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是个特定的概念,既包括其地理位置处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包括其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地理位置上不属于西部的2个自治区,即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西部的产业发展必须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循环产业集群:西部地区生态化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以低碳经济背景下西部地区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研究了该组织模式的形成条件、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组织效率,论证了循环产业集群是西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是西部地区新时期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和绿色增长极。根据群落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及复杂系统演化原理,借助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非平衡相变及自组织理论的分析手段和方法,考察和分析了循环产业集群产生和生存所需的环境和条件,讨论和研究了其发展演化规律和最终形成路径。从群落的发展演化角度给出了一条典型的具有普适意义的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演化路径:企业聚集一企业群落一产业集群一创新网
水土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之间的直辖市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科学地评价甘肃水寺资源现状和承载力,区别不同区域水土资源特点,认识水土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甘肃有限的,特殊的水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符合甘肃区域特点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对甘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书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应用,取得了一引起研究成果。 本书共分九章,在运用地理元胞自动机、水土资源组合的定性定量分析法、水土资源承载力分析、水土资源资产负债分析、水土资源开发历史分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判别分析、分形理论与Zipf维数的测算等方法的基础上,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态功
本书以发展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发展金融学理论为指导,借鉴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巴西等国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对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与资金渠道的关系、资金渠道现状以及资金渠道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拓展西部资金渠道模式中的政策性资金渠道与商业性资金渠道及二者的创新式嫁接,并创造性地探讨了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其对西部资金渠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具体思路。
本书稿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发展思路研究”最终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全书对“十三五”时期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思路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包括九章。第一章对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部地区发展阶段判断、发展成效和存在问题、发展形势和潜力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对“十三五”时期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和目标进行了详细探讨。按照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第三章到第八章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完善、空间格局优化、扩大开放合作共六个方面对“十三五”时期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展开了具体研究。在此基础上,第九章探讨性地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