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三卷,卷共5章,简要介绍了诸如法律和战争等基本概念,该卷集中讨论 战争的合法性 问题。他认为,根据自然法,任何人基于正当理由均可以发动战争。 第二卷共26章,该卷主要是万民法在国际层面的运用和分析;它看似只在少数章节论述到战争的原因,但其背后的法理均与战争、和平有关,实际上隐含着战争的原因及战争可能的避免与减少。第三卷共25章,该卷集中讨论战争中各种情况,不是战争的理由,而是战争所涉的程序如宣告等、战争中的权利如战俘的权利等、相关主体的行为对不正当战争手段的节制,如对战俘的态度及给予的待遇、毁坏敌方财产行为的节制、杀戮行为的节制、战后公民财产权的恢复等;同时对战争中的中立者、个人行为和交战双方之间及相关人员的诚信等都给出了精彩的分析和论述。
《法律的经济分析(第7版)(中文第2版)》是法律经济学领域为杰出和全面的著作。波斯纳运用以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价格理论等学说对美国的法律理论、法律史、宪法、财产权法、契约法、侵权法、刑法、反托拉斯法、劳工法、公司法、证券法、税收法、国际贸易法、法律程序规则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分析,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学术向导和成果总结,使《法律的经济分析(第7版)(中文第2版)》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法律经济学领域中为杰出的经典著作和教科书。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法律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进展,而且是我们学习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解决中国法律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法律的经济分析(第7版)(中文第2版)》第四版曾在国内出版,出版后即成为法律经济学领域的图书。此次引进原著第七版,译者在中文初版的基础上,按照
我国信托法律制度系从英美法系借鉴而来(并参考了某些大陆法系法域移植英美信托法的经验),主要是为了促进证券投资信托、资金信托等各类商业信托的发展。但在英美法上,商业信托法的发展是晚近之事,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等大陆法系法域继受信托法时,以英美普通信托法为蓝本,对后发的商业信托法关注不足,而商业信托在诸多方面不同于普通信托,由此造成了其信托法不适应于商业信托的局面。我国2001年《信托法》亦有此不足。信托法的不适应症,在司法裁判和交易实践中已有表现。本书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商业信托的特性,发掘商业信托法律制度的独特内容,以期完善信托法律制度,促进信托制度的运用。本书以商业信托和其他信托之比较、商业信托和公司等其他商业组织之比较为经纬,兼顾解释论与立法论,综合考察各国商业信托立法、司法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中国的“法律与人类学”研究经历了既相互区分又对话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有法学与人类学者的参与,也有历史学者、社会学者的参与,并且与政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历史人类学也有相通之处。在中国语境下所讨论的中心问题包括法律与情理、法治现代性反思、法律语境化、延伸个案方法,等等。适时分类整理这一跨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将会对降低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强化彼此知识和方法的互惠能力产生积极意义,也有助于形成认识中国问题的“法律与人类学”知识框架。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主要是依靠个人进取,但我们这些年的研究几乎都是以团队的方式展开。这主要是因为,法律方法论这一学科涉及的面太宽泛,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在哲学、逻辑学、修辞学、语言学、解释学和法学方面齐头并进。法律方法论对中国学人来说是新兴的学科,如果没有一批人在做,只靠单打独斗很难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很多思想包括对国外材料的解读,都需要一些人在争辩中达致理解。没有一个团队之间的相互鼓励,一个人很难说能走得很远。
本书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要义,是以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着重阐释了从国家治理体系到全体公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持有并遵循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理念和共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书内容重在考察如何让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成为一种规范性、引导性的新型文化,进而助力理性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
典型的英国上市公司拥有广泛分散的股权结构,并且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持有股份比例不足以决定股东投票结果的经理人经营。这种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模式不仅决定了英国公司治理论辩的基调,而且英国与其他大多数国家区别开来。 本书探讨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即通过追溯英国三百多年的公司历史,试图解释上市公司所有权如何与管理者控制权相分离。通过检讨从17世纪直到今天的事态演变过程,表明现代风格上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模式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铁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