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由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经济学家诺斯等亲自审定,由出版社出版,是目前美国“新法制史”研究的一部功力深厚的学术代表著作。本书以清朝刑科题本素材为基础,从人口增长、商业化、财产权、交易成本以及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入手,论述18世纪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农村受市场经济冲击而来的社会变动,梳理18世纪中国经济与社会结构变迁中普通百姓的日常冲突,并运用诺斯理论等经济学原理研究法律问题,丰富了法律经济学思想,是经济史与法制史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新尝试,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步德茂是目前美国学术界研究中国法律史颇具实力的学者,长期致力于清代法律史、经济史的研究,是美国目前“新法制史”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丛》之《汉代田庄研究》一书主要包括了:田庄的类型与建筑、田庄居民关系及其社会地位、田庄内的其他依附居民关系、汉代田庄历史地位的定位、田庄居民的衣饰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实际上是一部论文集,并非专题性的实证研究专著,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是选取过去没有收入相关著作的论文汇编而成,也算是从某些方面对自己20年来从事近代史研究的一个回顾,反映了本人学术研究的发展轨迹。但有关近些年自己对一些相关课题的研究,包括对商会和其他新领域和新问题的探讨成果,在本书中的体现并不是很充分。全书主要收录了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期待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向纵深拓展、乡村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等30余篇研究成果。
《明清杭嘉湖社会经济研究》分为六编,从农业生产、封建土地所有制与经营方式、赋役制度、官私手工业、商业与城镇和资本主义萌芽等六个方面,用专题形式,系统地、全面地而又有重点地加以论述,显示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还尽可能对一些重大问题提出理论性的概括,足资同行借鉴和重视。
本书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下限,以棉纺织工业以外的一切近代工业为对象,着重考察日资杂工业(包括中日合办企业)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弄清其规模、性质和特点,探究其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优势以及采取的经营发展战略,探讨其在上海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而言,围绕以下问题加以考察。
《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史》对商人的那些事断断续续从源头写起,力争使读者了解我国商业文化历史真相,弄清“重农抑商”及“贱商”思想始末,还“诚商”、“廉贾”一个清白。书中引录了较多的原文,可能为你阅读带来不便。作者力争把《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史》做成有知识、有趣味、有故事、有惊奇,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普及性的商业文化读本。
对于何谓大事,很难界定,“仁者智者”,很难统一。本大事记以为不同层面的读者尽量提供较多信息为原则,尽力使读者通过大事记对近代海关史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之既可作为工具书来查,亦可作为中国近代海关史纲来读。由于中国近代海关的缘起与鸦片战争有关,故本大事记起止年代为1840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海关专史离不开中国近代通史,故本大事记也收录少量与海关史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中国近代政治史和外交史的史实。本书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海关档案资料及原海关编辑出版的书刊,尽可能全面地收录了对中国近代海关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大事,以及反映中国近代海关发展脉络的大事。
本书收录侨批文物馆藏叶和仁家族晚清年间(1882—1910年)侨批,含批信95件,侨批封5枚。全书以时间为序,彩色影印批信原件,以录文、简释,具较好的文献价值。读者从中可了解华侨华人在侨居国的生存状况、创业情况、经营模式等,更可从侨批中读出华侨爱国爱乡的精神。
户部银库是清代中央政府的国家库藏,每年收支规模约当其时全国财政岁出入总额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本书以大量详实的手档案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清代户部银库收入、支出、盈亏分析、以及库存变化。书中作者依据现存的银库黄册抄档、中国历史档案馆藏银库黄册原件及其他档案,对户部银库历年大进、大出及出入盈亏和户部银库历年结存银钱数据做出的统计,是全面反映清代户部银库运行状况的极其珍贵的手史料。
《随园史学丛书:战国秦汉经济问题考论》中,恒全将过去对秦汉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加系统化,不但将秦汉土地制度问题追根溯源到春秋战国时期,还把汉代的商品经济问题放眼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并考察,表现了一位历史学者研究中应有的宏观视野。同时,《随园史学丛书:战国秦汉经济问题考论》注意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的结合,通过全面占有史料,以史料自身显露的信息为基础,以实证分析解决问题,力求以材料说话,论从史出,不顾此失彼,不偏颇任何一方。在方法上,他坚持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纵向与横向比较等方法,且多处运用统计与表格的方式来印证新的论断。如运用天长纪庄木牍关于西汉东阳县《户口簿》、《算簿》资料,对汉代更役负担通过表格做定量分析,从而证实了西汉晁错所云之“今农夫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