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兴衰荣辱,以实物的形态低淀着民族的文化蕴藏。图书《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央视正在热播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改编而成,以文物讲文物,以文物述文明。该书每季透过25件国宝的展示,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在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寻找中华魂魄,引领读者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作者在本书中记录了近10年来寻找占中国现存古代壁画70%多的山西乡村壁画的经历,呈现乡村中古典文化保存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同时展示了值得人欣赏的但可能正在已经消失的20多处庙宇的古壁画。 作者自2012年起,就带领摄影团队,深入荒山野岭,冒着庙宇倒塌的危险,十数年如一日地、地毯式地对这些古壁画进行拍照,书中不仅有较多精美的壁画图片,更有作者本人及团队的工作照片,以及各处庙宇的真实情况照片,能带给人较强的身临其境之感;除了记录壁画内容与工作,书中还记录了许多与村民的有趣交流,有一种都市中少见的、淳朴的乡土人际之美。 本书邀请了著名作家王旭烽作序推荐,由曾获 中国最美的书 书籍设计师焦莽莽设计封面。
《鉴古雅集:特展中的文物故事》是 神游 系列的新书,由文化旅行家、自由撰稿家谢田写作,本书精选了近20场不同主题的展览,展览主题涵盖:唐宋八大家、故宫院庆、丝路、道教等,作者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其中的重要展品,包括书画、曜变天目、塑像、器物等等,图文结合,使读者全方位地了解文物的 前世今生 ,以及其历史地位与艺术文化价值。
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 艺术史”的路径。
本书不以历史发展顺序而是按照款式主题进行全面探讨和介绍戒指的书。本书介绍珠宝主要品类 戒指,包括印章戒指;象征爱,婚姻和友谊的情感戒指;虔诚、守护的戒指;死亡象征和哀悼戒指;装饰戒指;钻石戒指;配饰使用的戒指。囊括了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到现在戒指的各种精美实物插图和设计手稿,以艺术品角度赏析。作者以欣赏艺术品的视角去解读这些戒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词句使它们跃然纸上,便于读者从内容和艺术完美结合审视戒指的美。
中国玉石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玉石除了玉质特征和玉雕文化渊源外,*基本的特点是地域性。中国玉矿分为三大板块:一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延伸至俄罗斯地区;二是我国江浙地区一直到台湾;三是新疆、西藏和青海地区。随着地质学的发展,近年来又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新的玉种,极大丰富了 中国玉石 的品类。本书将从中国七大地理区域(华东、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港澳台)为空间线索,系统整理各大玉种的分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当代视角考察玉文化的源流,并对 中国玉石 矿源和工艺制作现状做简明评析,引领读者以进入中国玉石的 全景 视界。
本书延续 国家珍宝丛书 说系列 既有的编辑风格,通过作者自身对赏石文化艺术近三十年的研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的赏石文化,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更深层次的启发,比如为什么文人赏石,虽然也是一种摆设,但却有别于石崇、王恺的珊瑚枝之类的财富夸耀。同时也全面地解析了到目前为止,市场上有的各个石钟和石品的特质,以及收藏必须的知识储备和收藏购选误区等要点。可以说赏石艺术是现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盛况胜过古人的项目。本书稿还通过诸多精良的收藏及作品,直观清晰地让读者学到赏石的藏鉴技巧。相信无论是资深玩家,还是初入门的爱好者,都能从中收获到有用的帮助。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相传源自宋代至明武宗正德年间。有 一壶不侍二茶 之说。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如此珍贵。加上紫砂壶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本书延续我社《说画》《说瓷》《说玉》既有的编辑风格,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深入浅出的准确阐述,全面地剖析紫砂壶的型制、泥料、工艺,以及收藏必须的知识储备和收藏购选误区、使用及保养等要点。以及通过近现代制壶大师精良的作品,直观清晰地让读者学到紫砂壶的藏鉴技巧。无论是紫砂壶玩家,还是初入门的爱好者,都能从书中收获到有用的帮助。
和田玉是中国传统玉石,数千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自古就有 君子比德于玉 的传统,和田玉以其温润、坚韧、内敛等特质升华为 德 的象征。《和田玉鉴定与收藏宝典》详细介绍了和田玉的分类、色泽、纹饰、鉴定以及收藏等内容,结合中华几千年的玉文化,将和田玉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适宜和田玉爱好者参考。
中国画,简称 国画 。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但当艺术品产生了价值,并在市场开始流通时,就会有相同仿品出现,是人们为私欲驱使,追求利益,谋划生计的一种古老而隐秘的特殊行业。几千年来这一行业不断的漫延,手段越来越高明,技法越来越多样,真真假假,混迹于世,一直困惑着人们的眼球。本书由看画、读画、识画、赏画等章节组成,分别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如何看懂一幅中国画的过程。使读者能够在原有的赏画基础上有一个进阶的认识。
图像无处不在。然而,为何有些图片能得到成千上万个点赞,甚至成为视觉文化的标志性坐标,有些则不会,图像是如何俘获、惊艳、催眠我们的?杰出的设计理论家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采用了 不同于以往艺术书籍的范式,将文艺复兴的绘画与库布里克的电影放在一起,将抽象艺术与当代广告作对比,解释了图像是如何被设计、创造的,以及背后的原因。
本书介绍了现今雕刻艺术品市场上*受欢迎的根雕、木雕、玉雕、石雕的历史、雕刻技法、题材、分类、流派、收藏鉴赏等方面的知识,并配备大量清晰、美观的图片,方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欣赏雕刻工艺品的独特魅力,品味源远流长的雕刻文化。
内容简介 108幅敦煌壁画彩塑摹绘,37座洞窟,12段历史与艺术的时空交集72例敦煌传统色搭配范式,呈现千载敦煌的色彩变迁与美术幻想 “中国传统色”系列新作,复现108幅敦煌壁画彩塑,提炼“敦煌色谱”,以72例敦煌传统色搭配范式,摹绘敦煌的如今与原初,呈现时空因缘际会造就的艺术——敦煌的色彩与美学。它不仅是颜料科学与史学,更是被凝固的昔日永恒时光,是不断传承的审美理念与力量。 从古印度到阿旃陀、粟特、龟兹,从北凉至隋唐、西夏,石青、浅朱、丹红、绀青——矿石与泥土,在风蚀尘剥的佛窟中,描绘出红消绿冷的飞天、绀发翠眉的菩萨、衣紫旋襕的供养人、颜如渥丹的驭狮者、高绿下赪的山水、五色杂陈的仙禽……颜料与线条绘制了交缠千年的天人与花雨、黄沙淹没的传说与史迹
《敦煌粉本与绢画精粹》一书作者为:何鸿,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书开本为8开,内容主要介绍敦煌粉本、壁画、彩塑、绢画,演绎了敦煌菩萨之美。敦煌壁画曲折地、广泛地表现生活,反映对现实生活的美的认识。作者经过多年时间收集和整理20世纪40年代敦煌莫高窟壁画粉本与绢画,精选出百余幅佳作分类汇集成以下主要章节:写经丹青、敦煌苦修、敦煌粉本、敦煌旧影、朝圣敦煌。在图片展示的同时作者也述之文字供读者雅读,每一幅作品上的人物各部位均用汉字标明颜色。粉本线条流畅自然,贴近原作,在诸多壁画毁坏的情况下,该批粉本与绢画具有着十分珍贵的文献价值和绘画艺术价值。本书文笔流畅,兼具有通俗性和学术性,而且图文并茂,在同类书中实属优异。
异域同辉:陶瓷与 16 18 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为一本基于 陶瓷与中西文化交流 这一主题而推出的普及读本。我们邀请了 13 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从商贸、历史和艺术等多个层面出发,全面揭 示了 16 18 世纪东西陶瓷贸易和物质文化交流。 本书分为三个版块:首先,以航海与商贸往来为背景,介绍了东西陶瓷贸易之中的列国竞争与策略变迁;其二,以海外收藏中国外销瓷为主,探究了中国瓷器如何通过欧洲宫廷陈设、金属镶嵌与加彩再装饰等,融入西方语境,满足欧洲消费者的趣味;其三,通过呈现欧洲瓷生产对中国瓷器模仿的不同面貌,揭示中国瓷器对欧洲瓷器生产技术、风格等的影响。 文化,正因差异而具有多样性,更因包容而相栖相生。东方与西方,互为他者,在全球联系日趋紧密的 16 18 世纪,愈加成为彼此的文化镜鉴。希望
山西现存古代壁画种类繁多,包括墓室壁画、寺庙壁画和道观壁画,壁画总面积达27259.52平方米,在社会、 、建筑、美术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山西文物日历 2025年 壁画》将融日历功能和历史艺术表现于一体,筛选山西省 有代表性的壁画,按年代顺序进行筛选、整理,真实地呈现壁画之美,通过图片的展示与简单的文字介绍,带领读者走近山西、认识山西,爱上山西,让读者 深刻地了解山西文物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本书是继《陶瓷迹型学概论》后,陶瓷迹型研究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是在新创学科——陶瓷迹型学原理的指导下,用于元代青花瓷器物证鉴定实践的工具书,也是一本以元青花显微迹型作为客观物证,证明元青花真伪的学术专著。中英文对照,为海内外喜好瓷器收藏的藏家提供了科学的可供比对的谱系。 本书科研项目获得了专业机构的支持,如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东方陶瓷迹型物证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玉文化,本书按照时间线索,在参考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围绕历史上著名的玉器代表性作品和与之相关的代表性人物,编写了15个关于玉的传奇故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描写玉的传奇故事的书籍,时间跨度近两千年,生动说明了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全书图文并茂,赏心悦目,活泼有趣,通过知识链接讲解关于玉的知识点,通过拓展阅读进行历史和文化的科普,通过阅读启示来分享为人处世的道理。作者力求语言生动优美,文字通俗易懂,让十岁以上的少年儿童都能阅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