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写的《亲历西部大开发(云南卷)》以 综述 开篇,总述云南15年的建设成就。所征集的各篇,全面地体现建设者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系统地回顾和梳理西部大开发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巨变,既为历史留下生动鲜活的**手史料,又向读者展示出我国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探索实践、突出成果和宝贵经验。文末附 大事记 ,收录了云南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对正文叙述的补充。
1980年的时候,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连续十个星期播放了一套电视节目,名字叫做“自由选择”。本书的内容同这个节目所涉及到的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电视节目限于时间不得不删除或只一笔代过,本书的论述却比较系统和透彻。
本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研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紧扣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在阐述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问题、“三农”问题、科技与制度创新问题、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外开放问题、社会人文环境建设问题以及社会政治稳定问题。对各个问题的论证,都力求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与民族地区的问题及民族问题的分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相互关系这个主题,而且始终注意了把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
2000年9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15年来,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中央的支持下,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亲历西部大开发》(12卷)以省(区、市)为单位,独立成卷。全书各卷以 综述 开篇,总述各省(区、市)15年的建设成就。所征集的各篇,力求较为全面地体现建设者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系统地回顾和梳理西部大开发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巨变,既为历
世纪之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当代中国西部的三次开发,是党中央开发西部的三次战略演进。第三次开发,无论在广度和浓度规模和时间上,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积极影响,都大大超过前两次,是名副其实的“大开发”。而且,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环境和条件与前两次大不相同,它的目的、方法和模式都要依据变化了的政治、经济、体制作出新的选择,应当而且必须有新思路、新举措。前两次开发,特别是三线建设,不仅创造了可供利用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宝贵精神教训,对于顺利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深入研究三线建设的经验的教训,探讨三线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的历史借鉴,9个省区从事当代中国地方史研究工作的同仁,就此课题进行了研讨,
王佳宁主编的《潮起巴渝--西部大开发重庆剪影》以“中国视野、西部蓝本、重庆剪影”为理念,回眸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重庆的发展轨迹与脉络。 全书分为“全国视野”、“重庆态势”、“案例献映 ”、“访谈撷英”四部分,再现西部大开发全国和重庆的政策演进轨迹、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市的重大事件。内容充实,贯通18载西部开发史;选择精准,纪实20岁重庆直辖市。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当代中国西部的三次开发,是党中央开发西部的三次战略演进。第三次开发,无论在广度和浓度规模和时间上,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积极影响,都大大超过前两次,是名副其实的“大开发”。而且,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环境和条件与前两次大不相同,它的目的、方法和模式都要依据变化了的政治、经济、体制作出新的选择,应当而且必须有新思路、新举措。前两次开发,特别是三线建设,不仅创造了可供利用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宝贵精神教训,对于顺利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深入研究三线建设的经验的教训,探讨三线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的历史借鉴,9个省区从事当代中国地方史研究工作的同仁,就此课
本书作为大学本科“发展中国家政治与经济”课程教科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对关系为主要内容。全书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包括前四章,主要从整体上和理论上全面概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对关系。这一部分的特点是:,把发展中国家放到全球大环境中去考察,突出发展中国家与世界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把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去考察,突出发展中国家的共性。第三,注意综合分析,突出论色彩。 第二部分包括后四章,分别对亚非拉各洲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进行具体的考察,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各洲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广泛性、社会性,迫切需要环境科学的研究走向新的平台,加强多学科、跨部门的外协作。中国西部六省区科协和相关大学、科研院所于2002年做出决定,每年召开一次“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的首次年会将在西安召开,并于会前出版了这本论文集。论文集收录了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和9个国家研究者的近200篇论文,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山川秀美工程、黄土高原与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沙尘暴沙漠化与荒漠化研究与防治、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6个方面对中国西部环境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和论述。 人是环境的产物,当然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参与了环境的变迁并深受变迁的影响。人以特有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坚持不懈地观察、探索且试图
西部大工发是国家在世纪之交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整合区际经济利益关系,以达到全国区瑾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本书关于东西部经济合作问题的探讨,是在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近两年的背景下展开的,试图通过东、西部经济联合和合作,发挥东部地区经济、技术、人才、体制上的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东部地区应有的贡献;同时,东部地区通过东西部经济合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利用西部开发的各种条件和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和壮大自己,取得更快和更高层次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不是一本仅仅探讨东、西部经济合作的实证研究著作,同时也概括、探讨了东西部经济合作的理论框架,因而是一本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实证研究的论著。
本书以发展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发展金融学理论为指导,借鉴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巴西等国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对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与资金渠道的关系、资金渠道现状以及资金渠道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拓展西部资金渠道模式中的政策性资金渠道与商业性资金渠道及二者的创新式嫁接,并创造性地探讨了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其对西部资金渠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具体思路。
本书以发展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发展金融学理论为指导,借鉴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巴西等国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对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与资金渠道的关系、资金渠道现状以及资金渠道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拓展西部资金渠道模式中的政策性资金渠道与商业性资金渠道及二者的创新式嫁接,并创造性地探讨了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其对西部资金渠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具体思路。
投资环境是指在投资过程中影响投资的各种客观因素的综合系统。它是投资者面临的所有外部条件,是投资意向的基本前提,是投资实施的基本保障,是影响投资者的资本投向以及资本运行的重要因素。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的安全及效益。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增强区域内部的凝聚力,激励经济主体创业,扩大对区外投资者和资源的吸引力,从而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和巨大的无形资产。 该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2003年度课题“改善西部大开发投资环境分析”的研究成果。全书从西部投资环境概述、西部投资政策环境、西部投资政务环境、西部融资环境、西部投资市场环境等方面对西部投资环境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唤起更多人关心西部投资环境的建设。
本书以发展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发展金融学理论为指导,借鉴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巴西等国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对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与资金渠道的关系、资金渠道现状以及资金渠道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拓展西部资金渠道模式中的政策性资金渠道与商业性资金渠道及二者的创新式嫁接,并创造性地探讨了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其对西部资金渠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具体思路。
西部大开发政策是对西部地区实行一种倾斜和优惠的政策。这种倾斜和优惠政策最初的实施效应是明显的,由于政策持续实施的效应是递减的,所以我们要用新的思路和方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由政策倾斜向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的布局转变。 本书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实施情况,实施前后的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施的政策效应评价和经验总结,推进从政策倾斜到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转变的必要性和原则,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方案设计,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内外条件和合理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人力政策、立法政策以及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书中所提出的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吸收外
《循环产业集群:西部地区生态化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以低碳经济背景下西部地区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研究了该组织模式的形成条件、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组织效率,论证了循环产业集群是西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是西部地区新时期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和绿色增长极。根据群落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及复杂系统演化原理,借助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非平衡相变及自组织理论的分析手段和方法,考察和分析了循环产业集群产生和生存所需的环境和条件,讨论和研究了其发展演化规律和最终形成路径。从群落的发展演化角度给出了一条典型的具有普适意义的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演化路径:企业聚集一企业群落一产业集群一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