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9787574113251 书名: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定价: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内容简介 2016年,一门名为“不止摄影课”的线下课程在广州的小圈子逐渐流行开来,报名学习的人包括报社总编、银行行长、外企高管以及各类自由职业者等。这门课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主讲人曾忆城将传统的摄影课从重技术改为偏重观察生活,体验内心,梳理文化为主。听课的人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更全面提升了在生活中发现自我,修习自我的能力。本书内容就是依据这门课程做了各种丰富后而来。 本书观点鲜明、新颖,言之有物,既有理论、观点,又有实践和实例,辅以作者拍摄的照片及选图,在众多摄影类图书之中,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作者既有丰富的西方摄影理论知识,又有深厚的东方禅宗美学思想,将两者巧妙结合,提炼出自己独到的摄影方法论,并上升到生活美学的高度
本书是 赵丹生前留下的*一本探讨电影表演方法与风格的专著 ,是其一生实践与思索的总结。书中精选了 《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武训传》《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在烈火中永生》九部代表作 ,从影片制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各部门协力的创作过程,以及对角色的认知、体验与塑造,来 探讨舞台与银幕表演的区别、体验派和表现派的长短利弊,以及演员自身的局限与无限等问题 。 本次修订的 典藏纪念版 中,特别附上 全新整理的赵丹电影作品年表、精选修复的40余幅珍贵照片,以及夏衍、巴金等撰写的纪念文章 ,希望值此百年诞辰之际,读者可以重新梳理与思考赵丹留下的宝贵经验,探寻合乎民族文化心理的表演创作之路。
本书在考证他们生平交游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来研究这些画谱之间的关系。针对每种画谱的旨趣定位、画谱的题材和来源、设计理念与表达方式、版画的色彩与技艺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既有相近的地方,又有各自的重点与创新,他们各有不同的立意、不同的设计方法与艺术构思。从最初的摸索,经过不断的借鉴与创新,套印版画越来越走向成熟。
暂无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将多恩的《灵的进程》、《第一周年》和《第二周年》视为完整的灵魂三部曲加以研究。本书研究了诗人的创作态度、思维走向及作品的基本内容、框架结构、表现形式,论证了三部长诗的内在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自我、生命、爱情、恒变四大基本主题及其所体现出的深刻的人文关怀,探究了历史与现实、神学与诗学、天文与人文等多种关系及其蕴藏的宇宙人生意识。本书认为,多恩以史诗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宇宙灵魂”的艺术形象,在文艺复兴“坠落-再生”的主导模式基础上,沿着出自天堂、回归天堂的发展脉络,再现了一次完整的寻求生命真谛的心路历程,并在一系列多元互动关系中,成就了一曲以生命的本真关注为核心的独特的灵魂三部曲。
内容简介 古希腊艺术是欧洲艺术的源头,古希腊人的许多艺术创造,已经形成典范,散发出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人类精神领域内的创造。本书介绍的就是古代地中海地区孕育出来的丰富的美术遗产,带领读者重归古希腊、古罗马,探究艺术的诞生历程。这种历程是无法复制的,犹如童年。尽管如此,童年仍给我们营养,以使天真和真诚永存。这正是古代希腊罗马艺术令人陶醉和神往的意义所在。本书是作者对古希腊罗马美术史的研究。介绍的是古代地中海地区孕育出来的丰富的美术遗产,带领读者重归古希腊、古罗马,探究艺术的诞生历程。
基本信息 书名: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 原书定价:48元 售价:38.40元, 作者:丁峻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030334848 字数: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深入探讨了中外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根本问题,全新界定了艺术教育的四大功能,精细论证了艺术文化影响人的心脑系统的科学机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和交叉性的艺术教育心理学理论观点及应用路径:一是深入揭示了艺术知识转化为人的情知意创造性能力的内在机制及精神嬗变特征,细致阐释了人们学习艺术文化的认知操作原理,体现了艺术教育观念的新启示;二是重点介绍了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体象思维、符号思维、工具思维、技术思维等认知操作内容及其高效训练范式,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19世纪日本画家巨势小石《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主任、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评审专家安德明作文推荐。装帧设计方面延续《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书中书”的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朱红色刷边。图美、文美、设计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心之作。
《昆曲口述史》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十四五”出版规划项目。通过对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表演、演唱及场面等相关人士(包括演员、曲家、学者和编导音等人员)进行系统采访,形成采访过程记录,并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资料,以此展现昆曲在20世纪的百年发展史。本册为该丛书的北京、河北卷(上)。通过对该地区昆曲相关人士的采访,对昆曲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挖掘、整理文化遗产
陶瓷与丝绸一样,是中国的国粹;但陶瓷研究往往“厚古薄今”,对明清尤其是其青花研究较多,对当代却未有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后,上世纪50至80年代,景德镇形成了著名的“十大瓷厂”,他们承接出口创汇,及国内礼宾用瓷,国礼用瓷等重大任务,创造了一系列名优产品,是中国瓷器史上又一座发展高峰。这些产品及其设计样稿,是新中国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些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扬我国的陶瓷产业。
本书既通过同一时代的西方画家与音乐家的交往和相互之间受影响的故事,向读者讲述绘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同一艺术流派中绘画和音乐的关联性,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对绘画和音乐这两门看似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了解和喜爱。绘画和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一个是视觉的,靠形状与色彩塑造出人物的美感;另一个是听觉的,靠旋律与音色编织出情感的律动。但这看似不同的两者,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通点,那就是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式或媒介表达感受,画家和音乐家对世界的认知变化是同步的,他们的精神是相同的,所以他们的艺术所表达的内涵也是相同的。
本书聚焦美术馆学探析与拓展,综合性展览创意与策划,专题性展览创意与策划,大师展览创意与策划,线上展览创意与策划,作品精读与阐释,展览研讨与述评七个方向,详细记录了中国美术馆60周年的发展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美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是人民文艺事业发展的忠实记录,凝结着典藏精品、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守正创新与生动实践。 本书凝结了中国美术馆在典藏精品、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守正创新与生动实践
本书分为三篇:基础理论与实践篇、操作应用与技能篇和数字音响技术篇,书中主要介绍音响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种音响设备的基本功能及工作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具体介绍了音响系统的连接调整方法与使用技巧,重点介绍了调音台与周边设备以及功放音箱的使用调整方法和故障的检测判断方法。同时,本书对于数字声频技术、数字调音台、数字音频信号的网络传输等基本原理和应用也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讲解,对数字音频系统测试软件Smaart和建筑声学软件EASE的原理和使用也作了较具体的介绍。
本书作者系近二十年邮票发行与变革的亲历者,该书以讲故事的方式,首次披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进邮票发行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一些重大决策;重大题材邮票的策划、设计内幕;邮票设计家的传奇经历,以及我国著名大龙邮票、红印花加盖等邮票背后的精彩故事。文章语言轻松,故事性强,可读性强,适合广大集邮爱好者、邮政从业者阅读。
艺术是什么?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如何用艺术来表达自我?翻开这本清晰好读的艺术发展简史,从7万年前的原始艺术到20世纪的现代、后现代艺术,开始一段美的巡礼。在书中,BBC艺术史纪录片制作人用30个篇章,介绍了绘画、雕塑、摄影等主要的艺术门类,印象主义艺术、立体主义艺术、抽象艺术等重要的艺术流派,人体、肖像、光线等常见的艺术题材,引导读者轻松入门艺术史。英国著名设计师以华丽大气的风格,重新演绎、再现那些经典的艺术作品,让读者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基本信息 书 名 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 者 巫鸿著 出版时间 20200601 I S B N 9787535690661 定价 9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读者范围 高校学生,对艺术和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艺术从业者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美术史领域国际*的学者,巫鸿教授自上世纪开始尝试进行中西两种文化的转译,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