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致力于让经济学说中国话。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视角,以新中国7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轨迹为观察对象,提出了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 这一理论命题,并对迄今为止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评析,探索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技术线路。在总结实践经验和梳理已有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尝试进行学理转换,形成了一些新的概念范畴,提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努力建构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知识体系框架。该框架涉及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哲学基础、价值导向、主题主线、发展路径、持久动力、微观改革、信息结构、政府服务、伦理调节、兼容激励、综合平衡、系统集成、世界贡献等13个方面,力图为中国经济学的突破拓展新的空间,提供新的研究视域。 全书分为 绪论篇 历程分析篇 专题研究篇 和 总论篇 四大篇目,共计20章。 绪论篇 阐述研究方法、历史条件
本书以手资料出发,记录了中国资本市场30年跌宕起伏的历史发展过程,比较客观地回顾了我国资本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的若干重大事件,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 股票热 到中国人民银行的集中统一监管;从深圳股票认购证的 8.10事件 到股票公开发行的全国推开;从初的中国人民银行混业监管到成立中国证监会的分业监管;从以联办 白皮书 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设计到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从计划经济下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到以国家体改委 黄皮书 为标志的股份制试点;从深圳大胆闯的B股发行到成功探索以H股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对我国资本市场历史弥足珍贵的回忆。 本书从大国崛起和大国博弈的视角出发,以境内外金融危机事件为线索,思考国家金融战略和新发展阶段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推进注册制改革、规范理财市场发展、处理中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理论、制度与政策》在构建乡村振兴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了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智慧治理、农民增收、生产要素流动、农业支持保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所面临的深层次约束和问题,基于学术研究和实地调研提出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政策建议和体制保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府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履不停,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各个领域的沉疴积弊,经济更是迅猛发展。但是,回顾40年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改革依然存在不少痛点和新的难点。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是否会持续,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户籍制度改革为何仍未能解决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怎么才能使创新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 引擎 ?金融、税制、对外贸易、环保等领域改革的方向又在哪里? 本书名为 大转型 ,一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非凡成就,使中国从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转型;二是当下改革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让中国再次处于一个大转型的时期。那么,中国未来的发展会如何?作者们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出发,通过剖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逻辑,解释了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发展、转型升级
本书是献礼党的二十大的一部通俗理论作品,全面系统阐释了共同富裕的思想逻辑与科学内涵,聚焦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光辉实践,描绘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和壮丽前景,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思想性、通俗性、指导性。全书分为 求真 求实 两篇,逻辑严密、详略得当,既有深刻洞见,又有细致分析,立足当前国情,深入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推进共同富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积极回应,有助于澄清误解、凝聚共识。书中就大众关心的话题进行前沿解读,视角独特,观点鲜明,融入图解、案例、照片等直观素材,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深刻把握奔向共同富裕的光明未来和坚实步伐。
是什么导致了货币的持续超发?如何看待中国的股市?判断中国房价趋势转变的关键点是什么?当下与未来的风险和机会在哪里?大宗商品的涨跌周期如何界定?面对未来的大趋势,投资者该如何做选择?企业家应该如何决策?…… 本书通过分析中国决策、大国角逐、全球博弈三条主线,对上述问题一一做出解答,展现出一个波澜壮阔的涵盖中国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大趋势,以及涵盖楼市、汇率、大宗商品等在内的微观趋势,让未来20年纤毫毕现。 本书带给大家的并非简单的结论,而是非常系统和具体的分析过程。既给读者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也帮助读者认识、掌握系统分析趋势的基本方法。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趋势分析巨作。在本书中,经济趋势研究专家时寒冰以的数据,通过与现实、历史的结合,通过跨学科、跨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聚焦长三角地区,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从供给端、需求端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对文旅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讨论,指出我国文旅产业目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消费升级、文旅产业的相关投资和外部环境支持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从供给端、需求端和外部环境三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本书是两位学者基于中国自身经验对中国的 与市场关系所做的创新性解释。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在漫长的文明史中发展出的区别于西方的独特有效的政治经济模式,并以“制内市场”的总体概念框架进行了阐释。两位作者认为,中国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三层市场或者三层资本共存的大结构:顶层是 资本,底层是自由民间资本,还有一个中间层面,就是 跟民间互动合作的部分。上述三层资本共存的结构也决定了,在中国,市场在结构上要服从 治理的规制,而不像在西方,市场是一种自主的自我调节的秩序。从而有力地反击了西方针对中国提出的所谓“ 资本主义”的不合理不科学概念。同时,作者也对如何进一步改善“制内市场”这一模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 化,其内部三层结构之间的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
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这部大胆而精彩的著作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宋代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明初管制体系导致的衰退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使市场规模缩小,也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八个附录组成的庞大数据集展现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发展周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朝制度的运作效率和市场规模的长期变化,并启发人们思考当代中国在经验和理论层面的重要问题。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七卷本),系统梳理了先秦以至当代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对不同时期中国经济伦理主要特征、变化规律和当代价值进行总结,对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史主要流派和主要人物的观点进行客观公正的介绍、评价,并揭示中国经济伦理发展规律。本卷为总论卷,系统阐释了经济伦理的元理论、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思维范式,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基本问题 义利之辩,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基本形态 德以为上、义即是利、无利无义,总结出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与基本规律,是为对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宏观分析之大成,带领读者全面地、深刻地领悟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内涵与意义,为读懂弄通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伦理思想起到拨云见日、指引道路的作用。
《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2016)》系丽水学院华侨学院组织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为读者奉献的一部学术著作。《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2016)》以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为背景,立足于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研究,围绕华侨华人与 一带一路 倡议、海外华人政治与文化、海外华人族群与社区、华商经济与国际移民法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多样化的特点,学术理论扎实、数据丰富、实证性强,学术观点新颖,对于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和侨情的新变化,进一步推动侨务工作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最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作者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就可以实现“软着陆”,原有体制得以维持;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就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硬着陆”,引发政府财税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三农”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5年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连续增加数万亿投资以吸纳数千万“非农”就业的举措,最后成功地应对了2009年全球经
本书根据发达国家的理论渊源,论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从多方面描述了中国产业集聚区的地理分布格局,以集聚在某些区域的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艺术材和数字内容产业集群,以及以大批量制造为特征的专业化产业区,从理论的高度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劳动力问题和环境问题,并分析了调研中的鲜活实例。全书逻辑清晰,文字精练,论据确凿,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本书设五编十章及附录。 编,总论。共设三章,提出问题并确立本书的基调。 章,开门见山。 首先提出东北转型新思维——“三重锈带”突破说。接着,述说自己的长期思考与积淀,40年持续调研与情缘,旨在揭示“三重锈带”突破说的思想来源,即第二章,这一章是全书论述的根基,富有厚重感。第三章,用大历史观、大格局观、大角色观重新审视东北; 得出结论:全面转型与精准发力。 第二编,体制转型。基于突破两大方面的体制障碍需要,设两个重点章:第四章,突破所有制结构的“锈带”,阐述国有经济如何“增强活力”、民营经济如何“做大做强”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融合”的“三线推进”方略。第五章,资源配置:强调减少政府“婆婆”的干预,让市场经济“媳妇”当家做主。这两章是重点大章,盼能为东北转型奠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