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研究》内容括部分,一是理论基础和发展条件部分。主要涉及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辨析、内在机制和实现途径、外的经验借鉴,西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定性判断及原因分析等内容。二是对策部分。这部分是对西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提出对策思路,主要括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的西部城镇化战略和农业现代化战略、构建西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连接机制和保障机制。三是实例部分。这部分研究西部主要省份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推进措施。
本书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的中国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域,以中国西部地区参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合作机制优化为研究对象,基于 一带一路 建设中国际贸易和跨国生产将进一步深化对更高国际物流绩效的现实需要,具体研究区域优化合作机制参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机理,分析西部地区合作参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现行机制的运行情况,研究基于 一带一路 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优化合作机制参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影响因素,在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地区优化合作机制参建区域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探寻借势 一带一路 建设优化西部地区的合作参建机制,加快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具体方案等。
本书围绕西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模式这个主题,较为系统地分析和探讨了西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现状、特征、问题、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相关性、实证分析、指标体系和对策系统等。试图探索性地构建西部
本书以国家两个科技攻关——“中国东西部科技合作的模式与途径研究”、“东西部联合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与运行机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有机地将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开放发展和区域创新跃迁三个板块的十大理论应用到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实践中,系统地分析了当前科技合作现状,在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展望了合作前景,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了东西部科技合作的理论依据、操作模式和推进措施。 本书可供全国各级科技工作者及管理部门人员、科研院所相关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东西部科技合作参与人员阅读参考。
2014年9月,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和 文化交流学院联合主办,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阶段西部大开发” 研讨会在西安顺利召开,6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参会交流。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现状、战略选择、经贸合作、与西部大开发关系、城镇化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探讨。任保平和马莉莉和师博编著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阶段西部大开发》以此为基础系统梳理各方观点,争取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思路与策略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2000年9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15年来,内蒙古、广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