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本着突出专业优势、打造精品课程的教材编写理念,将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至此。期望给予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本科生、乃至广大字画文物爱好者一定储备量的通识性知识,并增添部分可启迪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实践的研究型内容。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二、三章内容是初学者接触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的基础性内容,主要讲述了古书画的修复简史与流派传承,以及书画装裱所用到的设备、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第四、五章内容是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书画装裱的常见形制与传统书画装裱工序。第六章内容在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中难度系数较大,需要有深厚的书画装裱基础、科学的修复理念以及较高的实验科技检测能力,方能够逐步上手、解决修复性难题。第七章内容选取两个典型绢本
本书为徐邦达先生于196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讲授书画鉴定课程的授课笔记。课程虽仅有短短8次,但内容涵盖学理方法直至晋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名家名作的鉴定考证成果,多为实打实的例证与经验。虽然徐邦达先生著作等身,但这份丰富系统的讲课内容却从未曾发表,只因这份笔记除在薛永年先生于吉林博物馆工作时长翻阅温习外,即封存辗转,直至2014年重现发现。徐邦达讲授此课时其《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皆尚未写作,以笔记内容与后来的两书比较,亦有同有异,能够反映徐先生认识的连续与发展。
《张珩怎样鉴定书画》一书,共收入《怎样鉴定书画》《古代绘画的厄运与幸运》《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两宋名画册〉说明》四文,并有附录题跋数则。张珩在任国家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以及国家文物局 三人书画鉴定小组 时,经常要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去指导工作和鉴定书画。在此期间,他也会为一些博物馆的书画鉴定和管理人员上课或作演讲。《怎样鉴定书画》就是根据这些演讲整理成书的,文字约二万字左右。《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张珩大多曾亲眼鉴阅过原作,而且是 影响*深刻 。文章里还对一些名画的作者归属,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两宋名画册〉说明》,共收入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小品画六十幅,每幅作品的说明文字均有张珩撰写。张珩在说明文字里,对六十幅两宋小品一一进行了作者归属、作品断代,充分
《夜巡》画的并非黑夜。 《呐喊》中的人原来并不是在尖叫! 《大宫女》完全违反了人体比例? 如果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我们很容易误解西方美术史上的这些名画。本书就以世界名画中隐藏的谎言为切入点,为大家揭示名画背后的真实世界。书中收录了《蒙娜丽莎》《倒牛奶的女仆》《美杜莎之筏》《红磨坊的舞会》《夏娃与亚当》等100多幅世界名画。书中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高清的插图,即使是 艺术小白 也能无障碍地欣赏伦布朗、达 芬奇、雷诺阿、丢勒、高更、梵高等巨匠们的作品。请跟随本书,一起探究名画背后的谎言与真相吧。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为明代著名文人、书画家。在诗文方面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才子 ,在绘画方面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 吴门四大家 。周道振先生(1917-2007)编《唐伯虎全集》时,见明清所刻唐寅集附录书画题跋资料甚多,非《全集》附录所能尽收,故汇编本书。全书分 书画编年 、 书画别录 、 题记评论 三卷,末附 引证书目 。所见前人记录及今传世书画作品,按本件原题年月,依次编入 书画编年 ;年月无考者,按书画内容或记述分别编入 书画别录 ;原集附录 题跋 ,除部分录入前二卷外,其余与明清以来书画录所载及所见墨迹、印本题跋汇编为 题记评论 。本书与我社《唐寅集》(即《唐伯虎全集》)相辅而行,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较详尽的唐寅书画资料集。
本书为上海书画出版社 鉴真馆 系列之一,为刘九庵的书画真伪鉴定文集。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 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 ,从摹、临、仿、代、改、造六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书画的作伪。第二部分是 书画伪作辨析 ,是由1994年刘九庵赴台北讲座的笔录整理而成,首次整理出版。讲座内容为包括王羲之、苏轼、黄庭坚、赵孟頫、沈周、郑燮等在内的十几位古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真伪鉴定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历代作伪的手段以及鉴定方法。全书均根据文稿配以高清图版,全彩印刷,为中国古书画鉴定学习者和爱好者的书籍。 鉴真馆 系列为上海书画出版社自2020年起陆续推出的一套聚焦中国古书画鉴定的丛书,现已出版《张珩怎样鉴定书画》《徐邦达讲书画鉴定》《谢稚柳讲书画鉴定》、《刘九庵讲书画鉴定》《王季迁书画过眼录》《苏庚春讲书画鉴定》6
吴湖帆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重要的传统艺术家、鉴定家和收藏家。书对吴湖帆进行传记性研究,着重于他的艺术鉴定方面,在介绍背景和生平的基础上,选取吴湖帆在几件艺术品上的具体题跋,分别从西文题跋、摄影的运用、正统理论、鉴定中的失误等方面,探讨题跋鉴定艺术品的社会历史背景。部分跋文表现出吴湖帆审慎创新的研究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具有惊人的现代性,显示了他作为领域权威是如何挑战并拓展了题跋这一体裁的审美和社会维度的。他将题跋现代化并引入公共空间的领域。鉴定类题跋在被学术性文章所取代之前,在吴湖帆手中实现了*后的繁荣。
本书以兼容并蓄的名家胸怀,深入浅出的百姓角度,目光犀利的藏家见解,晓畅通俗的作家笔触,向读者集中介绍了古端名坑的采石情况、端砚琢制的千年历史、端砚名品的鉴定特征以及现代端砚的琢制特色,并结合实例逐一指出历代诸坑端砚的鉴藏要点与市场走向,可谓是一本短小精悍的古端砚集大成之作。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清)·王时敏:云峰树色图》绘近景松树松枝翠绿,枝干姿态各异。中景山体险要,重峦叠嶂。远景中间,山峰如柱,是整个画面的气魄所在。山石沉浑雄健,树木苍厚繁密,画风凝重古朴。本画以「高速』法取势,构图呈『S』形循环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前人『三段式』的构图法。右上款署:『庚戌秋初,画似孝翁老父台教正。治弟王时敏。』此图年款署『庚戌』,为康熙九年,作者时年七十九岁。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绘峻险的山岭、盘曲的石径、危架的栈道、云绕的天际,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山栈行进。构图雄奇,以山水为主,人物鞍马乌辅,山水画的比重在构图上明显增强,在构图意识上进行了创新,对于后世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画中山势突兀,白云萦绕,人物动态及其衣帽服饰都刻画得细致入微,马匹、骆驼也描绘得生动有趣。该画传本较多,此图虽可能为宋摹本,但比较接近李思训父子画派的风格。《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二李』画派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昼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璟,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问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它既是一幅反映宫内生活的纪实性图卷,又是一幅精美的人物肖像画。作为写实性的绘画作品,作者在逼真刻画人物肖像特征的同时,也真实地描绘出室内的生活用具,如投壶、屏风、围棋、榻几、茶具等,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各种生活器具的形制以及中国早期皇室的行乐雅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形象数据。
梁楷《道君像》,是翁同龢收藏中*的重要宋画,也是世上*的早年梁楷工笔白描真迹。此为道家经折扉画,清初吴其贞著录时称为《黄庭经神像》,图中端坐魁伟者为元始天尊,左右群仙拱立,前一人执笏跪拜,四周祥云缭绕,光焰万丈。左右则绘人间、地狱、道观诸相,有放生、施舍、行善者,有布道、授经、谟拜者,地狱中火池莲开,诸鬼惊服。此图画笔细谨,线描精准,造型端慤而有古意,构图繁杂而疏密有致。画法既有李公麟的缜秀雅致,又具南宋李、翁氏藏中国书画品鉴 莱溪居读 梁楷《道君像》,夏的遒劲。左下有梁楷款字。曾经明代安国及清初笪重光等收藏。张丑《真迹日录》三集及吴其贞《书画记》卷三著录。本书系上海书画出版社 翁氏藏历代书画品鉴 系列之一。全书不仅是该作品的首次高清公开出版,同时翁氏后人翁万戈先生从梁楷作品分期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清)·王原祁:仿王蒙夏日山居图》绘块石累积作大山,仅有上方天空留白,其余皆为深林重嶂所布满,表现出林木苍郁之景象。笔墨交融而层层人深,先以淡墨着轮廓,再逐次渲染,又以干笔皴擦。画风近似元代王蒙而深秀捆密,布局繁复紧凑。昼上充满着堆积、交蚕的平面块体,其前后排列次序不同于宋元昼中的垂直延伸方式。山石景物来回跳跃连接,画面因空间互换而形成一股动势。
明传奇《袁文正还魂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流传比较广、影响比较大的包公戏剧目之一,主要写包公为秀才袁文正伸冤,刀斩曹二国舅的故事。《新刻全像袁文正还魂记》原版框高二十一点二厘米,宽十四点五厘米。半叶十一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眉栏镌音释,白口,无鱼尾,单界栏,四周单边。版心分两种,镌 全像注袁文正记 、卷次、页码;或镌 袁文正还魂记 、 卷 、页码。书中有插图六幅,双面合页连式。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元)·盛懋:秋江待渡图》以两段式深远构图法画近树繁茂,远山起伏,中间澄江如练,芦雁惊飞,风吹树杪,一派清秋气氛。岸上一年老儒者携书童坐地待渡,江中一舟载客播橹而来,意境清幽。画法略近董源,用笔疏简尖硬,是盛氏代表佳作。此昼作于元顺帝至正辛卯年(1351)。本幅有画家自识:『至正辛卯岁三月十又六日,武唐盛懋子昭为卤西作秋江待渡』钤二印。本幅上还有元老圃、莹玉庵、刘公叙、庄广义、俞英题记及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于乙酉年(1765)御题的七言诗一首。
读懂线条中的历史,读懂笔墨里的深情。 《读懂中国画》精心挑选中国历 的数十幅绘画珍品,分章逐幅精讲,由此串联起一部跨越数千年的中国绘画艺术史。入选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中国美术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作,或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或对后世影响深远。全书按时代分为东晋、唐、五代、宋、元、明、清七个专辑,从“美的觉醒”出发,历经盛世的色彩、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审美的黄金时代、文人画的崛起、世俗意趣的引入,直至吸收西方绘画技法的清代阶段,时间跨度大,艺术风格多样。
鲁迅藏画多多,却没有什么自述,相关的文章亦寥寥无几。藏画里有其思想的隐含,他的语言之外的丰富的存在,可以于此找到。西洋版画与东方写意山水图,对其文字都有精妙的暗示,精神的翻转摇曳,流淌其中。本书从大量的藏品里,探赜索隐,将先生的逸闻趣事呈现出来,给人以诸多联想。一个丰富的鲁迅,立于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