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是 三线建设 时期的重要代表工程之一,始建于1958年;1959 1969年,成昆铁路多次停工后再复工;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竣工运营。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揭开了成昆铁路的神秘面纱,为读者全方位呈现了成昆铁路的建设过程,展示了其建设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及光荣事迹,展现了铁路工人和铁道兵在时代背景下的大无畏精神,歌颂了他们为我国建成工业大国不惜代价、不畏牺牲、默默付出的匠人精神、铁道兵精神;阐释了成昆铁路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了成昆铁路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红色基因。
本书作者基于多年创业实践的思考认为:产业发展是由需求和科技两个车轮驱动的。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的需求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进步也明显加速,两者的共同作用,正推动着新一波产业革命的到来。作者从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未来产业发展的预见、产业发展对人类未来社会影响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 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本书对研究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是什么驱动了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者说: 需求创造供给 消费驱动生产环节;消费至关重要。而供给侧经济学学者说: 供给创造需求 生产驱动消费;储蓄和投资至关重要。谁才是正确的? 本书作者说:从长期看,当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时,供给侧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CEO、企业家、资本家等商业决策者是经济的主要激活者,是他们决定何时再进行资本投资,从而扭转经济形势;政府无法依靠消费者来引领经济复苏。 作者用 总生产结构 这一概念来解释经济的运行,认为它是对经济活动的完整描述;并提出 总产值 (GO)是比国内生产总值(GDP)更为精确和完整的测量经济的指标,因为GO包括了沿着供给链直到*终消费之间的所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而GDP忽略了这些交易,仅仅测量了*终的产品和服务。GO是测量生产的所有环节中发生的开支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原料资源,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存在着经济效益、环境生态、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失衡挑战。杜明军、高大伟、李玉中所*的《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行为博弈研究》以利益博弈分析为研究主线,运用资源开发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理论,以及博弈论等分析工具,在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领导监管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控开发历史进程的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等各类政府行为主体间的行为博弈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矿产资源开发中政府类行为主体的利益诉求和行为特征,对中国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互动的基础条件背景 利益博弈互动关系的主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战略选择。毫无疑问,工业40R当下变革时代的创新形态和创新产品。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肘代到智能时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时代的变革、治理的革命和社会的进步。智能平台、智能工厂、智能产品、智能服务的不断涌现将推动智慧企业、智慧政府和智慧社会的形成。在工业40中国版 《中国制造2025》的护航下,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驶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指日可待。 《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大创新治理书系》由陈潭等*。
在书中,作者从常识出发,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表达了很多“令人惊讶”而又让人深思的观点。 如果机器可以打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为什么还需要我们? 深度学习是学习人类做过(过去时)的事情的技术。 在陪伴老年人方面,迄今为止先进的机器人都不如狗做得好。 永生终将成为一种待价而沽或是可租可借的服务,就像目前的云计算服务一样。 当我们研究如何创建智能机器时,我们指的是真正的“智能”还是“以愚蠢的方式服务于人类的智能”? 机器人类化的计划尚未成功,而人类的机器化则成果斐然。 世界上还没有能创造另一个更高级机器的机器,是我们创造了更好的机器。 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图灵测试:种,使机器变得像人一样聪明; 第二种,使人变得像机器一样愚蠢。 …… 这是一本人人都可以看懂,并一起思考机器智能与自身生活关系的科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建的项目,有 万里长江桥 的美誉。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揭开了其神秘面纱,为读者全方位呈现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展示其建设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及光荣事迹,展现了苏联援建时期中国人民的团结协作与艰苦奋斗,歌颂了我国各行各业人民为我国建成工业大国不惜代价、勇往直前的精神,阐释了武汉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史上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了武汉长江大桥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科学精神等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德国提出的工业4.0风靡全球,成为全世界制造业共同关注的热点,中国也不例外。为了进一步探讨工业4.0,本书结合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从多个角度对此话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着重阐述了中国在工业4.0方面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我国工业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实现的方法和途径。阅读本书,就会对工业4.0有一个更直观、系统的认识。对于想轻松了解工业4.0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工业化经过了一个充满艰辛的历程。民国时期就是这一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主要由机械界与电工界前辈的口述资料与撰述资料组成。 上篇是王守泰等37位专家口述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清华大学机械系、中央大学机械系等机构的历史,以个案展现民国时期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研究与教育状况。 下篇是恽震忆述他所亲历的电工技术活动.包括开拓电工事业、建设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及其他机构、引进美英电工技术与资金、规划电工技术与工业等,展示了电机、电力、无线电等技术与产业的创业景象。 这些史料反映了机电行业的技术、事件、人物、问题以及社会环境,涉及技术转移、技术的本土化等问题。 本书附录部分收录了庄前鼎、刘仙洲、顾毓瑔、顾毓瑗、恽震等撰写的四篇文章
本书描述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船舶工业处在举步维艰、进退维谷的危急关头,船舶战线领导人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做出的 赶船下海,打进国际市场 的战略决策,带领船舶工人和企业突出重围,历经艰难险阻,赶超英、美、日、韩,终于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创造世界奇迹的艰难曲折的过程;讴歌了中国造船人不畏艰险、逆境而上、百折不挠、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船舶战线群体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惊心动魄气吞山河、悲壮恢弘的英雄赞歌。
本书以娱乐业为切入点,讲述了VR(虚拟现实)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着重讲述了 VR产业不断创新的企业、投身于VR产业从事技术创新的开发团队和个人,以及推动VR产业不断发展的商业人士。在这些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企业和个人的 下,VR产业已经逐渐走出娱乐领域,向医疗、救灾等领域挺进。其一路走来的创新模式及从中得到的启示将继续 着VR产业走向 广阔的未来。
作为新中国创业年代的前30年,迈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和挫折,外部障碍与国内问题常相交织,显见中国工业化道路具有特殊的困难及鲜明的个性。作者马泉山以四卷本 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 对这一历史进程重加梳理,不妨说,是探索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科的一个分支 新中国工业化史的尝试,只不过采取了回望录的形式。《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49-1978年综述)》是在前三卷即《中国工业化的初战 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49 195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的经济起飞实验 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58 1965)》(待出)、《中国工业体系的纵深配置 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66 1978)》(待出)分段论述基础上的综述卷。作者把当代中国工业化历史的研究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
《聚合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蓝海》内容简介:方兴未艾的Web2.0正在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权力转移”游戏,“聚合”成为其应用服务的重要思想和实现功能。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巨大,基于手机等终端上网的人数大幅攀升,随之带来的就是产业链合作模式的聚合。《聚合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蓝海》阐述了“聚合”如何构成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展的主旋律,打造出一条“聚合生态链”,并颠覆传统的相关专业的模式,为企业开辟新的蓝海。《聚合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蓝海》适合通信企业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及高校师生阅读。
《首都钢铁公司》是红色工业丛书的一个分册。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中国座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中国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中国Z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中国Z先进的高炉。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巨大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多种经营的集团公司。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夕为了首都环保搬迁转产。本书将基于丰富的史料揭开其神秘面纱,为读者全方位呈现首钢的发展过程;展示其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及光荣事迹,表现工人阶级在时代背景下的抉择,歌颂其为我国建成工业大国不惜代价、默默付出的匠人精神;阐释其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首钢蕴含的爱国主义、革
工业化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在七十余年艰辛的工业化赶超进程中,新中国走出了一条 特色的“中国道路”。本书以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为背景,以后发大国赶超型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为切入点,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央地关系和财政管理体制、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农业与农村体制等诸多维度对“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阐释。本书试图将当代中国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研究想结合,融历史视角与现实关怀为一体,对新中国大国崛起的历史条件和独特的路径选择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析。
本书主要研究能源在促进社会繁荣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大国兴衰和文明复兴产生的影响和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威胁,同时反思人类在无节制的能源利用过程中所引发的危机。书中集中披露了工业文明发展历史上曾发生过的重大事件、经典案例,以及其中值得人类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启迪人们努力摆脱对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盲目扩张路径的依赖,寻求可持续的、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
禹湘等*的这本《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实践与 创新》共分为四章,**章分析了开展国家低碳工业 园区试点的背景;第二章阐述了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 路线图设计;第三章总结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的 现状与前景;第四章介绍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的 典型做法。
本书主要研究在服务创新思想的影响下,构建制造业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体系的问题。全书共分9章,详细介绍了服务创新的理论基础、服务创新下研发项目管理模式、研发项目标准化、虚拟研发组织、风险管理、成本质量与进度管理、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支撑、供应链研发协同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企业应用实践构建了制造业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本书基本概括了目前对服务创新下研发项目管理研究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