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著名丛书一克莱顿法律丛书中的一本。它突破了一般公司法书籍的传统结构,分别以公司法的五大关键特征为出发点,以四种公亩]模式为样本,以公司法的中心关系为主要议题,具体分析了公司法应选择什么样的法律策略避免缺陷、发挥优点,从而平衡高级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公司控制者与非股东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总之,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而使本书具有很强的理论深度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本书语言简明干练、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是研究和学习公司法的学者和学生的参考书。
经济学与法律有何关联?假设立法者提议对待械抢劫者处以终身监禁,各种报刊评论文章会对立法者严厉打击犯罪的措施大加赞赏,宪法律师提出了禁用酷刑的问题。法哲学家开始思考其中的正义问题,一个经济学家则指出,对持械抢劫才处以同持械抢劫并致人死亡一样的刑罚是在鼓励罪犯杀死受害人。正是经济学这种切中要害的特点使它不仅被用于解释法律,而且有助于设计法律。 除了运用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广博知识,作者还援引了众多常识性的案例,为从经济学角度理解法律提供了生动的辩护。他以一种深入浅出的行文阐明了法律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在采用这种学生、律师和非专业人士易于接受的形式的同时,弗里德曼并没有以牺牲这些思想的学术性为代价。弗里德曼是表述此类富有争议性的理解法律方法的理想发言人。这种方法之所以存在争议,
新公司法一方面引入了大量已为各国和地区实践证明为成功的制度,如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一人公司、累积投票制、股东代表诉讼及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等制度。另一方面,新公司法完善了原公司法中的部分制度,如转投资、资本额、出资方式、股权转让、股东知情权等制度。为了使司法人员、执法人员及各类学习、研究公司法的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适用新公司法,本书对新公司法进行逐条释解。通过对新旧公司法条文的比较和分析,阐释每个法条的内涵和修改的原因和背景,旨在使读者更快、更深入地掌握新公司法。在内容上,本书按照新公司法条文的顺序,对其进行逐一释解。每个条文释解大体上包括三部分:本条主旨、本条释解和相关理论。本条主旨部分概括了法条的主要内容,本条释解部分较为详细和全面地对条文的内容进行阐释,相关理论
本书是“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之一,全书共分37个章节,主要对微观经济学之现代观点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预算约束、斯勒茨基方程、跨时期选择、消费者剩余、成本曲线、博弈论的应用、信息技术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是《证券市场法律丛书》系列之一。书中主要是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出发,涵盖了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基本方面和主要内容,特别是实际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证券公司的法律定位,论述了证券公司的概念与性质、历史演变、业务范围、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第二章证券公司的设立与管理,论述了证券公司的设立体制、设立条件与资格管理、证券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行为规范;第三章证券承销业务;第四章证券交易业务,论述了证券交易方式、证券自营业务和证券经纪业务;第五章和第六章论述了证券公司业务创新。本书旨在通过对证券市场法律的一些基本问题的阐述,为我国证券法制的健全提供科学的法理基础,提高证券法理论研究水平,普及证券法律知识,为证券市场规范、健康、高效发展服务。
中国企业将面临的不是经营风险,而是重大的税收风险。产生税收风险的主要原因——中国企业不会管税,将税收问题全交给财务来管理,放松了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导致了:1.老总在决策时不考虑税;2.业务部门做业务、签合同也不考虑税;3.财务在交税时又没人监管。这使企业的税呈失控状态,给企业带来重大税收风险。要管好税,首先要管好发票。发票是国家控制企业税收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财务做账、交税的主要凭证和依据。今年国家出台新的发票管理规定,从发票的印制、领购、使用、结报等各环节都做了大量修改。尤其是对发票违规使用和倒卖使用都加大了处罚力度,目的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企业如何使用和管理好发票?应该取得什么样的发票?发票如何填写?增值税发票如何抵扣?怎样辨别和虚开发票?等等诸多问题,宋洪祥主编的《企业发
本书相当于一本修正版或中国版的美国公司法教科书。 近代以来,中国法律制度的创新始终伴随着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引进、吸收和借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美两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两国法律人之间对彼此法律制度的兴趣也在不断加深。然而,由于社会制度与“法系”的不同,两国之间不但在法律制度上,而且在其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上都有相当大的差异。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中国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美国的公司法律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更为深入地理解其内在的思维方式及其相关的表达方式。本书为寻求了解美国公司法和公司法律师的中国法学生和律师提供了一个重要桥梁。本书在简要说明了美国的公司治理、公司所发行的证券以及公司兼并之类重大交易的同时,本书向读者介绍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公司法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