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珍妮儿·肯侬的第一部作品《星月》问世,当年便获美国年度畅销童书大奖(ABBY),并籍此成为美国童书领域一位重要的作家。“低产”作家肯侬相继有《绿笛》《阿歪》等问世,本本皆如陈酿,仅《星月》一部已经在全球销售五十余万册。成长与自我认知,尊重与爱,与众不同的图书主角和精美的插画,配以书后的科学录,让我们无限靠近那个遥远的世界。《星月》简介:这是一场从未期待的冒险。果蝠星月,在猫头鹰的攻击下,还没学会飞翔便与妈妈分离。她跌向森林,落入鸟窝……忍受着与妈妈的分离,星月必须学习与鸟类相处,学习做一只鸟,像鸟那样吃饭和睡觉,像鸟那样“站”到树上。书中有两条故事主线,一条明线,是星月跌入“异类”,接受、适应、学习?、融入的过程,另一条暗线,是星月的妈妈千方百计寻找自己孩子的过程。书后有“蝙蝠
本书作者章华英女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学博士研究生,本书介绍了古琴的历史、传世名曲、古琴制作及名琴鉴赏、古琴记谱法与打谱、古琴流派及古琴艺术在海外的传播等。
放在我书桌上的是一部北京大学刘小龙博士的译著:列维斯·洛克伍德《贝多芬:音乐与人生》清晰、整洁的中译本。这部不久即将付梓的译著对我国音乐学界的贝多芬研究、乃至我国对整个西方音乐的研究,无疑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西方古典音乐传人中国始于上个世纪初叶,而贝多芬是最早传人中国的西方音乐家,说他是中国人接触最早、敬仰、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西方音乐大师,是绝不为过的(去年,中央音乐学院张乐心的博士学位论文《贝多芬在中国-20世纪贝多芬在中国(大陆)的接受问题研究》,在当代艺术接受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梳理和研究)。贝多芬尚在世时,针对贝多芬音乐的评论就已出现。待逝世后一百多年来西方音乐学界对贝多芬的研究,就其数量、成果和水平来说,一直居于首位,相关著作、论文浩如烟海。然而
抱起那把老吉他,它的声音,有些陌生,竟又那么熟悉…… 过去的日子,和那些日子发生的故事,不知道都藏到哪里去了?似乎只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我曾经拥有的,像车窗外急速飞驰的风景,离我远去,而且,再来。 还好,那些我最喜欢的歌,还陪伴着我。能和它们一起慢慢变老,也是很浪漫的事。
罗荣钜先生从事歌咏工作,至今已是古稀之年,仍能保持嗓音这样洪亮、浑厚,平时说话都见功力。只凭他的天赋条件不行,实在是他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学习的结果,是方法对头,又苦练到家,缺一不可。这些对我们搞声乐的无疑是很有教益的。林俊卿大夫是一位医生,又是一位歌唱家。他把医学解剖和声乐发声结合起来,善于发挥声带的潜力,发出特有的咽音。其中用气和发音位置的要求,和我们戏曲用声运气的正确方法,有不少共同之处:同样要打开喉咙,提高发声的位置;深呼吸运丹田;背功力(后胸腔)直震后脑等运气发声,大致上是一样的。加上林大夫以医学临床的经验,使得运用声带发音的时候,声带受到保护,这对我们戏曲声乐是有好处的。罗荣钜先生在总结自己实践的经验的同时,将给我们粤剧声乐工作很大裨益。
相机捕捉的一瞬间,竟有如此丰富、生动的细节,《惊世佳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125年摄影精华》以令人惊叹的绝美照片展现了摄影的非凡力量,见证、揭示、赞美和改变了我们观看这个世界的方式。
《贝伦斯钢琴左手练习曲(作品89)》中练习曲的产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在18世纪,随着钢琴乐器性能的发展,作曲家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创作对钢琴演奏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钢琴的前身。古钢琴的构造不同,所需要的演奏技巧也不同,而演奏钢琴手指需要更大的力度和耐力。钢琴教师们认识到有加强技术训练的必要,因此,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就为其学生写了几百首各种技术课题的练习曲。许多钢琴家和教师也写了练习曲,适应他们的教学需要和理念,在钢琴教学上逐渐形成一套手指训练的系统。
无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交响曲这一形式自身有何不同?音乐家忠于其演奏的作品意味着什么?为回答以上问题,莉迪娅·戈尔教授综合了哲学和历史这两种研究方法。她在论证英美哲学不足以担当这一使命的同时向我们表明,历史的观点对全面理解音乐本体论不可或缺。戈尔教授在本书中考查了十九世纪古典音乐实践背后隐含的各种要概念和假定。她拒斥音乐作品这一概念兴起于十八世纪的看法,将这一时点定于1800年前后。她描述了作品概念此后如何界定今天我们认为与古典音乐相关的各种标准、预设和行为模式。基于历史的观点,本书得出有关概念和理想之规范作用的结论。本书还旁及当今指挥家、古乐演奏家和前卫作曲家之间的种种争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