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是三种不同的大众美术体裁,它们有各自的艺术规律和形式特点,同时又在新中国的宣传领域内 团结战斗 。本书将年画、连连环画、宣传画综合起来研究,这一创新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不一样的内容。 全书共四个篇章,300余张高清大图,生动有趣地介绍了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的政治生活 我们走在大路上:人民的劳动生活 八小时之外:人民的娱乐生活 我的小日子:人民的家庭生活 ,呈现出20世纪50 80年代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温暖而富有烟火气,蓬勃而鼓舞人心,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作者通过对比两个版本的连环画《朝阳沟》,分析了画家如何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术、绘画理念表现生活、表现美;通过分析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的细节,让读者了解画家创作的 小心机 ;书的最后,作者通过40多年
这是一本兼具专业性、权威性、可读性与典藏性的中国绘画典藏画册。本书由中国艺术史领域专家伊瑞、覃琨瑛精选编撰,耗时3年写就,力图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传神地讲述1600年的中国绘画。 本书前言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整体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分门别类地介绍画派、画家、作品。 图片部分按照年代顺序,精选挑选了160张绘画作品,尽收中国传世名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每一时代每位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均被收入其中。每一幅画作均配有简练、深刻的解说文字,不仅讲述了每位画家的生平小传,还生动分析了作品画面风格、技法、历史意义等,带领读者共同走入中国绘画的历史。
1971年,徐小虎正式跟随旅居纽约的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王季迁探索书画笔墨的奥妙。为什么掌握了书画“结构分析”的小虎,还要进一步研究笔墨之道?因为不能辨识笔墨,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书画的精髓。在往后长达八年的不断追问与精彩对谈中,在王季迁对笔墨的示范和画作的细读中,笔墨之秘,终被揭开。 在此之前,有人能把笔墨之道说清楚吗?40年后,小虎于耄耋之年重新审视王季迁对笔墨的阐释。在原有对谈基础上,不仅增添新注解及视频课程, 添加细节图,以文图互释的方式直观展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笔墨之道。
精选50幅达 芬奇杰作背后的象征和意义,还原一代奇才达 芬奇的创作轨迹,包含圣母玛利亚、圣徒、使徒等闻名于世的人物肖像画,还有他为机械和军事所做的创作等。同时,作者还从达芬奇的同辈人中精选了同类型的创作来与达 芬奇的创作形成联系。全书紧扣达 芬奇艺术杰作本身,或全貌、或局部地解读藏在艺术杰作中的秘密,让我们彻底读懂杰作的意义。同时,透过模切窗口,让我们的眼睛更便捷地聚焦于画面的细节,增强了欣赏每幅杰作的趣味性。
本书内容为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画作,本书共有16分册,书中分:人物卷、山水·杂画卷、工虫卷、花卉卷、蔬果卷、梅兰竹菊松卷、禽鸟卷、水族卷等。分类成卷,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要求,特别吻合国画界的分类方法。在每一分卷中,以作品的时代先后为序,没有明确纪年的作品或没有原“齐白石纪念馆”鉴定创作年代的作品,编者根据画风的相应年代插入其中。每一件作品注明画题、尺寸和创作年代。
中国浮世绘研究领军人潘力教授,联手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近 50 家世界知名机构及私人藏家 ,为中国读者奉上前所未见的 典藏级的大8开浮世绘宏篇巨著 ! 选材考究:日本进口特种纸、丝光布接、烫库尔滋金,堪称不可多得的收藏及礼品书。 全书分为浮世绘的黎明、 锦绘 的诞生、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的幕末浮世绘、邂逅西方的浮世绘风景画、迎接现代的浮世绘这六大部分,清晰梳理浮世绘发展历史,全面介绍所有知名流派及48位巨匠,并逐幅解读所有名作的内容、风格、技法乃至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本书为288mmx395mm超大8开尺寸,其中多数艺术作品以原作尺寸呈现,即几百年前的浮世绘作品多大,读者现在看到的就多大,营造难得的沉浸式体验。
这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可读性与典藏性的中国绘画典藏画册。本书力图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传神地讲述1600年的中国绘画。 本书前言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整体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分门别类地介绍画派、画家、作品。 图片部分按照年代顺序,精选挑选了131张绘画作品,尽收中国传世名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每一时代每位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均被收入其中。每一幅画作均配有简练、深刻的解说文字,不仅讲述了每位画家的生平小传,还生动分析了作品画面风格、技法、历史意义等,带领读者共同走入中国绘画的历史。
本从书通过对山东省内文物藏品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展示和解读,让广大读者真正 把博物馆带回家 。 此次推出《绘画卷》,由山东博物馆领衔,全省60余家地市博物馆参与编写,共收录山东省馆藏珍品绘画作品800余件,是对山东省馆藏古代绘画的一次全景式展现。全书图片高清,设计精美,文物信息准确、权威。每幅作品都附有细致深入的解读文字,不仅对作品进行艺术上的分析、评价,而且加入文物的背景掌故、流传脉络等。全书图文并茂、赏心悦目,既具专业性又有观赏性、可读性,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长期以来,文博界、书画艺术界一直认为书画鉴定只有经验之谈,没有理论之说。作为我国著名古书画鉴定大师的本书作者,在总结前人全部鉴定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毕生鉴定实践与研究成果,以 中国书画鉴定学稿 为名,图文并茂,为中国书画鉴定领域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完整的、高水平理论体系。可以说,本书是一个将书画鉴定这一实践课题升华为完整理论的重大科研成果,是一部 中国书画鉴定学 这一新兴学科的开山之作。 本书总结了近千年历代书画鉴定家书画鉴定经验,结合了作者毕生书画鉴定实践与思辨,规范了书画鉴定所必须采取的方式、方法,指明了书画鉴定必须继承与如何发展的前进方向 本书的出版,意味着一个新兴学科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传统书画鉴定开始向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转变。可以说,这是一部在中国书画鉴定领域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3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该书也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书画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2年度书画门类的23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2年数万条书画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3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本书是由杨仁恺先生除八年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工作之外的全部看画笔记整理而成。时间跨度从一九五〇年至二〇〇〇年,地域跨度从中国内地、港澳到欧美日。本书以这样的时间和地点为脉络,忠实呈现了杨仁恺先生在其不同时期访问国内外各大博物馆、艺术馆的观摩日记。各章内容以条目陈列,涵盖作品作者、形式材质、墨色外观、鉴定意见等信息。 本书内容与杨仁恺先生力作《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互为补充,全面记录了杨仁恺先生一生观摩书画艺术作品的信息,为书画鉴定研究提供宝贵的增补资料。
肖燕翼先生为著名古书画鉴定专家,师从徐邦达,刘九庵诸先生,在长期的鉴定、研究过程中,继承了其师以笔墨签别为主,以各种考据为辅的传统书画鉴定方法,并揭示出一丝前人尚未发现的古书画伪作及其伤、代者。 《古书画名家名作辨伪三十例》所收录之论文,大部分为肖先生近十余年间参加各大博物馆专题书画展览和学术研讨会所提交的相关论文,其大体属于两个课题范围的研究:一是 以伪鉴伪 ,即是考鉴为伪品书画中的书画表现形态、题跋、藏印以及相关著录,文献记载等材料,联系、发现存在相同或类似问题的一些传世作品,显现出它们似是同一时代、同一些人甚是同一人所作的伪书画;二是围绕清宫藏书画钤加乾隆御玺的相关规定、规律,发现了一些钤加伪玺印的书画,其中涉及一些传世名作,故予以考鉴、辨伪。除此之外,尚有数篇文章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錄》採用隨鑒定隨编目隨出版的辦法。以鑒定時間為次序,以收存書畫的機構為單元,每一單元中所存的書畫,以作者的時代為先後。將來鑒定工作完畢,各册目錄編齊,然後出版綜編索引,以便檢查。 這次鑒定的對象除各單位藏品之外,還有在十年動亂之中被抄的私人藏品。這些藏品,根據黨和政府的政策,都要陸續歸還原主。《中国古代书画图目(8)(精)》为其中一本。
李晓湖编*的《翰乐轩(李晓湖珍藏名人字画与扇面集共2册)》汇集了李晓湖先生多年来收藏的近现代名人的扇面画和珍贵的书画作品,约100多幅。结合其年代、质地、尺寸、释文、藏印等做介绍,并简单描述其意境,体现出书、画者的意趣。本稿汇集了李晓湖先生多年来收藏的近现代名人的扇面画和珍贵的书画作品,约100多幅。结合其年代、质地、尺寸、释文、藏印等做介绍,并简单描述其意境,体现出书、画者的意趣。
扬州八怪 是18世纪中后期以扬州为活动中心的画家群体,他们在艺术上 不拘于法度 崭新于一时 ,其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底色之一,堪为中国的艺术符号 蕴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资源和艺术财富之一部分。 《扬州八怪研究大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的基础上,经多方面研究讨论,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立足当下,组织力量、梳理分类、确定纲目、倾力编写而成。这套 大系 不仅收录了 扬州八怪 的创作精品,也收集整理了 八怪 的文字著作,包括 八怪 的绘画、书法、印章作品等;既辑录了诗文总集中有关 八怪 的原始资料,又选收了近现代有关 八怪 的考辨等著述;既有 八怪 的诗文集、题画录、书画年表,又有 八怪 的年谱、现存书画目录等;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册为《扬州八
《常熟博物馆藏画》主要内容:常熟是中国历史上的书画重镇,黄公望、王翬、吴历、蒋廷锡、马元驭、杨沂孙、翁同龢都生长于此。《常熟博物馆藏画》收录了常熟博物馆珍藏的绘画作品上百件,含有明清及近代江南名家之作,尤以常熟籍画家的精品佳作为特色。
历代碑帖法书珍品选编辑组编的《宋拓十七帖》 介绍:《十七帖》為東晋王羲之*名草書。唐太宗李 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廣泛搜集王羲之墨跡,《右軍 書記》記載: 《十七帖移長》丈二尺,即貞觀中内 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名帖也。 太宗皇帝購求二王書,大王書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 尺為卷,取其書跡及言語,以數相從缀成卷 。又說 : 《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號之 。由於《十七帖》是王羲之*名草書,因此摹刻極多 。唐時弘文館曾摹勒上石,其本末有一大「勅」字, 下刻「付直弘文館臣解無畏充館本臣褚遂良校無失」 ,俗稱館本,但原刻本未見流傳,後世傳本多據館本 輾轉摹刻,傳本有優有劣,其次是根據唐、宋人臨本 或勾填本上石,流傳此種拓本亦各具面目。傳世《十 七帖》善本雖多,但面貌不一致。
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和扩张,画廊的数量大幅增长,而且越来越多的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和艺术家创建了私人画廊。这本书是意大利策展人安德里亚贝利尼与五十多位世界知名画廊主的访谈集,谈及了他们所工作着的圈子,与艺术家、收藏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工作中喜欢和讨厌的事情。同时也给年轻的收藏者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画廊主和艺术总监创建自己的项目提供了建议。本书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市场,也为中国的画廊主和艺术收藏家等提供了经验和有益的借鉴。
《吴门具眼》选择了书画鉴藏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明代苏州地区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 通过史料之钩沉、藏品之清理、藏家交游之爬梳,本书以沈周、文徵明、王世贞、张丑等人为主干,对明代三百年间苏州的鉴藏家、鉴藏活动、鉴藏形式、鉴藏著录、藏品流通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在突出吴门书画大家沈周和文徵明在鉴藏活动中的领袖地位的同时,着重强调明代苏州地区兴盛的鉴藏风气对吴门派书画家的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黄朋在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从事研究工作,十馀年间接触了大量古代书画原作,研究条件得天独厚。《吴门具眼》是她十馀年来研究书画鉴藏史的力作。该书专业知识完备,架构条理明晰,论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本书收录了周绍良先生自藏的二百多条(套)清墨。每款墨标出墨名,详述墨的来源、款式、考证等,同时还附有原墨大小的拓片,称得上图文并茂。 本书对每款墨详细记以短文,可称得上墨跋,里面多有手资料和独到的见解,对好墨者有很大的学习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