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主持的*人文社科项目 形象视域下的中国企业海外危机传播研究 的系列成果之一。通过对十五个典型案例的危机阶段回顾、危机情境及宏观诱因分析、舆论分析、应对及效果分析,以期为 走出去 的中国企业进行海外风险研判和海外危机传播提供情境依据和策略参考。本书还可以为企业海外危机传播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为危机传播管理的教学提供案例。
由宋雅琴编著的《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问题研究——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重新审视国际制度》的重要贡献,在于积极探索和论证发展中国家在政府采购国际自由贸易制度中的地位、取向和政策。本研究说明,后发展国家有可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在国际自由贸易框架内争取发展机会和贸易利益,在政府采购市场竞争中创造新的贸易竞争优势,改变本国历史和自然禀赋形成的既有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和海峡两岸关系都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本书试图传统的学术思维.突破局限于海峡两岸的观察视野.从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视角观察、剖析与解读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并预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机遇。本书视野开阔,思路清晰,行文流畅,立论公允,不囿成说,发人所未发,在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方面具有相当的创新意义,很值得一读。
全球化论丛。如何在理论层次上准确地把握改革开放的目标、当前全球化浪潮的基本走向,如何在此历史背景下,把握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殊内涵?如何从这一视角出发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并对中国道路的未来做深入的理论思考?在2002年7月于杭州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与学者一道,就这些世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交锋。本书即是这次会议的现实记录。本书所呈现的观点,不管是认同还是分歧,相信对读者都有重大的启迪意义。本书作者包括:杜润生、佩里·安德森、于光远、萨米尔·阿明、朱厚泽、戴维·施韦卡特、俞可平、阿米亚·巴格齐等。
在WTO框架下,产业政策的空间发生了明显变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经济法制的需要,在涉及国际贸易时,还要考虑与WTO规则的关系。本书旨在为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建言献策。 《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协调研究》首先对产业政策及其主权边界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产业政策应遵守的基本法律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讨论了补贴政策、汇率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资源保障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问题,最后探讨了WTO框架下中国银行卡外资准入的监管问题。得出结论:为使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建议设立国家产业政策与WTO规则协调的评估机制,以便善于利用WTO规则为产业政策谋取灵活空间;妥善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产业政策根本利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使用反倾销的法律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反倾销案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反倾销争端的专家小组报告和上诉机构报告的研究,对理解和运用《反倾销协定》,掌握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准则,应对反倾销调查和防止外国产品在中国倾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收录了从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欧盟发起的3起反倾销争端,援引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报告,分析争端案例,为我国企业提供借鉴经验。
本书介绍了金融管理基本知识;我国20年金融改革所形成的体系和目标受到全面冲击;脆弱的金融组织体系面临全新的高度组织化的国际金融机构对手的竞争;金融体系中隐藏的风险因素将加速暴露,金融控制能力的不对称性拉大;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稳定金融和经济的任务更为繁重,等。 本书从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角度,分析了WTO与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关系,分别从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与我国现行金融管理体制、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我国金融管理体制如何改革及应对三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指导性的具体论述。
本书目录简介:章、关贸总协定的经济理论基础;第二章、世贸组织的职能与运行机制;第三章、贸易政策透明度;第四章、《货物贸易协议》规则及其适用等等。
本书全面、综合、详细地展示和分析了国际社会在多层次上对投资自由化、投资保护和投资促进方面所做的努力,在阐述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客观比较、分析和前瞻性研究。其中对WTO就国际投资安排的磋商与谈判工作给予了特别关注,包括已经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等WTO协议和目前WTO贸易与投资关系工作组的工作。
本书收集了2002年9月12-13日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视角的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研讨会的论文资料。该研讨会由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联合举办,来自世界四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操作部门和政府部门的专家以及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各国在管理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的经验,从而为中国在新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在未来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提供较为清晰的脉络。
本书是作者在2003年出席北京第三届国际农业现代化演讲论文的基础上拓展而成的。书中介绍了《农业协定》产生过程及《农业协定》中的市场准入、支持、出口竞争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简述外国农业支持政策及我国农业政策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战略,围绕这一战略并实施我国农业大开发,提出了我们所要采取的WTO农业经济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WTO导向型的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国际营销、物流等对策,以达到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目的。本书观点新颖,既有的理论深度,又有实际可操作性。适合于高校的农经、外贸、营销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农经干部、外贸、企业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