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早便开始利用自然界生长的竹、木和动物的骨、牙、角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美化生活的装饰品,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的创新制造工艺,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且富有民族风格的艺术门类。 远在旧石器时代,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地区的山顶洞人就已将兽骨制成骨坠、项链等装饰品,表现出早期人类对美的追求。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竹、木、骨、牙、角器物的制作和使用有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在距今六、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出土了木雕圆筒、象牙雕花牌饰以及象牙雕鸟形匕等竹、木、骨、牙、角制品。其中的象牙雕鸟形匕,以鸟身为柄,长尾为匙,美观实用,形态异常生动。在距今四千八百至五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原始社会遗址中出土的象牙梳,竖列九齿,梳柄之上透雕双“S”形花纹,花纹间镶嵌绿色松石,
本书通过历史、工艺、传承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青田石雕文化。内容包括青田石的矿区,青田石的品种分类和与他石的甄别,青田石雕的发展历史,青田石雕几大题材的传承,以及青田石雕的收藏保养等,深入、详细、全面地介绍了青田石和青田石雕,是收藏爱好者的有效的指南。
本书为中国竹木牙角器全集第二卷,精选了全国各博物馆珍藏的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木雕器约200件,对中国木雕器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收录的每件器物进行了介绍,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有一定的鉴赏价值。
我国是发展雕刻工艺早的国家之一,尤以竹、木、牙、角、玉、石雕刻闻名于世。本书参照大量的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对历代雕器的发展做出了全面、系统的介绍,详细叙述了各种雕刻品的价值及功能,专业性介绍了雕器作伪、仿旧、收藏、鉴赏及保养技术等知识,融欣赏与实用于一体,充分展现出雕刻艺术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雕器收藏与鉴赏全书》(上、下卷)由数十位专家学者编撰。全书分为六篇,依次为根雕、木雕、牙雕、角雕、玉雕和石雕,详细叙述了各种材质雕刻品的价值及功能,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使读者轻松掌握各个时期雕器的作伪仿旧、收藏鉴赏以及保养知识。全书共计100余万字,豪华精装大16开,结合文字配有3000余幅精美的彩色图片,图文并茂,使抽象理论得到了直观再现,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书介绍了“海派”黄杨木雕创始人徐宝庆先生几十年形成的艺术风格及创作的优秀作品。徐宝庆创作的黄杨木雕,贵在洋为中用,他将西方的素描技法、解剖知识和雕塑技巧与中国传统的雕刻技术互相结合,融会贯通,使之更具表现力。选用题材比较广泛,历史典故、宗教传说、儿童游戏、农村劳作、百姓生活,都成为他创作的对象,并将其生动传神的一瞬间凝练成艺术品留给世人,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美的享受。几十年来,徐宝庆先生以他对雕刻艺术的执著追求,以以炉火纯青的雕刻技法,创作了数以千计的木雕作品,成为上海“海派”黄杨木雕的创始人。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价值会考》共分3卷,收录1500余件中国历代造像,主要是佛造像,也包含儒道、神仙及典型历史人物造像,多数为精品。它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的风貌。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价值会考》按质地分别编选为木佛卷、石佛卷、瓷佛卷。其中: 木佛卷含坐像、立像、佛头、藏佛、泥佛。 石佛卷含佛头、立像、坐像、其他。 瓷佛卷含素(白)瓷坐像、素(白)瓷立像、彩瓷坐像、彩瓷立像、其他。 本套书不仅学术性强,更具有实用价值,但愿能满足文物收藏者和文物爱好者奖赏与研究的需要。
中国木雕,历史悠远,伴随着历史的脚步,默默存在于天地之间。占人“断木为杵”、“伐木弑兽”、“剥木以战”的记载,是人类初参与的木雕雏形。
故宫博物院所藏雕塑,文物约1万件,既有皇宫旧藏,也有考古发掘品,上自战国,下至清代,几乎涵盖了我国雕塑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这些雕塑包括包括三大类,一类是陶俑,一类是画像石与画像砖,还有一类就是佛教造像。本次雕塑编共出版了9卷,遴选的藏品有2000件,它们均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西泠印社印文化博览会今年是第四届了。西泠印社以其与时俱进的影响力和杭州西泠印社有限公司精诚细微的管理组织工作,取得了日见增长的成果。事实证明印博会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发挥西泠印社品牌优势,宣传、提升各地印石、文房用品,打造中国印文化精品和珍品,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次的印博会值得期待,因为与前几届比较,它有着新的看点和亮点。其中“海内外印石精品展”就集中展示了以田黄为主的珍稀美石,堪称是史无前例的壮举。田黄美石自明末采自寿山进入印坛,即被视若拱璧。数百年来,或供玩于帝王将相府,或袭藏于富绅名士家,子孙秘玩,概不示人,益显神诡。岁月更移,聚散无常,真品益罕。故而,田黄成了世人得以一见都堪称奢侈的幸事、美事。知其名而不见其物,寻寻觅觅,怀十年之梦而不得一遇者大有人在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雕塑编4:宋元明俑及明器模型》共9卷,从故宫收藏的1万件雕塑类文物中遴选出2000件,分为陶俑、画像石与画像砖、佛教造像类,上自战国,下至清代,几乎涵盖了我国雕塑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全书收录宋元明俑及明器模型图版。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全面清点馆藏文物,并分类整理后的成果体现,是几代故宫人努力的结果。《大系》从故宫博物院180万件藏品中精选*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15万件,按照陶瓷、绘画、法书、碑帖、青铜、玉石、珍宝、漆器、珐琅器、雕塑、铭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后玺册、钟表仪器、武备仪仗、宗教文物等分为26编,总规模预计五百卷,因出版工程浩大,被誉为“纸上故宫”。《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雕塑编》共9卷,从故宫收藏的1万件雕塑类文物中遴选出2000件,分为陶俑、画像石与画像砖、佛教造像三大类,上自战国,下至清代,几乎涵盖了我国雕塑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雕塑编8瓷塑与泥塑)》为第8卷,收录瓷塑与泥塑的文物图版。
故宫博物院所藏雕塑,文物约1万件,既有皇宫旧藏,也有考古发掘品,上自战国,下至清代,几乎涵盖了我国雕塑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这些雕塑包括包括三大类,一类是陶俑,一类是画像石与画像砖,还有一类就是佛教造像。本次雕塑编共出版了9卷,遴选的藏品有2000件,它们均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本卷为《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雕塑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