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续谈》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20世纪30年代连载于《新天津》《现代日报》上的文字结集,另以1953年连先生在中国作协的一篇发言作为附录。全书的内容,由连先生的女儿连丽如、女婿贾建国两位进行注释整理。此外,我们邀请插画师根据全书内容制作了30幅插画。《江湖续谈》是连阔如先生有关 江湖 的第二部书,关注清末民初的市井生活,篇幅较多的是有关那个时代艺人的生活与作艺,是我们了解旧时代社会风貌的好读本。整理注释者也是 江湖 中人,故对于书中所提到的行话,艺人出身、师承等都有清晰了解,所做注释非常有利于读者的阅读。
《留住手艺(增订版)》记录的人物,或许将是日本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篠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打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著名作家盐野米松二十余年来走遍日本,倾听和记录下了不同业种的匠人们的生活,本书选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艺人的访谈,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精细美妙的作品 本书纪录片式地呈现了: 后的宫殿大木匠 在心中供养漆树的刮漆人 一百根芭蕉织出的一匹布 全日本贵的源次锄 像一片竹叶的平田舟 一百五十年保持同一形状的满山钩 从木中取丝的椴木织 柳条饭盒 豆腐篮子
如同一朵花上也蕴含着存在的法则,在器物上也会体现工艺的法则。《工艺之道》阐述了何谓工艺之美、何谓正宗的工艺、人们对工艺的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文集,也成为 日本民艺运动 的理论奠基之作。正宗的工艺之美,是美与用的结合,是匠人的信仰、热情与勤劳浇灌而成,是无心之美,是自然的恩惠。在美将消逝的年代,守护工艺需要集结的众生之心。透过他的阐述,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今天的日常生活,重拾对手工艺的尊重与珍惜。 工艺之道,是民众之道,无心之道,无我之道。
《中华才艺系列:醒狮》以传播舞狮文化为宗旨。舞狮有南狮和北狮之分,《中华才艺系列:醒狮》侧重于对南狮(也叫醒狮)的介绍,大致包含舞狮的文化知识和运动技术。舞狮文化知识从狮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风格、艺术欣赏等角度出发来组织材料;运动技术则主要介绍了单狮和双狮的套路,可作为舞狮爱好者入门学习的参考。
《越剧流派演唱艺术》是《越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姊妹篇,论著从越剧的诞生开篇,在介绍流派形成的基础上,着重对越剧流派生角创始人尹桂芳、范瑞娟、毕春芳、陆锦花、徐玉兰、张桂凤和旦角创始人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吕瑞英、金采风、王文娟、张云霞的演唱特点,从包括行腔技巧、发声习惯、气息运用、咬字吐字、共鸣腔体和具体例析等方面的演唱艺术进行了剖析,并对每位流派创始人的表演艺术逐一进行介绍。著述中的第二个重点是对新一代流派传承人的代表人物进行全方位评析。她们在继承前辈演唱风格的基础上,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各流派传承人独特的演唱风格。书中顺着流派创始人的惯习,分别介绍了6位越剧流派生角和7位越剧流派旦角传承人中的典型代表的演唱风格和表演艺术,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促成更
本书所分享的面具是作者在法国留学时期收集、拍摄的众多非洲雕刻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125个作品。 本书共4章。第1章介绍非洲,包括非洲部落、非洲习俗等。第2章介绍图腾、非洲雕刻、非洲面具艺术。第3章介绍陶非洲面具作品的制作,全程配以创作过程的现场图示,叙述制作方式,方便读者理解。第4章提供非洲面具欣赏。本书透过那些历经沧桑的木雕面具,讲述神秘面具背后发生的一些古老的故事。神秘而博大的黑非洲木雕艺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世界艺术园地的一支奇葩,非洲人民为此而感到骄傲。 本书适合不同层次艺术类院的校师生、艺术爱好者、专业人士作为参考用书。
尺八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木管乐器,由中国唐朝传入日本,后来在日本逐渐兴旺,成为普遍的传统乐器之一。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尺八潜心研究的成果,主要研究了尺八这一乐器在中国和日本的发展和流变。全书共七章,包括绪论、丝绸之路的历史契机、尺八的起源、中国尺八之历史变迁、尺八走向衰亡 宋辽金元时期、日本尺八的起源、日本尺八的历史变迁、结论,附录附有尺八文献全录和尺八图像全录,收集到了大量的相关原始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研究意义。
本书为2020年浙江省哲社规划常规年度课题(重点课题) 越窑青瓷口述史研究 (20LMJX06Z)成果。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学、管理学、文化学等理论,对越窑青瓷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保护历程与实践等进行了归纳,在对越窑青瓷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越窑青瓷文化从业人员以及大学生、普通公众、游客等群体进行口述史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越窑青瓷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越窑青瓷遗址和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等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思路和对策探讨。
《加礼的记忆:泉州提线木偶戏的遗产认同研究》:作者通过广泛参阅泉州提线木偶戏相关的报告、官方文件、民间档案以及扎实的田野工作,获取了详实的、多角度的资料,完整地呈现了泉州提线木偶戏数十年来发展的社会背景,明晰了泉州提线木偶戏遗产在成为民族文化遗产过程中,遗产环境、遗产持有者等因素对于遗产认同表述的影响,为提线木偶戏的发展和保护增添了诸多的理论思考。书中提出的遗产保护应创造遗产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环境,对今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手工艺都是建立在深远的传统之上的,一经倒塌,要再次树立起来,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传统如同一株大树,经过长年累月的成长盘根错节,若是不幸遇上了风暴而倒下,要再一次像以前一样树立起来是极为不易的。即便能够树立起来,也不会再有往昔的雄姿,还有可能会枯萎。 本书是 1940 年前后日本手工艺状况的一份详尽记录,是柳宗悦先生踏遍日本全境,根据亲眼所见写成,在战乱中得以幸存。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跟随他做了一次日本民艺之旅。手工艺的朴素真诚之美,洋溢在旅途中的每一步。日本今之为设计大国,源自过去之为手工艺之国,其精神一脉相承。
本项目为浙江省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本书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的历史与传承,以及金坛刻纸的技能与方法,详细介绍并引导读者跟着本书的内容学习金坛刻纸的具体操作方法,再根据创作引导内容自我创作金坛刻纸,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达到运用我国的传统手工艺美化生活、提升审美的作用,另一方面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普及,提升传统手工艺的生存活力。本书内容主要是以步骤图为主,旨在教授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步骤,关键的步骤还配以视频,使得技能技巧的介绍与传授更加直观、易学。
本研究取湖南花鼓戏为对象,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田野调查,着重解决湖南花鼓戏的历史与现状;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底蕴、面临困境与保护对策等问题。将其置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下,在对湖南花鼓戏的活态现状展开深入田野调查,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音乐人类学、历史学、文献学、社会学等方法,通过对湖南各大花鼓戏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各地区花鼓戏的综合介绍、传统剧目与唱腔曲调、表演特色、伴奏特征、传承剧团、传承人、面临困境以及保护策略等方面进行有机动态地理论把握,为传承和保护好湖南花鼓戏尽微薄之力,为进一步推进湖南花鼓戏的研究工作添砖加瓦,为丰富民间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基础与实践借鉴。
本书是柳宗悦先生四十年民艺之路的沧海拾珍。他*早提出 民艺 概念,著书立说,普及推广 民艺 的理念;并身体力行,创办日本民艺馆,收集整理民间器具,用毕生精力保护发扬日本传统手工艺。四十余年中,柳宗悦先生及其同仁走过了一个无比漫长而艰辛的历程,而他的民艺理论与实践,对于今天我们本土手工艺传统的守护与传承,亦有启发。在清贫与静寂中,竟然可得到任运无碍之三昧。 工艺,我所钟爱的世界,在这里已浸淫许久。日复一日生活于其中,与所有的器物已经成为一家。行路的手杖上记有 同行二人 ,工艺就是漫长旅途的同行者。只有每日都能够与之同甘共苦,才能安心地遨游在这世界之中。信仰的生活也是牺牲的生活,要用一生来侍奉。
由于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中国戏曲研究也不应局限于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文本和文献,为了综合、立体地呈现中国戏曲史及其历史演进的面貌,推进中国戏曲研究,戏曲图像研究本为题中应有之义。本书
在成人眼里,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而在儿童心中,一年是很长很长的时间。这是一本涵盖中华传统美学、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启蒙书。本书基于儿童视角为画面设计基本元素,画面丰富、内容充实,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既可以让儿童欣赏书中精美的手绘插图,也可以用于亲子共读,拓宽儿童的知识面,让他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本书从儿童日常生活可以接触到的事物入手,用趣味的形式,在传递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儿童在精心设计的小游戏引导下,主动探索学习、了解传统文化。 本书既适合4 至10 岁儿童独立阅读,也适合亲子共读。
本书通过一种民族志视阈下的热贡唐卡及艺术家现实图景,以影像化的文字表述特点,结合图像分析,特别是当地艺人对于唐卡图像的解读,梳理地景与文化的关系,探求历史渊源,聚焦个体艺术家的艺术命运及精神诉求。通过运用大量田野访谈及参与观察资料展示当代热贡艺术家的生存现状及创作历程,并历时性地考察热贡唐卡艺术史及艺术家的生命史。全书叙述了热贡唐卡的地域文化背景、唐卡的发展史以及种类、风格、工具、技法,代表性唐卡艺术家的口述,唐卡创作个案研究等。
禄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主司官禄之神。古时,做官和科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掌管文运之神的往往就是禄神。禄神常见于中国民间年画、剪纸等传统图案中,有《魁星点斗》《张仙送子》《张仙射天犬》《进禄加冠》《状元及第》等。本书精选一百幅有关禄神的民间图案,通过图案追溯禄神的来历故事,讲述魁星爷、梓潼神、员外郎、孟昶、张天师等禄神的传说故事。全书深入挖掘、整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象载体,以中国传统年画为图材,搭配部分纸马、剪纸图案,共同讲述中国禄神文化。
季中扬*的这本《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主 要研究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有别于精英艺术的特殊性 ,从而为解读民间艺术之美奠定理论基础。本书提出 ,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在审美方式上不同于现代美学 所建构的分离的、对象化的、静观的审美,而是一种 多感官联动的、融入性的审美;民间艺术之美不是高 大玄远之美,而是一种 亲近之美 ;在价值取向上 ,它不同于重视新颖性、陌生感的求异性审美,而是 一种重视群体经验的认同性审美;在审美理想方面, 民间造型艺术往往以图案与色彩寓意吉祥为美,民间 表演艺术则崇 奇 尚 乐 ,体现了 生命力的高 涨 。本书还指出,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文人士大夫艺 术与民间艺术两种基本形态,文人士大夫艺术或体现 儒家美学精神,或体现道家美学精神,民间艺术则主 要体现直接来自本原哲学的 生生 美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