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山林,有人在夜里匆匆赶路,却与一庞然大物猝然相遇,青面獠牙的怪物挡住去路,画面在这一刻定格,这是清末《点石斋画报》里常见的场景,中国妖怪在近代报刊上纷纷登场。本书由国内作者编著而成,收录《点石斋画报》中志怪绘像全三百种,直接进入目击现场,在移步换景之中,开启一场奇幻的中国妖怪之旅。在魑魅魍魉的图像中,大话中国清末世风民情的浮世绘。此外,《点石斋画报》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份新闻画报,其中的版画皆由工匠精心绘制雕刻,细节丰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珍藏价值。
匠人,在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把手工技艺做到极致。他们身负精湛的手艺,他们专注而低调,他们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他们是很多中华传统符号的制作者,更是中华性格的集中体现。丛书从璀璨的中华文化中选择代表性的物品,挖掘其背后制作匠人的精神世界和高超技艺。通过挖掘物品背后的匠人故事,从传统匠心中既萃取精华,又提纲挈领,解读无数匠心背后的地理渊源、历史文化背景,展现中国匠人劳动的智慧和文明的传承。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共 20册,约2000千字,4000幅图片。主要呈现从京、晋、蒙、沪、苏、浙、鲁、豫、湘、粤、桂、青、新等省市自治区选取的在手艺保护、衣钵传承、工艺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20位代表性手艺人的鲜活案例分析。丛书以手艺传承人为线,注重对手艺人个体所掌握的技艺绝活的全面记录,借此呼吁民众正视手艺人存在的真正意义,弘扬中国手艺精神与价值,倡导建构起以手艺人为主导、以技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发展系统,推动传统手艺的现代传承、发展、创新。 本书主要介绍东阳竹编传承人何福礼从艺生态文化背景、何福礼的手艺人生、竹编技法与手艺绝技、何福礼的手艺代表作等内容。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共 20册,约2000千字,4000幅图片。主要呈现从京、晋、蒙、沪、苏、浙、鲁、豫、湘、粤、桂、青、新等省市自治区选取的在手艺保护、衣钵传承、工艺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20位代表性手艺人的鲜活案例分析。丛书以手艺传承人为线,注重对手艺人个体所掌握的技艺绝活的全面记录,借此呼吁民众正视手艺人存在的真正意义,弘扬中国手艺精神与价值,倡导建构起以手艺人为主导、以技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发展系统,推动传统手艺的现代传承、发展、创新。 本书主要介绍娘本中国唐卡大师从艺人文环境、手艺人生、手艺绝技、代表作品、著述及访谈实录等内容。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共 20册,约2000千字,4000幅图片。主要呈现从京、晋、蒙、沪、苏、浙、鲁、豫、湘、粤、桂、青、新等省市自治区选取的在手艺保护、衣钵传承、工艺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20位代表性手艺人的鲜活案例分析。丛书以手艺传承人为线,注重对手艺人个体所掌握的技艺绝活的全面记录,借此呼吁民众正视手艺人存在的真正意义,弘扬中国手艺精神与价值,倡导建构起以手艺人为主导、以技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发展系统,推动传统手艺的现代传承、发展、创新。 本书主要介绍江苏宜兴紫砂陶传承人汪寅仙从艺人文环境、手艺生涯、薪火传承、手艺绝技、代表作品、著述及访谈实录等内容。
《广西民族风俗艺术(艺术卷3):五彩衣裳(套装上下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广西少数民族的衣装大观,以及着衣的样式和种类,发式、首饰和衣裳衬托朴实面容等内容,是不可多得的民俗文化精品藏书。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共 20册,约2000千字,4000幅图片。主要呈现从京、晋、蒙、沪、苏、浙、鲁、豫、湘、粤、桂、青、新等省市自治区选取的在手艺保护、衣钵传承、工艺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20位代表性手艺人的鲜活案例分析。丛书以手艺传承人为线,注重对手艺人个体所掌握的技艺绝活的全面记录,借此呼吁民众正视手艺人存在的真正意义,弘扬中国手艺精神与价值,倡导建构起以手艺人为主导、以技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发展系统,推动传统手艺的现代传承、发展、创新。 本书主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陈培臣从艺人文环境、手艺人生、手艺绝技、代表作品、著述及访谈实录等内容。
广西少数民族娃崽背带不仅具有特定的实用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这些纹样代表着每个民族的精神信仰和图腾崇拜,构图呈对称性,虚实结合,体现阴阳两极的互补交融观念,追求完整与饱满。背带色彩以红色和黑色为底色,体现实用耐脏原则;其上以彩色丝线绣制各式图案,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视觉审美效果,寄寓了少数民族的美好愿望与情感。 本书以广西娃崽背带这一民间艺术作为考察与研究对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反映广西的民俗文化,揭示了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是不可多得的民俗文化精品藏书。
本书立足于工艺学和民俗学视域,着眼于极具地域特色的荆楚手工艺文化,不仅廓清了我国历史上关于 工 百工 和 手工艺 等概念的源流,梳理了湖北手工艺文化的传承脉络和美学特色。更重要的是,本书以详尽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对荆楚大地上与人们衣、食、住、行、用、娱、祭等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的近四十个手艺项目的发展脉络和传承状况进行了清晰地梳理和忠实地记录,从历史源流、工艺流程、技术细节、所用材料,到艺人现状和技艺传承等各方面翔实记录民间手工艺的发展状况。并阐述民间手工艺与荆楚各地人们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信仰、情感、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等方面的关系,探讨这些手工艺所隐含的文化价值。 本书是我国部基于地域性的、全面反映与人们民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手工艺的学术专著,堪称一部当代 天工开物 。 (全书共3
.本书为许英辉根据《山海经》中的异兽创作的专题汇集,收录了艺术家所绘《山海经》中的鱼、鸟等精灵异兽,包括象征性的诸犍、比翼鸟、精卫鸟、帝江、扶桑树等。 山海图纪 是艺术家系列展的名字,该展已经举办多次并有一定的读者基础。这些独特的画作是作者对传统文化理解、吸收后的创新之作。通过这些画作,读者既能看得懂《山海经》,又能通过《山海经》与当下生活相关联。
本书内容来自十几位国际及国内花艺大师极具创意的现代欧式花艺设计作品,由专业摄影师实景拍摄,图片十分精美,并由资深从业者对设计手法的专业解析。本书中的花艺作品代表着国际花艺行业领先水平,涉及家居与商务陈列作品、现代欧式花束作品、突出设计感的陈列作品以及手捧作品,题材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以及时尚、实用程度,使本书成为专业花艺师和软装设计师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共 20册,约2000千字,4000幅图片。主要呈现从京、晋、蒙、沪、苏、浙、鲁、豫、湘、粤、桂、青、新等省市自治区选取的在手艺保护、衣钵传承、工艺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20位代表性手艺人的鲜活案例分析。丛书以手艺传承人为线,注重对手艺人个体所掌握的技艺绝活的全面记录,借此呼吁民众正视手艺人存在的真正意义,弘扬中国手艺精神与价值,倡导建构起以手艺人为主导、以技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发展系统,推动传统手艺的现代传承、发展、创新。 本书主要介绍广西壮锦传承人谭湘光从艺人文环境、手艺生涯、薪火传承、手艺绝技、代表作品、著述及访谈实录等内容。
2015北京·中国唐卡文化论坛在中国唐卡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际,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全国藏区各地著名唐卡画师代表、唐卡文化理论研究工作者代表、唐卡文化工作者代表,共同探讨中国唐卡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弘扬与发展创新,共商唐卡人才培养的根本大策,共谋唐卡文化在新世纪的发展生存空间,此次唐卡论坛将是中国藏族唐卡文化走向繁荣兴旺征途中的又一次盛会,也是唐卡文化研究工作在当代时期与时俱进的具体展现。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共 20册,约2000千字,4000幅图片。主要呈现从京、晋、蒙、沪、苏、浙、鲁、豫、湘、粤、桂、青、新等省市自治区选取的在手艺保护、衣钵传承、工艺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20位代表性手艺人的鲜活案例分析。丛书以手艺传承人为线,注重对手艺人个体所掌握的技艺绝活的全面记录,借此呼吁民众正视手艺人存在的真正意义,弘扬中国手艺精神与价值,倡导建构起以手艺人为主导、以技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发展系统,推动传统手艺的现代传承、发展、创新。 本书主要介绍京作硬木家具传承人李永芳从艺人文环境、手艺传承、手艺绝技、代表作品、著述及访谈实录等内容。
《鲁山人陶说》 本书是日本艺术大师北大路鲁山人谈陶器的随笔集。鲁山人是家喻户晓的美食家,为制作配得上自己美食的食器而开始了陶瓷创作,坚持此道直至离世。鲁山人不仅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陶器美学体系,还得到了国内外的充分赞誉。 在本书中,他回溯自己的陶瓷创作之路,结合自己的制陶经历,以尖锐的审美之眼评析陶艺史上的名家名器。每一段鉴赏都是对自己推崇的 雅美 的生动注解,都在拓宽我们的美学感悟。 《工艺之道》 是柳宗悦早期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文集。在本书中,他一反潮流地引导大众关注日常器物的健康之美、朴素之美,论证器具的实用价值与服务精神是其美学的核心,而优秀的器物源自匠人的无心,而非艺术家一时灵光之产物。为生动阐释自己的艺术理念,在本书*后,柳宗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一一评述了自己所钟爱的工艺
温州瓯塑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浙江省“三雕一塑”特色传统艺术,同时作为温州“四瓯”地域特色文化与世界独有的传统堆漆艺术表现形式,得益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更由于瓯塑艺人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他们秉持的工匠精神,使现代温州瓯塑走向世界50多个国家与200多家高级文化标志建筑壁画装饰,取得了世人有目共睹的骄人成绩,有力弘扬了温州人文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温州瓯塑艺术》讲述了温州瓯塑艺术的发展历史、风格特征、技艺特色,介绍了瓯塑传承保护及代表作品等内容,也填补了国字号非遗项目——温州瓯塑的文字档案与理论研究空白,给后人与社会留下一份丰富的精神财富,尤其期盼对温州瓯塑艺术的薪火相传起到增砖添瓦与推泼助澜的作用。
提及制壶,世人皆知宜兴紫砂壶。其实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制作材料,广东潮州地区的手拉壶与宜兴紫砂壶都是不相上下、各有所长,可说是埋藏了300多年的国宝。《遇见手拉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手拉壶的历史、材料、工艺、艺术性入手,重点推介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谢华的艺术风格、审美观及代表作品,同时介绍了潮州工夫茶和冲泡技艺。书中配有多幅图片,展现潮州手拉壶之美,极具鉴赏及参考价值。
《天工开物》是明代学者宋应星所著,刊印于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又细分做18卷。上篇记载了常见谷物的栽培和加工方法,养蚕、纺织和染色的技术,以及制盐、造糖的工艺。中篇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舟车的制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篇则主要集中于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宝石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是世界部记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以大量生动细节留存了丰富的古代科技史料。它也是世界部百科类图书,曾流传于日本及欧洲各国,引起极大反响,被誉为“百科全书之祖”。 本书为原著的白话编译本,文字明快生动,同时配以大量古代文物、绘画以及准确逼真的彩色手绘植物图谱,而157幅优雅古朴、翔实再现
闽南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文献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以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地的闽南摩崖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收集整理了三地各具特色的石刻资料,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和考证,并对其风格特色、形成价值、文化底蕴进行比较全面的讨论。相对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原地区,记录闽南地区文化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一直相对缺乏。摩崖石刻在该地区留存广布、风格各异,能为研究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提供很好的佐证,具有史料与艺术鉴赏的双重价值。同时,书中众多的精美石刻插图,也为书法篆刻爱好者提供了学习欣赏的途径。
脱离基座,融入环境,客观对象,已经成为当代陶瓷艺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发展的方向。当然,陶瓷艺术在家居和室内装饰之外的其他领域的应用并没有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发展。关于陶瓷艺术应用于家居以外空间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陶瓷艺术在公共和半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应用是陶瓷传统应用领域中不可少的角色。 在这个后现代主义膨胀的世界里,张玉山在书中清楚地阐述过的客观对象的观念是陶艺领域里一种积极的论调。伊什塔城门、紫禁城和纽约的赤陶地平线等都不
2009—2014年,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和山西省右玉县人民政府连续举办了六次全国性的剪纸大赛活动。 2014年,大赛以“戏曲信俗”为主题,面向全国剪纸艺术家征集作品,经专家认真评审,共评出特等奖3个,金奖10个,银奖20名,铜奖和优秀奖若干。 本书收录了右玉县2014年戏曲剪纸大赛中获奖的近二百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