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期权》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通俗篇是从趣味的视角,生活中的案例出发,和读者交流期权的普及性知识;解惑篇是从问答的视角,层层剥笋的方式解答读者平时留言中的疑问;实战篇是从实盘案例的视角,用过去我在操盘中的真实案例回顾当时的心态与决策;问道篇是从数据的视角,以回溯测试的结果有说服力地向读者展示过去四年间的统计规律;爱智篇是从交易哲学的视角,和读者分享我们每一天交易中的思考与感悟。
本书以手资料出发,记录了中国资本市场30年跌宕起伏的历史发展过程,比较客观地回顾了我国资本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的若干重大事件,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 股票热 到中国人民银行的集中统一监管;从深圳股票认购证的 8.10事件 到股票公开发行的全国推开;从初的中国人民银行混业监管到成立中国证监会的分业监管;从以联办 白皮书 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设计到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从计划经济下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到以国家体改委 黄皮书 为标志的股份制试点;从深圳大胆闯的B股发行到成功探索以H股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对我国资本市场历史弥足珍贵的回忆。 本书从大国崛起和大国博弈的视角出发,以境内外金融危机事件为线索,思考国家金融战略和新发展阶段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推进注册制改革、规范理财市场发展、处理中
是什么导致了货币的持续超发?如何看待中国的股市?判断中国房价趋势转变的关键点是什么?当下与未来的风险和机会在哪里?大宗商品的涨跌周期如何界定?面对未来的大趋势,投资者该如何做选择?企业家应该如何决策?…… 本书通过分析中国决策、大国角逐、全球博弈三条主线,对上述问题一一做出解答,展现出一个波澜壮阔的涵盖中国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大趋势,以及涵盖楼市、汇率、大宗商品等在内的微观趋势,让未来20年纤毫毕现。 本书带给大家的并非简单的结论,而是非常系统和具体的分析过程。既给读者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也帮助读者认识、掌握系统分析趋势的基本方法。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趋势分析巨作。在本书中,经济趋势研究专家时寒冰以的数据,通过与现实、历史的结合,通过跨学科、跨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型,稳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书由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领衔,由杨伟民、蔡昉、刘伟、胡鞍钢、薛澜、周绍杰等权威专家学者担任子课题负责人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关于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及前景的学术专著。本书立足于解释中国发展奇迹的背后逻辑,从发展规划与宏观调控两个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转型与政策演进,以新发展理念为框架,从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对外开放等方面阐释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演变、发展实践与现实问题,并结合中国当下国情条件和长远发展战略作出思考和提供建议。本书适合从事经济研究的研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最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作者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就可以实现“软着陆”,原有体制得以维持;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就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硬着陆”,引发政府财税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三农”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5年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连续增加数万亿投资以吸纳数千万“非农”就业的举措,最后成功地应对了2009年全球经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疫情暴露了经济体系存在的缺陷,比如产业链的脆弱性,也引发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加大了绿色转型的动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得益于科技进步,凸显了知识和创新的重要性。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对称性的,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冲击更大,全球范围内贫富分化问题更加受到重视。疫后世界面临的不仅是重启,也有如何重构、如何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的挑战。 中国处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五个关键词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这意味着经济政策不仅追求效率,也重视公平,以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本书从橄榄型社会的目标与内涵、收入分配现状、市场机制、公共政策、投资含义等多个视角,探讨未来发展的路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
本书以笔者考察的亲身经历和数十年研究的心得为基础,试图以较为通俗的语言描述阿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古格王国传奇般的历史、雄伟的古格故城和其他古格王国时期遗址的概况;详细介绍古格王国时期都城发展的曲折过程,特别是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梳理古格王国与周邻国家、地区的交往与战争;剖析古格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方式;复原古格文明的实面貌,带领读者认识古格王国和古格王国遗迹、遗物,领略古格文明的神奇与辉煌。
本书由《2018·径山报告》整理而成,由六篇分报告和一篇综合报告构成,是一组集中讨论“如何构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研究报告,作者均为金融领域的知名学者或权威人士,报告的学术价值很高。党的十九大报告
本书收录了作者于2003-2006年完成的五篇调研报告,涉及汽车、大飞机、柴油发动机、通信标准、VCD/DVD五个工业领域。书中记录了中国工业在一个特定发展阶段走向自主创新的轨迹,以及围绕着这个转变所发生的政策辩论。 作者以有关创新的国际主流理论为框架并以中国的实践为经验证据,有力论证了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工业为什么一定要自主创新以及如何自主创新。作者提出,对于赶超国家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企业层次上的战略远见和国家层次上的政治决心具有决定性作用。 书中的报告发表后曾在国内研究界、业界、广大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并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较大影响,为中国已经取得共识的自主创新之路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证案例。 本书于2006年初版,距今已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但本书书名所体现的主题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反映中国的发展
本书全书分三编:“两宋财政发展史概述”、“两宋财政的收入与支出”、“宋朝财政的管理体系与设施”。本书概述两宋财政的发展,将其划分为全盛时期、熙丰改革时期、北宋衰亡时期、南宋“中兴”时期、南宋没落衰亡时期这样五个阶段,从整体上对两宋财政进行客观描述,描述两宋300年间财政沿革的史实,分析前后间的因果关系。对宋代财政开支中一些零杂但又十分重要的项目,如祭祀、兴学、农田水利、城池桥道、赈灾、蠲放等等,也开创性地进行了探讨。利用各类文献和数据资料,通过谨慎的分析与鉴别,使本书对宋代财政全局的把握,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之上。通过本书的研究,理清了宋代赋税与征调、中央与地方,以及中央各财赋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国开启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其中关于就业、住房、教育、医疗、收入、养老等方面的宏观规划,关乎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本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作序,黄奇帆领衔解读,厉以宁、刘世锦、蔡昉等知名经济学家执笔,阐述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实现路径和战略举措,帮助读者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明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握新发展机遇。
香象渡河是一种十分新颖的龙头股战法。详细分析了龙头股战法的逻辑体系以及理论架构,尤其是对一些典型的龙头股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基建”被明确为“两新一重”建设的首要内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一书课题组,由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领衔,4位院士加盟。课题组深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实地调研,与40多家政府部门、60多家重点企业面对面座谈交流。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移动、联通、电信、铁塔等20多家很好企业,和北大、北航、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10多家著名研究机构专家,共同研讨,参与编写,历时1年,最终形成了本书这一丰厚饱满、全面权威的新基建研究成果。全书分总论、全球、领域、应用、技术、区域、投资、REITS、展望等9篇55章,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新基建”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缺什
格隆长期从事投资行业工作,多年来笔耕不辍,对于投资市场尤其是海外投资研究感悟良多。本书汇集了作者二十多年来投资生涯的深入思考和笔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投资篇,其中不乏作者对市场的尖锐洞察,读来令人茅塞顿开,拍手叫绝;下篇为家国篇,作者对于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观点,把投资与历史著名战例结合,从更宏大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以更为广博层面探寻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向,读来令人酣畅淋漓,不忍罢手。
自商朝而始,中国商业活动的开展愈加频繁,“商人”这一群体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逐渐活跃起来。作者追根溯源,介绍了那些曾涌现于历史舞台上名商巨贾及其兴衰演变,探究了“同仁堂”“张小泉”等众多老字号的前世今生,对众多民俗与信仰施以重彩,更追溯了中国商人重“信”、讲“义”的儒商传统与商贾文化,将中国商业三千年的历史长卷在读者面前缓缓展开。
本书是在 政治的视野下,以康雍乾嘉道五个朝代为纵向背景,通过对钱粮亏空案的梳理和考察,选择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力求将钱粮亏空的实态、清查的手段与方案,以及赔补亏空的银两等史事的政治过程作 真实的呈现。立足于揭示这场波及整个官僚世界的政治风暴中皇权与官僚、官僚与官僚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利益关系的状态,通过过程的回溯去分析清朝 在解决 财政、致力于反腐等重大问题上的成败得失。不仅对官僚政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考,且有历史镜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