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编研究述评、下编代表性论文精选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研究概况、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点研究问题与争议等。
袁雪编著的《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以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错误论和共犯论为理论基础,以共犯人的分工为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共犯认识错误分别进行研究,对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处理各种共犯认识错误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分别论证了具体相一致、犯罪构成形式要件相一致以及罪质相一致三种判断标准的合理之处和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主张应当以犯罪构成形式要件相一致作为适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处理共犯认识错误的判断标准。
宇宙作为一个整体,其统一性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一个世纪,在无垠的宇宙间也许只是一个瞬间,而人类文明史上,却足以使沧海变成桑田。国际犯罪——作为穿越这一时空的妖魔仍在整个世界游荡,交光叠影,扑朔迷离,其蔓延速度之迅猛,活动领域之广泛,危害程度之严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害。 《晋书》云:思危所以求案,虑退所以示进,惧乱所以保治,戒亡所以获存。如何有效地预防与控制21世纪的国际犯罪,更好地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政法机关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书试图将理性分析和案例解析相结合,对国际犯罪的概念、类型、现状、特征、危害等,进行仔细地甄别和认真地剖析,从而分析预测了国际犯罪的衍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指出了有效地遏制和消除国际犯罪滋生、蔓延的
目的犯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某种特定目的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该目的要么有助于明确犯罪故意的内容,使此犯罪故意能够很容易地区别于其他犯罪故意,要么能够对犯罪行为的法益侵害性产生影响。断绝的结果犯的目的是直接故意的内容;短缩的二行为犯的目的是故意之外的主观超过要素。对目的犯的研究必须采用类型思维方告。不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不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限制解释;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目的性限缩。
本文丛以通过答辩的刑法学博士学位论文为选题范围,从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并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论文加以编辑出版。从论文的选题和内容来看,作者或者是对刑事法中前沿问题的系统分析,论证严谨,见解独到;或者是对传统理论的深刻挖掘,论涉古今,言及中外;或者是对外国刑法理论的专门研究,援引西土精华,璧合本土资源;或者是对某一理论的中外比较,两两相互对照,取其精去其糟,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容低估。固然,这些论文看起来或许还有些青涩与稚嫩,许多观点也可能还值得商榷,但每一篇论文都闪烁着作者思想的火花,同时浸透了导师的心血,因而值得一读。并且,我们真诚欢迎读者对论文提出批评,因为认真而负责的批评,正是作者得以进步的阶梯、学术得以繁荣的途径。
犯罪和社会秩序都是刑事法学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传统主流犯罪学大多将研究重点集中在犯罪事实和犯罪所涉及的个人的各个层面。但对犯罪的研究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宽,一个必要的视角是从整体上来观察和思考犯罪与社会的关系。就犯罪的社会后果而言,其对社会的危害仅仅是犯罪对社会功能的一个方面。早期社会学大师迪尔凯姆(Durkheim)在其著作中开创性地提出犯罪有促进社会整合的“正”功能这一命题。这一社会功能论的视角有助于全面地研究犯罪对社会体系造成的全部后果。 本书继承迪尔凯姆(Durkheim)的犯罪功能命题,对其进行概念和逻辑上的扩充和发展,除犯罪的社会整合功能外,作者进一步提出四项功能,即:犯罪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犯罪对司法执法状况的影响;犯罪对社会生活综合满意度的影响;犯罪对人们未来社会生活预期的影响。同时,新
近年来,金融犯罪因其极高的犯罪黑数和定性难、取证难、抓捕难、追赃难等问题成为侦查工作的难点。刘燕著的《金融犯罪侦查热点问题研究》以侦查为视角、以案件来源和取证为重点,探讨侦查实践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金融犯罪侦查中的刑事政策、刑民交叉、行刑衔接、涉案财物处理及网络金融犯罪等。《金融犯罪侦查热点问题研究》从侦查实践中的问题出发,偏于理论去探讨其学理分类、外在表现和本质成因等论题,进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金融犯罪侦查热点问题研究》可供从事金融犯罪研究的学者参考。
《犯罪心理学》自2004年出版以来,至今已经重印6次,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此次修订,除了完善原有的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犯罪动机、犯罪人格、不同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分析、各种犯罪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学应用技术、罪犯心理矫治等内容外,还增加了流动人口犯罪心理分析,罪犯描绘技术,变态性犯罪、恋物性偷窃癖、纵火犯的心理动机分析等内容,理清了多导测谎技术的概念,并在相关章节介绍了 外出现的重大疑难案件,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 《犯罪心理学》(第二版)一如既往重视注重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在犯罪领域中的运用和犯罪心理学实证研究资料的采集,并对近年来犯罪心理学理论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影响较大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各章设有专栏,以帮助读者理解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书既可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十周年院庆丛书:测谎技术教程》主要内容包括:科学还是伪科学?历史的回顾、备受关注的测谎技术、科学还是伪科学?测谎的早期探索——神裁法、所罗门式的测谎尝试、科学主义思潮下的测谎技术
在与恶魔的较量中,犯罪心理专家目光如炬,不放过蛛丝马迹,通过犯罪心理分析洞察对方的内心活动。本书精心挑选出近20个骇人听闻的惊天要案,为读者详细介绍犯罪心理专家的独门秘籍,呈现真实的犯罪心理画像,帮助读者远离犯罪分子的侵害。
提到犯罪心理学,你可能会想到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可能会想到电影《沉默的羔羊》,可能会想到美剧《犯罪心理》。它们都对犯罪人及其犯罪心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绘,也许你因此对犯罪心理学发生了兴趣。相对来说,真实的犯罪心理学所包含的内容 广阔、 丰富,也 具有实用性。 犯罪人为什么做出犯罪行为?他们深层次的犯罪原因是什么?他们都是十恶不赦的吗?我们该如何看待不同的犯罪行为,如何看待不同的犯罪人,以及遇到犯罪后该如何保护自己?这些是本书将为你讲述的。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有趣,严谨,具有实用性,你将在阅读完本书后对它有一个 加完整的认识,这也是本书 重要的写作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