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分别探讨了规制、道德规范与文化- 认知三大制度合法性要素及其对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尤其通过个案研究,深入剖析了道德规范与文化- 认知要素对制度合法性的重要意义。在田野研究中,作者观察到,超越个体层面的群体结构也对公共物品供给等产生影响。作者强调,普遍道德和群体结构为理解公共物品供给等集体行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有效克服 搭便车 等集体行动困境提供了新方案。
利益平衡是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宗旨。然而,条约规范显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中美经贸协议》等条约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人利益执法国际标准,弱化使用者利益执法国际规范。社会现实反映,“知识产权流氓”及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滥用知识产权执法程序,使用者利益缺乏有效救济,一些欠发达国家创新力下降。为了实现利益平衡,既要完善知识产权执法国际规范,更要强化使用者权执法国际制度。使用者权执法具有理论依据、法律基础和现实需求。我国可构建使用者权执法机制,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中掌握主动权。
本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专章论述,融合法学、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藏学等学科理论,采用多学科、多领域联合攻关的形式开展研究,描摹了全面推进依法治藏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梳理了西藏实施法律制度的变迁以及依法治藏历史进程,总结了依法治藏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对于西藏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在日本司法体系中,下级审判机构的判决已经相当“固化”,从中见不到法官的“独立性”——法官被“隔离”于社会生活之外,因此无法亲身了解市民的生活感受;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受到“控制”,因而导致了陈词滥调化的判决。这些司法的消极性一直以来饱受诟病,而要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就不得不分析日本法院系统内由司法行政 的“官僚化”人事安排。 “司法官僚”集团是法院的实权者,对法官的人事任命、调动和晋升,对审判的运行,对司法的解释等掌握着“ 强大”的权力,他们是法官中的“精英组人员”,是身披法袍的行政官。以 “司法官僚”为研究对象,新藤宗幸以内部视角观察日本司法行政体系的运行逻辑和司法官僚在整个司法制度中的角色,剖析了司法官僚的精英路线、法官人事系统,以及针对下级审判机构的“指导”等实际情况,并在此
不可否认,化学是最引人入胜的学科之一,而法医化学则是最能勾起大众好奇心的化学分支领域。在调查犯罪现场时,法医化学家总能从看起来空无一物的地方变魔术般地发掘出大量物证,如指纹、纵火及爆炸残留物和DNA。利用化学手段,他们还能鉴别出血液的主人和毒品毒药的身份。在本书中,读者将领略到法医化学家们的精彩表演和背后隐藏的化学原理。
《法德检察制度》是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法国和德国检察制度的专著。《法德检察制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对两国检察制度的历史发展、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组织体系、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职权、检察官制度作了全面、详尽、客观、准确的介绍。《法德检察制度》一书作者曾在法国、德国求学多年,精通法语、德语,为法国巴黎第五大学法学硕士(1996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1997年)、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博士(2005年),有着国际刑事法院预审分庭的工作经验,对法国、德国的检察制度了然于胸,作者扎实的法学理论、外语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保证了《法德检察制度》内容的准确与客观。
既有的对国有建设用地一级市场、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征收、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等问题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相对割裂的状态,忽略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土地储备制度已成为国有建设用地一级市场的运行机制,且在目前城市化加速发展、经济对建设用地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各地土地储备机构的收储来源主要依赖于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征收,而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入市则是农民试图打破国家对建设用地的垄断,争取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一种“压抑与抗争”。《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一级市场法律制度研究》将这些彼此紧密联系的问题置于建设用地一级市场法律制度这一研究框架内,从而得以从全域的视角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书研究了如何约束国家的土地征收权,探讨了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相关问题,以及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