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是三种不同的大众美术体裁,它们有各自的艺术规律和形式特点,同时又在新中国的宣传领域内 团结战斗 。本书将年画、连连环画、宣传画综合起来研究,这一创新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不一样的内容。 全书共四个篇章,300余张高清大图,生动有趣地介绍了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的政治生活 我们走在大路上:人民的劳动生活 八小时之外:人民的娱乐生活 我的小日子:人民的家庭生活 ,呈现出20世纪50 80年代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温暖而富有烟火气,蓬勃而鼓舞人心,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作者通过对比两个版本的连环画《朝阳沟》,分析了画家如何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术、绘画理念表现生活、表现美;通过分析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的细节,让读者了解画家创作的 小心机 ;书的最后,作者通过40多年
这是一本兼具专业性、权威性、可读性与典藏性的中国绘画典藏画册。本书由中国艺术史领域专家伊瑞、覃琨瑛精选编撰,耗时3年写就,力图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传神地讲述1600年的中国绘画。 本书前言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整体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分门别类地介绍画派、画家、作品。 图片部分按照年代顺序,精选挑选了160张绘画作品,尽收中国传世名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每一时代每位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均被收入其中。每一幅画作均配有简练、深刻的解说文字,不仅讲述了每位画家的生平小传,还生动分析了作品画面风格、技法、历史意义等,带领读者共同走入中国绘画的历史。
《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照夜白”,取其字面的意象——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山中何所有”“时间中的风景”“空隙之美”“鸟之双翼”“山水小史”,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 辑“山中何所有”,回答的是“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时间中的风景”,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移步换景”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空隙之美”,以美学讨
编者本着突出专业优势、打造精品课程的教材编写理念,将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至此。期望给予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本科生、乃至广大字画文物爱好者一定储备量的通识性知识,并增添部分可启迪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实践的研究型内容。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二、三章内容是初学者接触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的基础性内容,主要讲述了古书画的修复简史与流派传承,以及书画装裱所用到的设备、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第四、五章内容是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书画装裱的常见形制与传统书画装裱工序。第六章内容在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中难度系数较大,需要有深厚的书画装裱基础、科学的修复理念以及较高的实验科技检测能力,方能够逐步上手、解决修复性难题。第七章内容选取两个典型绢本
本书以20世纪30年代故宫博物院(前身为北平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专题性刊物为主要内容,从故宫收藏的无数瑰宝中精心挑选,将那些只能远观的传世之作,甚至是无法再公开展出的稀世珍品,以高清细腻的图像,配以详尽的解说,呈现于读者眼前。书中收录的940幅绝美画卷,不仅体现着千年的墨韵清风,也承载了华夏文脉之魂。翻阅本书,可感受到王羲之的行云流水、吴道子的飘逸线条、郑板桥的坚韧竹意,亦可品鉴乾隆御笔的磅礴气象 在这本集大成之作中,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故事,书画作品上的每一笔、每一画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从宋代的山水意境,到元代的竹石梅兰,再到明清的花鸟工笔,每一幅书画都是对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生动诠释。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鉴赏国画的通俗读物。 作者马菁菁在书中沿袭了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思路,介绍了不少专业级的书画鉴赏小技巧。可以说读完这本书,再看到中国古代国画,你就可以从构图风格、技法、颜色等几方面立刻判断出画作的年代。 本书以时间为线,简述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从不同时代的国画大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入手,教会读者基本的观赏方法,顺带把布局风格、纸张、印章等鉴赏窍门解释清楚,甚至还讲清楚了画家之间的师徒关系! 例如:皴擦是判定画作年代的分水岭,五代十国宋初之后的画作才有出现皴擦技法;有画家名字的是宋及宋以后的作品,没有画家名字的是唐及唐以前的作品;如果一幅纸本画说是元代以前的,那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的。 读完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传世名画中的隐秘往事,也能懂得怎样欣赏一幅
本书以西方美术史演进为基础,以23件世界名作为例,透过通俗但又精辟的图文解说,深入浅出地介绍14世纪文艺复兴至20世纪波普艺术的变革,帮助读者精准分析名画绘制技巧、创作背景。通过聚焦这些引起西方美术革命的决定性作品,可以学习到 不依赖感性的美术鉴赏 。
本书以20世纪30年代故宫博物院(前身为北平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专题性刊物为主要内容,从故宫收藏的无数瑰宝中精心挑选,将那些只能远观的传世之作,甚至是无法再公开展出的稀世珍品,以高清细腻的图像,配以详尽的解说,呈现于读者眼前。书中收录的940幅绝美画卷,不仅体现着千年的墨韵清风,也承载了华夏文脉之魂。翻阅本书,可感受到王羲之的行云流水、吴道子的飘逸线条、郑板桥的坚韧竹意,亦可品鉴乾隆御笔的磅礴气象 在这本集大成之作中,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故事,书画作品上的每一笔、每一画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从宋代的山水意境,到元代的竹石梅兰,再到明清的花鸟工笔,每一幅书画都是对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生动诠释。
本书精选了19幅能了解日本美术脉搏和继承审美意识的名作。为读者讲解日本美术中一定要掌握的要点。透过通俗但又精辟的图文解说,深入浅出地介绍以平安时代后期到明治时期日本美术的代表作品,帮助读者精准分析日本美术的绘制技巧、创作背景,并借此了解与之相关的日本文化知识。
《敦煌粉本与绢画精粹》一书作者为:何鸿,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书开本为8开,内容主要介绍敦煌粉本、壁画、彩塑、绢画,演绎了敦煌菩萨之美。敦煌壁画曲折地、广泛地表现生活,反映对现实生活的美的认识。作者经过多年时间收集和整理20世纪40年代敦煌莫高窟壁画粉本与绢画,精选出百余幅佳作分类汇集成以下主要章节:写经丹青、敦煌苦修、敦煌粉本、敦煌旧影、朝圣敦煌。在图片展示的同时作者也述之文字供读者雅读,每一幅作品上的人物各部位均用汉字标明颜色。粉本线条流畅自然,贴近原作,在诸多壁画毁坏的情况下,该批粉本与绢画具有着十分珍贵的文献价值和绘画艺术价值。本书文笔流畅,兼具有通俗性和学术性,而且图文并茂,在同类书中实属优异。
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 艺术史”的路径。
知名艺术普及作家中野京子以40幅作品为中心,追寻隐秘在美貌之后不被世人知晓的故事,追踪作品中美的光和影。有人以美为武器实现人生逆转,有人因美貌而招致祸难;有人的美转瞬即逝,有人的美给身边带来血光之灾,有人的美偏偏唯独不能打动心爱的人,有人的美却被自己嫌弃等。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与美相关的故事,每个美的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个波澜起伏、值得期待的人间戏剧。让我们来了背后精彩故事,体会一下美人们的喜怒哀乐。
本书是一部专论书画鉴藏的书籍,以明代苏州书画鉴藏群体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通过对其中的具眼及其他各色人物、事件、著录以及流转其间的诸多书画名迹的描述,着力强调了苏州繁盛的鉴藏风气和丰富的书画藏品实为吴门派得以萌芽乃至蔚然大观的直接原因。作者更凭借博物馆工作之利,运用图片逾四百幅,为鉴藏与创作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了最好的注脚。同时,本书亦借明代苏州这一精彩片段的展现对书画鉴藏史上诸多共性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为徐邦达先生于196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讲授书画鉴定课程的授课笔记。课程虽仅有短短8次,但内容涵盖学理方法直至晋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名家名作的鉴定考证成果,多为实打实的例证与经验。虽然徐邦达先生著作等身,但这份丰富系统的讲课内容却从未曾发表,只因这份笔记除在薛永年先生于吉林博物馆工作时长翻阅温习外,即封存辗转,直至2014年重现发现。徐邦达讲授此课时其《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皆尚未写作,以笔记内容与后来的两书比较,亦有同有异,能够反映徐先生认识的连续与发展。
《张珩怎样鉴定书画》一书,共收入《怎样鉴定书画》《古代绘画的厄运与幸运》《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两宋名画册〉说明》四文,并有附录题跋数则。张珩在任国家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以及国家文物局 三人书画鉴定小组 时,经常要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去指导工作和鉴定书画。在此期间,他也会为一些博物馆的书画鉴定和管理人员上课或作演讲。《怎样鉴定书画》就是根据这些演讲整理成书的,文字约二万字左右。《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张珩大多曾亲眼鉴阅过原作,而且是 影响*深刻 。文章里还对一些名画的作者归属,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两宋名画册〉说明》,共收入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小品画六十幅,每幅作品的说明文字均有张珩撰写。张珩在说明文字里,对六十幅两宋小品一一进行了作者归属、作品断代,充分
该书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合作编纂的套系大书《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的其中一本。整部 大系 分为十二卷,每卷以艺术发展史为主要内容,同时编入相关文献、年表和艺术家简介,以尽可能全面地呈现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本卷内容涵盖上海地区现代美术中漫画这一门类的发展历程,其中作品、画家和源流派系的梳理,既具有理论著作的性质,又有名家名作的展示,以史的发展脉络视角来谈具体的画家作品。
《夜巡》画的并非黑夜。 《呐喊》中的人原来并不是在尖叫! 《大宫女》完全违反了人体比例? 如果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我们很容易误解西方美术史上的这些名画。本书就以世界名画中隐藏的谎言为切入点,为大家揭示名画背后的真实世界。书中收录了《蒙娜丽莎》《倒牛奶的女仆》《美杜莎之筏》《红磨坊的舞会》《夏娃与亚当》等100多幅世界名画。书中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高清的插图,即使是 艺术小白 也能无障碍地欣赏伦布朗、达 芬奇、雷诺阿、丢勒、高更、梵高等巨匠们的作品。请跟随本书,一起探究名画背后的谎言与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