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发展报告(2023)》是中国第一部专题论述东西部协作工作的蓝皮书,标志着东西部协作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报告致力于深入研究东西部协作的各个方面,聚焦2022年及以前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演进、工作成效和发展趋势。报告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区域协作东部案例篇和区域协作西部案例篇四大部分,详尽梳理了东西部协作在产业转移、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同时,报告还全面介绍了各结对省区市的协作模式、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为推动新时期东西部的产业、劳务、消费协作以及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本书指出了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种新经济结构的本质、内涵与特点,强调了低空经济的 战略定位及其与\\\\\\\\\\\\\\\" ”倡议的协调关系,指明了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方向;详细对比了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指出了低空应急救援和安全保障管理对当前及未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 经济现状下低空经济的政策引导和布局,探讨了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发展规划、技术革新和风险;重点介绍了工业级无人机、eVTOL、有人驾驶通航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的发展现状及其关键系统,并讨论了\\\\\\\\\\\\\\\"AI+ 低空飞行器”赋能千行百业的情况;根据低空经济的行业特征提出了人才需求,分享了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现状和未来目标,给出了各地政府、企 、高职院校和个人参与低空经济建设的建议。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深刻认识低空经济的本质、内涵与特点,
《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遵循“梳理历史—描述状况—检视短板—分析挑战—明确目标—设计路径”的研究逻辑,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复杂性理论,对新发展格局下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思想上,将现代城市群理论与中国特色城市群理论相结合,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群理论研究;内容范围上,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拓展了对西部城市群的相关研究;结构体系上,从理论和政策双重维度,提出了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可行路径;研究方法上,采用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地理学多种方法,刻画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和未来图景。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和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作出系统部署,为进一步深化网信领域改革,以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旨在展现一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成就和生动实践,展望互联网发展趋势,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资料和翔实数据。
本书稿全方位记述赣商发展历史、发展分布和赣商的未来趋势。共七章。叙述赣地、赣人和赣商;赣省经济与赣商市场,赣商史脉与地域分布;历史中的典型赣商;赣商的现在、组成和特征和赣省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4年度)以及赣商的未来。
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和秩序复杂演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刻演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极大改变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同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重组,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日益渗透,网络空间碎片化程度加剧,网络空间国际治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和维护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是各国的共同期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精心编纂了《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对全球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旨在客观地反映一年来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发展趋势,主要展示全球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最新实践
《上海大都市圈蓝皮书(2022 2023)》是汇聚上海都市圈9城市以及南京、深圳等地规划和研究力量,对上海大都市圈经济、人口、社会、环境、空间等领域发展及规划现状、趋势、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的蓝皮书。全书聚焦跨域协同中上海大都市圈发展主题,对上海大都市圈跨域协同治理的最新动态和实践进展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全球大都市圈跨域协同治理理论,总结上海大都市圈总结了上海大都市圈在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与交通、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多领域跨域协同治理的重大实践与成效,提出新发展阶段上海大都市圈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推进策略。对上海大都市圈经济、人口、社会、文化、生态等重要领域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各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上海大都市圈的空间格局及重要协同规划和实践进行了综合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陆地边疆9省区社科院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相关科研机构的相关学者共同研讨撰写,数据翔实,分析得当,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实用性特点。
This volume is a follow-up to the earlier Urban Economics, Volume 2 of 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 edited by Edwin Mills. The earlier volume, published in 1987, focussed on urban economic theory. This new handbook, in contrast, focuses on applied urban research. The difference is of course in emphasis. The earlier volume was by no means entirely concerned with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is one is by no means entirely concerned with applied research.
本书共三篇十一章,约25万字,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的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一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指数,主要运用计量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协同发展区域的竞争力指数和县域竞争力指数进行了客观评价和分析。第二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生产力布局研究,重点选择了先进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三个主导制造业进行了生产力布局分析,着重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链格局、生产力空间格局和行业分布格局。第三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专题研究及建议,主要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发展、法治、新型城镇化、社会民生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分析。
本诗集共收诗1114首,较前一版(《噪音使整个世界静默:耶胡达 阿米亥诗选》)新增543首,包括总计1078行的全本自传体长诗《图德拉最后一位便雅悯的游记》,以及译自希伯来语原文的长诗《在公共花园里》(选段)和《开合开》(按希伯来原文体例编排)英译本未译的诗作,并且本诗集还据希伯来语原文对旧译文字、译诗排序和各集题名作了校订与调整。耶胡达 阿米亥是首位用现代希伯来语口语写作的诗人,傅浩先生在翻译时则使用尽量接近口语的精炼的当代汉语,以期在风格上接近原作。上卷诗集为《此时和别的日子里》(1955)、《两个希望之遥》(1958)、《在公共花园里》(1959)、《诗1948~1962》(1962)以及《此刻在风暴中》(1969);中卷诗集为《并非为了回忆的缘故》(1971)、《这一切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幸福》(1973)、《时间》(1977)以及《大宁静
本书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理论进展等进行了分析,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与实践,对比了世界主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三种模式,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实际、战略定位和目标,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应采取的模式及主要路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模式等持续涌现和迭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发展、转移和演变也在快速变化。作为一个新兴的、极具潜力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受到全球瞩目。本书致力于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素材和参考,并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及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书全面梳理2023年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专题事件,以月份为索引,全景式展现2023年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发展情况。 2023年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要事概览 是对2023年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进展、大国关系、重大事件进行的系统梳理; 2023年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其他事件汇编 是除去要事概览以外,按月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领域的其他主要事件进行记录,涉及重要战略政策文件、报告等。本书虽为资料汇编,但内容全面细致,是了解2023年网络空间治理难得的图书。
当前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和全球经济下行,对澳门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澳门一直以来依赖的不均衡产业结构和资本外向型的经济,在疫情之后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何增强经济韧性、利用多元产业快速提振澳门经济,是澳门要应对并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众多选项中,发展数字经济和发展适度多元的产业经济,被同时摆在了突出位置。然而,不仅技术转变现实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进过程,产业结构调整更是一个充满风险、不确定性和复杂的动态演进过程。故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任务艰巨。从历史沿革来看,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过程中,内含不同资本(外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间在规模和资源上的生态位争夺,会形成长期、动态演化生态系统,并作用于澳门产业经济。何种外生技术更能作用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产业生态系统,
顺应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需求,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变化,本书系统论述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俄罗斯等东北亚海洋国家的海洋管理体系与主要产业发展现状、政策趋势与发展动向,并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研提中国可采取的应对与合作策略。全书力图展现当前东北亚区域海洋经济的前沿方向,为推动东北亚海洋经济发展与合作做出贡献。
本书选取1907年正太铁路通行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研究时间段,从农畜业、煤矿业、城镇、战争、观念习俗等几个视点,系统考察以铁路为主的近代交通体系形成后山西经济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动,以此揭示交通体系转型在山西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力图在新的视野下观察山西这样的内陆资源型省份转型过程中的特点。
全球城市网络是基于城市之间的互动与要素流动形成的复杂网络体系,物质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不仅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形态和产业形态,其在全球城市之间的迁移和转化也决定了全球城市的总体格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各参与主体从自身权利、利益和价值诉求出发,通过竞合关系重塑全球城市网络。城市间的合作性竞争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将零和博弈转化为合作双赢。 为此,本书选择纽约、伦敦、新加坡、迪拜、巴塞罗那、京都、上海等代表性全球城市的生动鲜活案例,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全球城市网络的竞合模式,探讨金融、科技、文化等要素,以及世博会、进博会等国际重大活动的举办,在全球城市网络竞合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针对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云南省临沧市为案例区,按照理论梳理-进展评估-实现路径的逻辑轴线,利用多源数据评估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剖析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索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以期为推进全国乃至全球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展与展望:2020-2025年》*先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的成效进展、现实困难与未来展望展开论述。其次通过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4个专题22章系统论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产业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的成就进展、问题困难及未来展望。
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事关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事关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事关我国周边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六大任务之一。本书在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关键基础能力评估与战略研究"支持下,围绕东北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学术总结。本书分析了东北科教资源与产业发展基础、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