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兼具专业性、权威性、可读性与典藏性的中国绘画典藏画册。本书由中国艺术史领域专家伊瑞、覃琨瑛精选编撰,耗时3年写就,力图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传神地讲述1600年的中国绘画。 本书前言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整体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分门别类地介绍画派、画家、作品。 图片部分按照年代顺序,精选挑选了160张绘画作品,尽收中国传世名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每一时代每位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均被收入其中。每一幅画作均配有简练、深刻的解说文字,不仅讲述了每位画家的生平小传,还生动分析了作品画面风格、技法、历史意义等,带领读者共同走入中国绘画的历史。
《 红楼梦》全书16.5万字,图片324张。 部分 红楼,以人文社销量 的庚辰本为底本,全图展示孙温、孙允谟230幅《全本红楼梦》彩绘佳作,庚辰本原文文字量大,本书本着情节连贯,与画面内容相贴合的原则进行删改,现约12.6万字;第二部分浦江清妙解红楼,约2.4万字;第三部分红楼诗词,共149首诗文,约1.3万字,集中体现红楼梦的文字美。
一张中国古代绘画里头藏了多少的纠葛?如果是某大师的真迹,那么,它透露大师创作时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创作的时空背景是如何?而作品代表了哪些典型的风格?或者是一张假画,那么它与大师的真迹有哪种关联?是如实的临摹,对原作者的误解之作,甚至是全新的创造? 面对这些真迹与后作的层层关系,作者以元代画家吴镇(1280—354)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出这位十四世纪艺术家的真迹与后世伪作群,同时开拓出一套清楚明瞭、完整又缜密的方法学,鼓励中国绘画史的学者和爱好者用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研究的对象,提出新的怀疑、厘清差异所在,进而重建更详实的“真相”。 这不仅是探究创作者归属问题的专业人士应该阅读的一本书,论述过程中抽丝剥茧、脉络分明的交叉对照过程,就一般大众而言,读来也是引人入胜。但更重要的是中国艺
《有生之年要看的1001幅画》是一部以时间线串起经典作品的“人类绘画编年史”,由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画家史蒂芬 法辛担纲主编。83位艺术家、博物馆管理者、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品收藏人组成的国际撰稿人团队对3500年人类绘画史上680余位画家的1001幅代表作进行了兼具专业性与知识性的品评,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艺术遗产。英文版于2006年初次面世,历经2011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三次修订,已被翻译成16种语言出版,累计超过50万册。本次中文版根据2018年的英文第4版翻译制作。 《有生之年要看的1001幅画》全彩展现了人类的绘画历史,带领读者畅享一场信息量丰富的视觉盛宴。史蒂芬 法辛教授担纲甄选,由艺术家、博物馆管理者、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品收藏人组成的国际撰稿人团队以敏锐的视角为每一幅画撰写了兼具专业性、知识性与可读性的
《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为张珩1960年至1963年去世前未竟的历代书画著录,是其鉴定思想与方法的结晶,共著录了两晋隋唐以来直至近现代的书画作品2192件,其中绘画1380件,书法812件,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 代表性的 书画作品。每件作品详载其名称、质地、尺寸、内容、题跋、印鉴、收藏单位、历代著录等。所收作品大多收藏于 外各大博物馆,也有少数作品为私人收藏。其中一些庋藏海外的书画作品,至今难得一见。尤为珍贵的是,著录中多有张珩补前人不足、纠前人谬误、发前人未发之笃论高言,在历代书画著录中独树一帜,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上海书画出版社《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标点整理本以2000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張珩先生手稿本为底本。张珩先生之著录主旨为尽量体现书画原迹之鉴定元素信息,达木雁传真之目的,成一书画鉴定之征信基础文献
一张中国古代绘画里头藏了多少的纠葛?如果是某大师的真迹,那么,它透露大师创作时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创作的时空背景是如何?而作品代表了哪些典型的风格?或者是一张假画,那么它与大师的真迹有哪种关联?是如实的临摹,对原作者的误解之作,甚至是全新的创造? 面对这些真迹与后作的层层关系,作者以元代画家吴镇(1280—354)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出这位十四世纪艺术家的真迹与后世伪作群,同时开拓出一套清楚明瞭、完整又缜密的方法学,鼓励中国绘画史的学者和爱好者用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研究的对象,提出新的怀疑、厘清差异所在,进而重建更详实的“真相”。 这不仅是探究创作者归属问题的专业人士应该阅读的一本书,论述过程中抽丝剥茧、脉络分明的交叉对照过程,就一般大众而言,读来也是引人入胜。但更重要的是中国艺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县张堰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横溢,为海上才子,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白蕉画兰以神韵取胜,世人称之为“兰王”。先生笔下的兰花,笔势流畅,墨韵淋漓,疏密多变的构图,清雅秀丽,气韵高雅。其同时代画家对其画兰无不钦佩,谢稚柳有诗称之,唐云先生在其兰蕙册页上题诗亦云:“万派归宗漾酒瓢,许谁共论醉良宵,凭他笔挟东风转,惊倒扬州郑板桥。” 本书收先生遗作《兰花册页》,共计兰花约40余幅,书中兰花姿态各异,俯仰穿插,兰叶的质感、风晴雨露的表现栩栩如生。本书以精美的印刷,还原白蕉原作风采,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参考学习。 白蕉书画遗珍共两册,包括兰花册页和自题诗卷。本册为白蕉书画遗珍——兰花册页,白蕉先生的兰花修长的墨叶,摇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