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玉作为中华美玉,自古至今极其稀少,挖掘寻找十分艰难,无固定目标、不定眯,因此付出的劳动代价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玉石市场逐年繁荣,不少商人为谋取暴利而鱼目混珠,以外其他玉料石料充当和田羊脂玉。 何永刚先生多年来尽心收藏羊脂籽玉珍品,数量之多、品种之齐全,在的私人收藏中可能名列前茅。这次主编本书,就是想为广大和田羊脂玉收藏爱好者提供真实的实物及了解玉民们的挖石寻玉的宝贵资料,以进一步了解国之瑰宝——和田羊脂籽玉。
此书收录了观复博物馆收藏的200余件玉器,藏品的年代跨越西周至清代的二千多年历史,这段漫长的玉器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 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 由于玉的外表及色泽,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衢州万玉堂主人严春元先生,近日专程送来其藏玉精选集的清样。集子即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分上、下两大册,选其所藏精美玉器五百多件,以文导图,文字精妙,图版清晰。开卷浏览,仿佛置身群玉山庄,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 细审万玉堂藏玉,会让你感慨其了不起的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它的规模。万玉堂收藏玉器数量众多。总数近万件。史树青先生专门为之题写“万玉堂”斋名,可谓名符其实。其次是其系统性。中国是崇玉尚玉的国度。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的生产和使用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并分别在良渚文化时期、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掀起了三个高潮,而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又部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形成最具我国民族特色的玉文化。万玉堂的玉器收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之上的。自新石器时代
郭大顺编著的《红山文化玉器鉴赏(精)》介绍了兴隆洼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及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红山文化,包括了海内外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精品玉器191件,对红山文化类型、工艺及鉴定方法进行了阐述。本书对于了解、认识、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的种类、特点及源流等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这是我国部专门展示红山文化玉龙的图集,也是中华古玉收藏中部龙的图集;这是我国部集中展示近三十种不同形象的红山文化玉龙的图集;这是我国部鉴析与对照红山文化玉龙真伪的图集;这是我国部研究红山文化玉龙的专著;这是我国部鉴定红山文化玉龙的文字最详尽最透彻最有真知灼见的专著。 本书首次提出我国文明史应从太吴开始,即6000余年。 《祥云轩红山玉龙鉴藏与真伪辨析》一书,是李祥云先生继《祥云轩古玉收藏与研究》出版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著作。分为图录与文字两个部分:图录300余幅,真品图录250余幅,有玉勾形龙、玉兽首龙(玦)、玉龙神共128件,仿品50件、图50幅。论述、说明、鉴定红山文化玉龙以及仿品的文字近30万字,论文67篇,真伪玉品说明与鉴定的文字176条。文字详尽、深刻、切中要害,揭开了红山文化玉龙(玉器)真品
《2018年古董拍卖年鉴》每册书都分为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7年度艺术品的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7年万余条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