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论》被视为犯罪学的奠基之作,在现代法学体系中,《犯罪人论》将犯罪者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客体,从生物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科学理性地分析犯罪人群及其行为,力图从客观上掌握犯罪行为与犯罪者生理和精神上的关联,从而促使犯罪学这一新的学科体系产生。《犯罪人论》在西方犯罪学界久负盛名,于2000年由黄风教授翻译引进到我国出版,曾得到再版。本次由黄风教授对翻译重新修订,授权我社出版。
犯罪学(criminology)是一门在国外产生的重要学科。犯罪学研究的重镇一直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犯罪学研究要想得到大的发展,必须很好地吸收全人类犯罪学研究的精粹。美国等其他国家犯罪发展的成功历史也表明,翻译国外的重要犯罪学书籍,是发展本国犯罪研究、提升本国犯罪学水准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公安大学出版社一直将犯罪学作为重要的出版方向之一,此次将《犯罪学名著译丛》介绍给广大读者,也是致力于发展中国犯罪学事业的重要举措。 收入本《译丛》的著,主要是根据下列标准来衡量的:一是犯罪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二是获得过重要学术奖项的;三是统计研究表明被广泛引用的;四是与中国犯罪学的发展关系密切的。 本《译丛》是一套开放的丛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尽可能多地把犯罪名著翻译过来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学研究总整理文库”之一,全书共分上下两个篇章,主要对故意伤害罪专题进行了整理,具体内容包括《故意伤害罪的犯罪类型初探》《伤害罪若干问题探究》《论胎儿生命利益的刑法保护》《对重伤害若干问题的探讨》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是美国乃至西方刑事法学界的著名作品,影响非常广泛。犯罪被害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迄今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而《犯罪被害人学导论》自出版后却不断再版,自1984年首次出版后,不断加入新的资料和数据,本书已为第6版,并还在更新之中。这一方面说明了犯罪被害人学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充分显示了本书举足轻重的学科地位。 纵观全书,本书内容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内容全面,时效性强。本书不仅包括了犯罪被害人学的所有基础研究内容,还涵盖了当今美国犯罪被害人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 ●资料丰富,真实可信。本书采集和分析了大量来源可靠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使得作者的分析有理有据,也为读者深入了解美国社会刑事治安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阐述客观公正,分析发人深省。本书对有争议内容一概
本书是关于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专著,书中包括了: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特征、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与方式特征、未成年人犯罪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犯罪学在国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犯罪学学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以建立。我校从1982年开始开展这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1984年首次在本科生中开设犯罪学课程。1985年编写了《犯罪学大纲》,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于1989年主编出版了《犯罪学》本科教材,并在于1993年第二次出版。这本教材确立了犯罪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于1997年在原有犯罪学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和出版了《犯罪学教程》这本教材,完善了犯罪学的理论体系,并在施教和实践中受到学生和读者的好评。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领域的扩大,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社会治安和犯罪现象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特点,犯罪学理论研究也不断向前推进,犯罪学理论进一步成熟。《犯罪学教程》经历了十年的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
一个普遍的假设认为心理学存在许多缺陷而不适合用于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从业者描述他们自己是经受过严格训练的,像物理学家或生物学化学家一样采用这类“硬”科学同样的调查方法。当其他社会研究学科已经着手新的研究范式时,他们依然谈论行为并且进行控制下的实验。心理学被认为或多或少只在人们自身内部寻找他们行为的原因,并被认为如果不是有意拒绝诸如社会条件或政治力量等外部的环境因素,就是忽视了它们。这已经被认为是心理学本身固有的保守姿态(见Lillyetal.,2002)。心理学与生物学和医学有着很近的联系,并将犯罪看成是一种病态。心理学家使用老鼠、鸽子、大学生和其他外国人进行实验,他们在一些相当有限的抽样样本和奇特调查的基础上得出大量结论。在一些实验中,他们让人们待在黑屋子里并戴上一种能让所看到的世界上下颠倒
在章中,我们将着重探讨被害人以及被害过程,其中包括犯罪对被害人产生的效应;该章也涉及被害人回应被害过程的各种方式。同时,我们也会简要评论被害人学文献中所讨论的一些主要问题。本章将始终考虑从总体上甄别对以被害人为中心的路径形成挑战的各种问题。 在第二章中,我们会将重点转向以被害人为中心的决策。在该章中,我们将首先考察两种以社会福利为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刑事司法制度而运行的措施。其中种涉及对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给予国家补偿的规定;第二种则包含了被害人援助方案。以被害人为中心的政策回应与恢复性司法具有相同的“损害救济”目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与恢复性司法观念相互协调,即使它们既不像后者将重点放在犯罪人对被害人承担的个人责任上,又不涉及一个包容性的决定程序。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
本书所研究的许多问题都是环境犯罪学界和环境刑法学界探索不多但又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例如,作者认为, 由于在我国的司法资源还非常有限的现实背景下,环境刑法采取何种环境观,直接关涉环境犯罪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成败,而学界虽然已经认识到环境刑法所采环境观对于刑事司法过程有着极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相关的深入研究仍然不够;学界还存在着照搬环境伦理学基本观点的问题,认为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当然适用于环境刑事法学领域,这实际上是一种值得商榷的做法。作者主张在刑事法中应当提倡共进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这种环境观认可人类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双重优先性,主张通过合规律的实践活动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共同持续发展。再如,作者认为,我国刑法通说观点一般将我国刑法的目的概括为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相结合。
本书特邀 立法机构—— 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的立法专家组织编写。《反有组织犯罪法》于2021年12月24日通过,于2022年5月1日施行。本书详细讲解我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对总则、预防和治理、案件办理、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 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处理、 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的规定。本书通过提炼《反有组织犯罪法》的条文主旨、进行逐条解读的方式,帮助读者及时、准确地理解本法的立法原意。并且,此书附有该法草案说明、历次审议报告等立法资料,是 立法机关法律释义的标准、专业文本。
《护理专利申请策略》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科研需求出发,介绍了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及护理专利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对如何发现护理问题并解决问题、专利授予条件、专利文件撰写、专利申请及产权归属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的广大护理人员提供了一本贴近临床护理实践的、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入门参考书。《护理专利申请策略》总结了写作团队多年的专利撰写和申请实践经验,引入大量护理案例,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专利法律制度资料,解决了护理人员在专利书写和申请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不同领域、教育背景的护理人员可根据各自的需求选择进行重点阅读。
犯罪论体系也就是犯罪构成体系,是我国当前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书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阐述了英美法系犯罪构成体系的程序性特征,并对我国目前通行的耦合式犯罪构成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反思。本书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对犯罪构成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既有对各种犯罪构成体系的整体评价,又有对各个构成要件的具体分析,是我国在犯罪论问题上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法学研究、学习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有兴趣的人士阅读。本课题得到了北京大学“985”项目二期经费的资助。
本书以翔实丰富的史料阐明清朝帮会退化为旧中国黑社会的历史过程特点、规律和原因;以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及其各个阶段做了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对今后发展的趋势作了预测。并在对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现阶段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和中国先进阶段有组织犯罪的各种形态。阐述了我国队和社会性质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的战略策略、方针政策和战术措施。
随着我国律师制度的恢复与发展,律师业务范围越来越宽,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律师,早已不仅仅是“打官司”的代理人,更在国际法律服务市场、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都律师行业已步入一个规范化长足发展阶段,同时不断创新和突破,引领全国同行业发展。由北京市律师协会主编的《北京律师业务指导丛书》一共有十二卷。《军事犯罪案件律师辩护指引》是其中的一本。通过本套丛书,在律师业务的众多领域,汇集了北京律师的业务成果,总结了北京律师的执业经验,反应了北京律师的专业钻研,体现了北京律师的职业精神。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犯罪类型,其的一些犯罪行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本书国内法学界,首次就聚众犯罪的基本问题和若干常的聚众犯罪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本书简要介绍与众犯罪相关的群体事件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探讨置聚众犯罪事件的策略和原则;通过论述聚众犯罪概念、特征、分类、客观方面等,对聚众犯罪进行比研究,明确了聚众犯罪的范围;深入分析了聚众犯罪为人刑事责任的承担、停止形态及转化犯等理论问题重点论证了聚众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转化犯中的名确定、罪过形式、责任主体、责任承担、民事赔偿、首等疑难实务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本就常见的聚众犯罪类型进行细致全面地分析和论证详细研究了这些具体个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并重,对其中疑难问题进行了研讨,为司法实践部门处理众犯罪提
本书在坚持传统现场勘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勘查工作实务中的突出问题,以侦查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需求和依法治国对诉讼活动的高标准为导向,布局全书框架和内容。全书从现场及现场勘查的一般原理出发,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