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利用明清俗曲作曲牌,用淄川当地方言创作编写的讲唱唱本。其创作动机主要是惩恶劝善、醒世救弊,宣扬伦理道德。内容写的都是老百姓日常关心的问题,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以及赌博、嫖娼、悍妇、妒妇等社会问题,也有一部分俚曲揭露封建官场的腐败,反映劳动人民的困苦和反抗精神。聊斋俚曲是包括小曲、说唱、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的艺术综合体,是蒲松龄的伟大文学成就之一,是聊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被列入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蒲松龄一生创作俚曲十五种,即《墙头记》《姑妇词》《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磨难曲》《增补幸云曲》。
张力主编的《鲜切花品种图册》收录了中国鲜花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共758个,包含切花、切枝、切叶、切果和加工染色花。本图册是为方便市场辨识品种、方便交易而编撰的。本书不仅是花店、花艺培训学校、花材批发商、花卉电商、花卉生产者等业内人士很实用的一本工具书,也是广大花卉爱好者和花卉消费者了解、欣赏鲜花品种的一本精美图册。
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第 一 辑)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被 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海峡两岸木版年画艺术口述史》是该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通过对海峡两岸木版年画传承人、研究学者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方面填补了该领域的史料空白,另一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海峡两岸民间年画艺术的整体风貌与发展现状。
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第二辑)被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海峡两岸陶瓷艺术口述史》是该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通过对海峡两岸陶瓷艺术传承人的访谈,借由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结合史料,溯其源流,探其流变,研究两岸陶瓷工艺美术的文化渊源及其民间工艺的传承关系,探讨民间陶瓷工艺生产的运作机制与模式。
作者从1950年至今收集的上千幅剪纸藏品中,经过选择、拍照、打印、扫描等工作,挑选、整理出很具剪纸艺术特色的典型作品成书,将一部山东人民审美的“生活史”奉献给大家。本书的剪纸作品分为山水人物、神话传说、鸟兽虫鱼、民俗故事等题材,展示出胶东地区剪纸精致、细腻,鲁北地区剪纸简括、粗犷,鲁南地区剪纸线条流畅、洗练等山东不同地区的剪纸风格。剪纸艺术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美学、哲学、政治、经济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价值,本书可被看作研究山东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中国民间剪纸传承大师系列丛书》共20册,郭庆丰编著的《郭佩珍剪纸(精)》收编了中国杰出的民间剪纸艺术传承大师郭佩珍近百幅剪纸精品,并配有专家撰写的序和评介文章。可以说,这是中国迄今最有权威、最有分量、最有影响的一本中国民间剪纸传承大师精品集之一,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发展导向。本书不仅非常适合文化、科研单位收藏、研究,而且可供剪纸爱好者参考和鉴赏。
《山海经》是我国上古文化的珍品,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绝响,它开启了中国以图文叙事的先河。全书总三万一千言,记载邦国、山川、人物、人神畏兽过一千四百条。书中奇谲多姿的图绘,堪称中国人童年的梦,是我们理解《山海经》这一奇书的无尚金钥。《山海经》图绘,以各种人神畏兽为主,它们的奇异多变、斗战精神,历代文士歌咏不绝,它们的形神意态,历代画手多有摩绘。因各人理解相异,每种人神畏兽,都有多种面目。著名剪纸艺术家于平、任凭夫妇,二十年来,致力于《山海经》研究和其中动物神怪的剪纸创制,他们长年摩意《山海经》文旨,体会历代画手对《山海经》精神的领略,先后创作三百二十幅剪纸作品。对于《山海经》而言,这种大规模的剪纸创制,既是全新的、空前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人以剪纸艺术对《山海经》这部古老
1956年,上海画片出版社成立了以三位上海老月份牌年画画家名字命名的画室,即“谢之光画室”金梅生画室“李慕白画室”。我拜金梅生先生为师,学习月份牌年画技法。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机会难得,能多掌握一门技术那有多好。现在回想起来,我竟然干了一辈子,画上海月份牌年画成了自己终身职业。记得那时有人把上海月份牌年画贬为“媚俗”,我很反感,我觉得要说“媚俗”,各个画种都有可能存在,关键在人,而非画种。 如今我们的老师都已先后离开了人世,我自己也渐渐接近老师当时的年龄了。悠悠岁月,上海月份牌年画,早在20世纪末退出了群众的视线。我作为一名上海月份牌年画工作者,总怀着一份心愿,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将这份文化瑰宝书写成集,流传下去,见证上世纪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努力过、曾经有过的那段辉煌的年代,让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