手艺之美。当次读到日本人盐野米松那本《寻找手艺》时,我就隔三差五地出发了,想去看看中国还有哪些手艺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现场是怎样的,是我们想象中那般落寞和清苦吗?或者是想象中那样依然有手工时代的朴素、古典的浪漫。结果一路听了见了好多故事,各种手艺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智慧,不同地方的美食和风景。寻找手艺人,不仅发现了中国也有好的匠人和手作,也是我体验过的好的游走中国的方式。
剪纸是我国民间盛行的民俗文化,人们在传统的节日和迎亲嫁娶、寿诞生日的喜庆场合,总会在一些场所张贴寓意吉祥如意、财源广进的剪纸。本书汇集了上百种吉祥主题的剪纸样式,以吉祥寓意剪纸体现中国剪纸装饰纹样的优美,并且也体现我国传统剪纸在技法上展现出细腻、造型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本书以吉祥寓意的剪纸主题进行分类展示,例如:福禄寿喜、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万吉祥福娃、百年好合、吉祥如意、吉庆生肖等,较全面地收集了中国吉祥剪纸的装饰样式,是热爱以及从事剪纸的读者具有很好参考、学习的工具书。同时,本书还贴心搭配剪纸的教学视频,可供初学者入门级教学示范。
本书开篇为民俗文物正名,并以多角度讲述中国民俗文物的基本特征、发展源流、分类原则、研究方法、调查征集、鉴定保管等内容,除此还有大量附表,包括民俗文物的工具、调查登记表、装箱清单、入库凭证等。由此该书既包涵深入的理论性研究、又涉及切实的方法论指导,对民艺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学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积极的补充作用。
中国近代百年波澜壮阔,风云际会,老广告好 像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渗透在历史的航程中,老 广告老商标画面所表现出的东西,几乎涉及社会生 活的各个层面,可谓包罗万象。老广告、老商标画 面不仅可以折射时代,也能勾起人们对过往生活的 回味。老广告揭示了什么是中国文化,什么是东方 传统,什么是民俗风尚,什么是百姓生活,还有, 什么是前尘往事的一种温暖。由国庆的研究既关注 老广告的画面美,又重视它所承载的商业文明的历 史价值,通过老广告,使读者对其所折射的中国文 化和东方传统心存敬意。每一张广告的背后,作者 都在掰开揉碎地给你讲那个年月的故事,甚至是传 说。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老的黄河文化铸就了动人心魄的民间艺术 山西社火高跷。山西境内各地的高跷种类繁多,从地区研究范围来看,自晋北的忻州市,经太原市、晋中市向晋南临汾市、运城市,再延展至晋东南晋城、长治市方向,遍布黄河流域山西省整个地域。通过对山西地域11种重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别中高跷项目的实地调研和提炼,可以看到山西社火高跷原生性传承的艺术内容,以及在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有效保护的文旅、文教、文博融合模式的初步探索。因此,本书对把握黄河流域山西地域社火高跷的整体性、独特性提供了参考,并对深化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舞台创作实践性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狮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具特色,也是*受欢 迎的装饰形象之一。徐华铛*的《狮子(中国传统形象 图说)》在数千尊狮子造型中,精选出*典型、*美的 400余尊狮子造型,配以生动流畅的5万文字,分十三 章,系统地讲述了中国狮子造型的起源,发展和程式 化的演变过程以及历代的艺术特色。本书强调狮子造 型的美学价值,不尚空谈,旨在实用。书的末尾还附 有70余幅有典型代表的狮子头部造型,供大家鉴赏。 本书有机地把中国传统狮子的造型与雕塑、旅游、文 物考古、科普和工艺美术等方面融合在一起,可供雕 塑、装潢、建筑、印染、陶瓷、舞台美术、工艺美术 、文物考古等领域的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中专艺术院 校的师生作为教材学习。
本书由哈尔滨市政协组织编写,内容包括鱼皮技艺、金漆镶嵌技艺、拼布技艺、玉米叶编织技艺、木雕工艺、麻花布北蓝印染技艺、中国传统印染印花技术、塞北泥人泥塑技艺、传统布艺艺术摆件、冰灯等,全书以摄影照片、手绘图片结合文字的形式,详细介绍哈尔滨新民间手工艺创意概况,使哈尔滨民间手工艺创意 活 了起来,也让中华传统文化经由图书这一载体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书对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民间美术的进行研究。 民间色彩应用体现出 有用性 的特点;它具有象征符号内涵,是一种通过歌舞、话语、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等载体传播的色彩文化基因。由于民间技艺通过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因此在典籍中有关民间美术色彩的论述鲜见记载。但是,从文化的共时性研究可以看出,民间美术色彩包含了民众的精神信仰,是一种文化基因和共识,是人们情感沟通的桥梁,所以民间美术色彩可以看作解密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信仰的钥匙。本书它们进行深入的挖掘与研究,从保护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州城脉》散文集分《历史的回声》《城长一段古》《时代风华》《流年荣光》四个部分。作者以一个资深女记者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感觉,在讲古的形式中娓娓道来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生长之谜。 《广州城脉》在2018年第三届广州读书月中被评为2018书香羊城十大好书。 书中描写了光孝寺、南海神庙碑林等广州历史古迹和遗存,西关小姐、东山底蕴、锦纶会馆、东平大押等特定时代的广州人文、经济,沙面、黄埔村、陈氏书院等地流年里的荣光,以及黄花岗、大元帅府里的革命岚烟 深藏于岁月中的真相已风化成标本,作者以敏感、不掺杂质的心与古老的历史对视,钩沉出一座城市的文脉。
青花瓷的烧制、手工皮影的刻制、传统漆器的打磨、古建筑的修复……作者带我们亲临守艺人的工作现场,以丰富的图文诠释工艺流程,细腻地呈现守艺人面对传统如何坚守手艺之道、不忘本心,传承东方艺术之美。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记录, 是一次见证,见证在时间之外,坚守与传承的一代人是怎样用一生守护一门技艺。
人类学是以田野调查与文化整体观为研究范式的学科,只有将传统手工艺放置在鲜明的语境中,才能看清社会转型与手工艺变迁之间的关系。当空间维度中的“田野”与历史维度中的“田野”进行叠加的时候,人类学家如何利用“器物”“文献”“口述史料”等介入“历史事件”对其“深描”并进行民族志书写,对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来说将是一种新的挑战。本书旨在通过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以社会转型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生命样态产生的影响为思考线索,从 、市场、文化、技术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探讨社会转型与传统手工艺变迁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迈向现代性本土化的民间艺术;从遗产到资源理论的社会实践; 在场与理性小农的互惠与博弈;知识分子对民间艺术的介入与影响。?
《秦腔故事》(码书),以“读故事,听秦腔”为主旨策划思路,以新媒体融合出版为呈现方式来传播秦腔文化、普及秦腔知识,本项目通过通俗故事讲说,与图像、音频、视频与戏曲故事的演绎相结合,形成可视、可听、可读性强的风格特点。本码书选取传统经典秦腔剧本30篇,每篇都分为背景介绍、剧目导读、精彩故事、剧目评价、观赏要点、扫码赏戏等栏目。
本书以畲族民族服饰"凤凰装"的传承与涵化为选题切入点,以有实物存世以来的近代为时间跨度,以闽、浙、粤、赣四省的畲族服饰为地域跨度和研究对象,着落于图腾文化与民族服饰的学理背景,据存世实物、纪实照片及文献资料,将畲族服饰交襟衣与大襟衣的视觉样式为依据做横向共时性比对,探寻四地畲族服饰传承的共性;纵向上以近代以来为时间范围,探微畲族服饰交襟式、大襟式的涵化历程。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新
对联与书法,自它们产生之日起,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兄弟艺术,它们是举世无双的、真正的国粹。中国对联是我国特有的,独立于诗歌、律赋、散文、谣谚、成语、谜语、俚语、戏曲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外的语言艺术和文学样式之一;它是经过诗文中的骈俪文和格律诗的发展,从母体中脱胎而成的、形成自身特点和格律要求的文学瑰宝,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功能和艺术魅力。 《中国对联艺术》以五彩缤纷的联史为经,以丰富多彩的联例为纬,融对联的来龙去脉、形式与社会功能、情境意境与风格、创作与格律、修辞与宜忌于一体,把中国对联放置在艺术这个大领域中,掌握好宏观的手法,充分地阐述中国对联的艺术特色;牢牢地运用微观的手段,细致、详密、深入地论析充满艺术性的中国对联。本书将读者对象定为中等文化程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