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列针式,除外科所用各针外,粗细长短,分为十一种。每种针式下必注明针形若何,何病使用,从《内经》九针样式变通而出,只求使用便利,不必拘泥古式。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所言进针诀、退针诀、行针决、补泻二十三诀、注痛十一诀、预防折针诀、速救折针诀、挽救晕针诀,以及出血减痛诀、燃艾灸治诀等种种手法,皆从《内经》及历代名医针灸书内揭出,并标题立论,为他书所未有。所列各诀,是在实际治疗中行之有效者。
艾灸疗法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广泛使用。经医学研究发现,现在大部分人都会出现气滞、阳虚、寒气大的健康问题,一个艾炷、一根艾条,可以通过补气、通络、祛寒、补阳等,达到治疗疾病、强健体魄的目的。薛永阁主编的《艾灸治百病绝技图解》通过艾灸基本知识、施灸材料制作方法、艾灸疗法的种类与技巧解析、艾灸疗法常用穴位、艾灸疗法调理亚健康、艾灸治疗常见病症、艾灸治疗女性常见病、艾灸治疗男性常见病、艾灸疗法缓解急症、艾灸疗法保健术等十一个章节,深入浅出、全面详细地介绍了艾灸这一保健妙法。您只需按图素骥,就能迅速掌握最实用的艾灸方法,保护自己和全家人的健康。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说: “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这就是艾草,平凡而神奇的养生之草。事实上,艾草之所以能以平凡无华的形象深深地根植于人们心中,除了其本身具有的神奇功能外,还因为以其为原料的艾灸。 艾灸是祖先传下来的保健良方,自古就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它的魅力在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不会产生副作用,最重要的是实用有效。也因此,在医学繁荣发展的今天,艾灸保健仍然备受推崇。艾灸是借艾火的热力和药力对人体腧穴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补充阳气、驱除病邪,达到“透诸经除百病”的养生保健目的。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艾灸的作用,需要认清自己的体质,选用正确的穴位,用对手法,要纠正身体偏颇还需要辨清证型。本书从艾灸的基础知识讲起,对
明代医家汪机撰写的《针灸问对》是针灸史上的一部全面论述刺灸法的专著。汪机溯本求源,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了《黄帝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或设为问答进行阐发或本诸经旨对各家之说进行批评;他的“针灸必本《素》《难》”的学术观点,对明代以后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书中收载的大量针灸资料,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采用校勘、标点、注释等古籍整理方法,对《针灸问对》进行了全面校注,书后并附有《汪机研究》的研究论文,可供针灸工作者和广大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
《古法艾灸》是献给在家自灸的朋友们的操作指引书,也是常见病家庭自灸自疗的指南。《古法艾灸》主要针对亚健康症状、一般常见病、妇科常见病、中老年常见病,科学地、通俗地讲解了相应的艾灸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症,定位艾灸穴位的位置和取穴技巧,详细讲解施灸步骤和操作方法,注重病症讲解的科学性、找穴和施灸实操引导的精准性以及表达上的通俗性。三分讲病,七分讲灸,灸的部分又重在讲施灸操作。 作者杜琳是三级甲等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在艾灸疗法上有精深的造诣,有论文20余篇、专著8部、国家专利1项,是著名的专家级艾灸名医。 《古法艾灸》图文并茂,讲解通俗,精炼实用。全书容易理解,便于操作。
刮痧疗法深深植根于民间,一般人认为它很土。但是刮痧等民间疗法虽然土得掉渣,但许多却是中医发展的源共活水,有眼光的专家不应轻视、排斥它们,而应进行科学的消化,提炼和再创造。正确地对待民间经验,不管在治学上还是学术上,都是对中医药学术传统的继承,关键是善于传承,勇于创新。刮痧疗法是运用特定的工具在选定的穴、区、带皮肤上施求,因此要对与皮肤有关的某些问题加强研究。《新编特种刮痧运板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位读者介绍刮痧的手法、基础理论、技巧、常见病症的刮痧技术等内容。该书具针对性、借鉴性、适用性、通俗性、可读性、可重复性。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艾灸疗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艾灸疗法的作用原理和功用、适用范围,施灸材料与制作,灸法的种类与操作方法,常用施灸穴位及注意事项等;下篇重点介绍内科、妇科、儿科、男科、骨伤科、外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190余种常见病的艾灸治疗经验和灸疗保健术。本书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四代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并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于基层医务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亦可供城乡家庭自疗保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