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大幅精美彩图为特色。每一件国宝都以高清晰度的照片展示, 捕捉了其细节和精湛工艺。无论是玉器、陶瓷器、青铜器还是书法绘画, 每个国宝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令人惊叹。这些彩图不仅展示了国宝的美丽外观, 还突出了其精细的纹饰和考究的细节, 使读者仿佛亲临国宝的身边, 沉浸在其绝美的艺术之中。本书的专业解说文字是其另一个独特之处。每件国宝都配有详细的解说, 涵盖了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宝宁寺水陆画为明代宫廷画师所绘,笔法、着色、制式及规模皆体现了大明皇家气派,其中,佛、菩萨、明王、声闻、各路天人、市井人物形象及情境妙相庄严,栩栩如生,无不体现了《佛说造像量度经》的制式仪轨。这堂水陆画共计一百三十九幅,其中,绘制十法界众神及众生共计一百三十六幅,水陆缘起图一幅,重裱题记两幅,原画应创作于明天顺年间(1460年前后),清康熙乙酉(1705年)年间及嘉庆二十年(1815年)曾先后重新装裱,2000年部分佛、菩萨像重新装裱。《宝宁寺明代水陆画(精)》由山西博物院编著。
本书通过文献整理、美学赏析和文化阐释等方法,将首饰的缘起、定名、门类、材料、款式、制作工艺、佩戴方式、装饰纹样,及相应的典章制度、附着其上的其他文化信息等逐一进行分析和考证,史论结合,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与人的密切关联:首饰与人贴身相伴,是身份、技艺等等的重要象征,更直接反映了社会的精神面貌、哲学思想、审美标准和文化思潮。通过研究首饰这个物件,我们所要发现和研究的是人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中国古代首饰史》的撰写工作耗时四年,体例上以朝代为顺序,以中国古代首饰的五大门类“头饰”“耳饰”“臂饰”“颈(胸)饰”“手(足)饰”的发展历史为主要内容,以首饰的文化阐释为线索撰写而成,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首饰历史、文化、类型、题材、纹样、制作等等的综合性图书。 全书分为十二个章节,每一章的
明代玉器仅收集3件,其中依兰县达连河镇长兴村(又名马大村)出土1件,黑河市博物馆的藏品2件。黑龙江地区的清代玉器相对较多,主要出土于各地的清代墓葬,另有部分是传世品或征集品。《黑龙江古代玉器》收录黑河、讷河、嫩江、阿城、五大连池、鸡西、依兰、泰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地的清代玉器54件。 上述各个时期的古代玉器,此次经过认真选择,共收录具有代表性的器物187件。
“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是一系列丛书,本丛书研究了中国古陶瓷各类纹饰的题材、特色及其价值,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各类纹饰进行“类型学”的分类,和“地层学”的排比,全书分人物、花鸟、山水、铭文款识,凡四卷五册,从而为中国古陶瓷研究提供一部案头工具书。本书所汇集的图录,绝大部分是近四十年来“瓷片族”们挖掘的地下出土瓷片,系统地提供了中国青花瓷纹饰的发展长卷,不光对中国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亦提供了另外的研究路径。 本选题为其中一册“铭文款识卷”,主要收录铭文款识图案,包含“科举款”“堂斋款”“诗文款”等款式。
本书是一部知识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工具书,共收史前至近现代中国名画五百余幅,画家四百廿余家,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美术史的流变及纷呈的流派、多样的风格。全书的基本构成为一文一图(偶有一文多图),画家皆附小传。鉴赏文章由伍蠡甫、王伯敏、王朝闻、唐云、谢稚柳、邵洛羊、丁羲元、卢辅圣、林树中、周积寅、单国霖、单国强、王克文、徐建融等中国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撰写,鉴定与欣赏相结合,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和历代相关评论,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书后附图文笔画索引和画家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查考。
《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山水卷》由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编
《中国古玉鉴藏家藏品实录——鉴藏二十一家》是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与文化部文化艺术出版社合作出版,以介绍民间藏玉为主的大型古玉器丛书。 这本《中国古玉鉴藏21家》是中国古玉器研究会成立以来,集研究会力量出版的本书。在编纂过程中,这本书得到了许多古玉鉴定专家、会员藏友的倾力支持,大家群策群力,兢兢业业地为编好这本书而付出艰辛。21位鉴藏家将多年珍藏的古玉器拿出来公诸于众,与世人共享。对此书著录的每一件古玉器,多位古玉鉴定专家都进行了仔细研究和鉴定,有的古玉器要经过多次研究才做定论,在玉器摄像、文字解说等各个环节更是一丝不苟,力求将还原古玉器之神韵。 使珍品共享的开明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对待玉文化的真实态度,我们是怀着一颗对华夏先祖的感恩和崇敬之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古玉今论。汇集选用了在夜光杯专栏上的部分文章,以及其它相关研究文章;古玉撷英。展示其收藏的部分高古玉器精品,以论证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二、良渚“玉石文”考。将有关研究文章汇集其中,以其收藏实物证明良渚“玉石文”的客观存在,并论证良渚“玉石文”不仅是中国汉字的主要源头,而且还是殷墟甲骨文之祖;良渚“玉石文”荟萃,展示其收藏的部分实物精品。以此证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并为国家开展的中华文明溯源工程提供证据。
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萃 系列画册,精选翁同龢第五代传人、著名收藏家翁万戈及其夫人程华宝,早年游历世界各大博物馆时拍摄的馆藏中国文物373件(组),涉及书画、青铜器、陶瓷器、玉器、金银器、佛造像等八大门类的代表性作品,都是重要的中国文物藏品。书中不仅展示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还对它们进行了整体描述,包括入藏时间、价值认定、流转故事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物流散情况及其目前的归宿。该系列画册既是难得的历史文献资料集成,也是全面了解和鉴赏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的特别指引。本分册为《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萃:玉器 佛造像》。
《馆藏合浦县望牛岭汉墓出土文物图录》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编著
2012年,桂林鸡血玉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政要及贵宾指定礼品”。国礼是什么样子?盒子、实物图片,一一呈现;设计原理,娓娓道来。并以此为契机,梳理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红文化、玉文化、红玉文化,并试图树立鸡血玉的历史定位。 此后,作者打破传统玉文化的分类,另辟蹊径,图文互动,令人或捧腹,或沉思,三百多页的全彩印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通过鸡血玉成为国礼为引子,读者可以逐步了解一种玉,了解一种玉的发展历程,了解图文互动的美妙可人,了解红玉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肯定是一部将会引起你面部表情变化、内心荡漾起较大波澜的图书。
《玉器(下)》收录了各种玉器。作为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肩负有搜藏保护流散在社会上珍贵文物的责任。1949年以后,通过收购、调拨、交换和接受捐赠等渠道以丰富馆藏。凡属新入藏的,均给予“新”字编号,截至1994年底,计有222920件。 这近百万件文物,蕴藏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极其丰富的史料。其远自原始社会、商、周、秦、汉,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历五代两宋、元、明,而至于清代和近世。历朝历代,均有佳品,从未有间断。其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有青铜、玉器、陶瓷、碑刻造像、法书名画、印玺、漆器、珐琅、丝织刺绣、竹木牙骨雕刻、金银器皿、文房珍玩、钟表、珠翠首饰、家具以及其他历史文物等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可以说这是一座巨大的东方文化艺术宝库,不但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艺术的历史发展,
《玉器(上)》收录从新石器时期到明代的各种玉器。作为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肩负有搜藏保护流散在社会上珍贵文物的责任。1949年以后,通过收购、调拨、交换和接受捐赠等渠道以丰富馆藏。凡属新入藏的,均给予“新”字编号,截至1994年底,计有222920件。这近百万件文物,蕴藏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极其丰富的史料。其远自原始社会、商、周、秦、汉,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历五代两宋、元、明,而至于清代和近世。历朝历代,均有佳品,从未有间断。其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有青铜、玉器、陶瓷、碑刻造像、法书名画、印玺、漆器、珐琅、丝织刺绣、竹木牙骨雕刻、金银器皿、文房珍玩、钟表、珠翠首饰、家具以及其他历史文物等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可以说这是一座巨大的东方文化艺术宝库,不但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艺
《玉道》是*部完整讲述中国玉文化的大众文化读物,分为 玉之成、玉之史、玉之美、玉之德、玉之和 五部,从五个角度讲述中国玉文化的形成、历史、审美、道德化,以及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融合。 在本书的写作编纂过程中,国学泰斗楼宇烈、北大教授王守常,以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组成的顾问团队,从国学、美学、历史等方面分别对本书的完成提出了专业而诚恳的意见。强大的顾问团队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本书尚未面市,便已受到玉器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们的大力追捧。
牟宝蕾著的《越窑通鉴(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述越窑青瓷的产生、发展、传播、文化影响等。内容由窑名由来,分布范围、主要产地、界定依据、发展简史、衰落原因、产品销售,技术传播、文化影响、精品鉴赏、仿古作为及科技测定等章节构成。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4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瓷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3年度瓷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3年数万条瓷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4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4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该书也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玉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3年度玉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3年数万条玉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以及历年年鉴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3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牟宝蕾著的《龙泉窑通鉴(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述龙泉窑青瓷的产生、发展、传播、文化影响等。内容由窑名由来,分布范围、主要产地、界定依据、发展简史、衰落原因、产品销售,技术传播、文化影响、精品鉴赏、仿古作为及科技测定等章节构成。
宝宁寺水陆画为明代宫廷画师所绘,笔法、着色、制式及规模皆体现了大明皇家气派,其中,佛、菩萨、明王、声闻、各路天人、市井人物形象及情境妙相庄严,栩栩如生,无不体现了《佛说造像量度经》的制式仪轨。这堂水陆画共计一百三十九幅,其中,绘制十法界众神及众生共计一百三十六幅,水陆缘起图一幅,重裱题记两幅,原画应创作于明天顺年间(1460年前后),清康熙乙酉(1705年)年间及嘉庆二十年(1815年)曾先后重新装裱,2000年部分佛、菩萨像重新装裱。《宝宁寺明代水陆画(精)》由山西博物院编著。
和田玉的价值评估是对自然力量造就的天然美感及人类思想赋予其艺术理念、人文情怀后综合反映的评价,它的价值涉及玉质本身的美丽程度(如颜色及色调,质地和光泽)、耐久程度、稀少程度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章鸿钊《石雅》中说“首德而次符”。“德”是玉石的质地,“符”是玉石的色泽,对玉石的品评首先是质地的评价,优良玉质应如《玉纪》中所载“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 强调在质地基础上的色泽光感。 自古以来,和田玉即深受历代统治者和各阶层民众的钟爱,和田玉特殊的美感和独有的品质诠释了美好、尊贵、坚贞和不朽。“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拥有和赏玩和田玉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对古圣先贤精神的探访和自我心灵对话的旅程。爱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对周边广受儒家
《宿州市博物馆文物集萃》从宿州市博物馆文物中遴选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代表性的器物,期望通过它们展现出宿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同时较全面的展现出宿州本地的历史与文化。
《银的历程:从银两到银元》一稿,是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汇集了来自大中华地区的30余位金银货币为主题的展览图录,也是浙江博物馆民间收藏走进博物馆系列展览之十四的结晶,展览将以银两银元实物为主线,将各朝各代的银锭银币生动地串联起来,完整地给观众展示一个从原始的银两制度过渡到机制银币的历史,从中可以了解白银货币如何从落后的称量货币发展到以枚计算的先进的货币体系、从原始铸技术发展到先进机器制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