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5.9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侦查策略与措施
    •   ( 236 条评论 )
    • 郑晓均蔡艺生 /2021-03-3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侦查策略与措施》教材,是西南政法大学侦查学院的专业骨干课程,是本科、研究生的必选教材,也是实战部门的参考用书。该教材已经入选西南政法大学校级规划教材。该教材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侦查策略的基本内涵和案件侦查中策略的运筹模式和思维。通过研究策略行为,达到以下目的。 (一)构建侦查思维 (二)围绕侦查措施的使用,构建相应的运用思维和运用方法,为案件侦查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各类侦查措施的具体运用方法 (一)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类侦查措施的具体运用方法 (二)侦查职能部门规定的各类侦查措施的具体运用方法 (三)案件侦查中的各类新技术手段的具体运用方法,包括大数据侦查措施等。

    • ¥63.4 ¥88 折扣:7.2折
    • 现场勘查
    •   ( 244 条评论 )
    • 倪春乐 /2020-09-30/ 知识产权出版社
    • 《现场勘查》重点从学科理论建构的高度阐述现场勘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按照学理与法理并重的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学科整体联系的方法,在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现场勘查的基本方法,着眼于现场勘查技能和刑事司法一体化意识的培养,力求开阔视野和拓宽思路。 本书既可作为教材,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可供公检法司部门在实践中参考。

    • ¥56.2 ¥78 折扣:7.2折
    • 故意伤害罪专题整理
    •   ( 224 条评论 )
    • 王志祥杨莉英 编著 /2010-1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学研究总整理文库”之一,全书共分上下两个篇章,主要对故意伤害罪专题进行了整理,具体内容包括《故意伤害罪的犯罪类型初探》《伤害罪若干问题探究》《论胎儿生命利益的刑法保护》《对重伤害若干问题的探讨》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32.4 ¥45 折扣:7.2折
    • 犯罪的一般理论
    •   ( 279 条评论 )
    • (美)戈特弗里,(美)赫希 著,吴宗宪苏明月 译 /2009-09-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犯罪学(criminology)是一门在国外产生的重要学科。犯罪学研究的重镇一直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犯罪学研究要想得到大的发展,必须很好地吸收全人类犯罪学研究的精粹。美国等其他国家犯罪发展的成功历史也表明,翻译国外的重要犯罪学书籍,是发展本国犯罪研究、提升本国犯罪学水准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公安大学出版社一直将犯罪学作为重要的出版方向之一,此次将《犯罪学名著译丛》介绍给广大读者,也是致力于发展中国犯罪学事业的重要举措。 收入本《译丛》的著,主要是根据下列标准来衡量的:一是犯罪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二是获得过重要学术奖项的;三是统计研究表明被广泛引用的;四是与中国犯罪学的发展关系密切的。 本《译丛》是一套开放的丛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尽可能多地把犯罪名著翻译过来

    • ¥43.2 ¥60 折扣:7.2折
    • 犯罪行为与心理(第2版)
    •   ( 188 条评论 )
    • (美) 卡塞尔,(美) 伯恩斯坦著,马皑户雅琦 主译 /2015-11-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主要是从五个角度探讨犯罪的起源、特征和后果,分别是:一、犯罪和少年司法制度;二、犯罪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根源;三、犯罪的本质;四、犯罪的受害者;五、犯罪的惩罚。本书还探讨了精神疾病、刑事和少年司法制度、刑罚方式以及受害者权利运动如何影响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给罪犯、受害者个人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

    • ¥47.5 ¥66 折扣:7.2折
    • 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问题
    •   ( 54 条评论 )
    • 王若思 著 /2022-09-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首先界定了结果加重犯的规范构造,明确了我国刑法典中结果加重犯的存在范围。之后运用动态的责任主义观点,提出在实质责任论的背景下,危险性理论能够解释结果加重犯存在的合理性。进而探讨结果加重犯成立的限定规则,提出应当在客观归责和主观归责的分析之后运用 全等审查阶层 理论判断因果历程偏离情形的归责,并对结果加重犯的未遂以及共同犯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结果加重犯的司法认定,对本书提出规则的可操作性予以检验。

    • ¥68.5 ¥89 折扣:7.7折
    • 测谎技术教程
    •   ( 71 条评论 )
    • 郑红丽 编著 /2015-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全书共13章,第1章为“科学还是伪科学?历史的回顾”,第2章列举说明了日常生活中的说谎,第3章分析了说谎是什么?第4章说明什么是测谎技术?第5~7章进一步进行非言语行为分析、言语行为线索分析、陈述内容分析技术,第8章提出了仪器测谎——Polygraph,第9章进一步说明Polygraph测谎的实施,第10、11章阐述了提问技术和评图技术,第12章说明了测谎结论的证据可采性,第13章专门阐述认知神经科学测谎。

    • ¥30.6 ¥36 折扣:8.5折
    • 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   ( 453 条评论 )
    • 刘邦惠 /2020-04-01/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犯罪心理学》自2004年出版以采,至今已经重印6次,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此次修订,除了完善原有的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犯罪动机、犯罪人格、不同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分折、各种犯罪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学应用技术、罪犯心理矫治等内容少,还增加了流动人口犯罪心理分听,罪犯描绘技术,变态性犯罪、恋物性偷窃重要、纵火犯的心理动机分析等内容,理清了多导测谎技术的概念,并在相关章节介绍了国内外出现的重大疑难案件,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 《犯罪心理学》(第版)一如既往重视注重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在犯罪领域中的运用和犯罪心理学实证研究资料的采集,并对近年采犯罪心理学理论对我写刑事司法实践影响较大的两个问题送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各章设有专栏,以帮助读者理解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 ¥28.1 ¥39 折扣:7.2折
    • 犯罪既遂问题研究(京师刑事法文库)(京师刑事法文库(42))
    •   ( 105 条评论 )
    • 徐光华 著 /2009-05-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根据犯罪进展的不同区分犯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在此基础上区别量刑,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当然要求。但何谓犯罪既遂、其标准是什么,并不是刑法理论与实践中已经明确了的问题。 本文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完成并非犯罪人的主观目的的实现,也非自然意义上的行为的完成,而是体现立法者立法意图的犯罪完成。第二部分,犯罪既遂的范围。第三部分,犯罪既遂的类型。该部分结合不同的犯罪类型,指出了犯罪完成的具体标志。第四部分,犯罪既遂与刑法相关问题。就犯罪既遂与刑法中的相关问题如结果加重犯、共同犯罪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18 ¥25 折扣:7.2折
    • 犯罪既遂新论
    •   ( 33 条评论 )
    • 王志祥 著 /2010-06-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对于犯罪既遂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在体系结构上共分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是: 章就犯罪既遂的概念、犯罪既遂的存在范围、犯罪既遂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以及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的设置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犯罪既遂是指行为在成立犯罪的基础上进展到法定完成状态的犯罪形态;犯罪既遂存在于一切罪过形式的犯罪之中;犯罪既遂是犯罪成立的形态之一;犯罪既遂的判断不能脱离犯罪构成;犯罪既遂条件属于犯罪构成要件;刑法分则中的具体犯罪以犯罪既遂为模式予以设定。 第二章就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刑法理论中三种争议观点的述评,提倡犯罪构成客观要件要素齐备说。 第三章、第四章就基本犯的既遂形态进行了讨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根据既遂的犯罪构成中是否包括结果要素,

    • ¥24 ¥32 折扣:7.5折
    • 犯罪社会与文化/法意丛刊
    •   ( 1 条评论 )
    • 许章润 /2003-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收录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塞林的经典之作。马氏对美拉尼西亚和特罗布里恩的初民生活作了个案研究,以令人信服的手资料,对这两地的初民生活、习俗规则、法律制度作了新的揭示。塞林对美国移民社群和本土居民的犯罪现象作了社会、文化、心理、伦理层面的探究和比较,使人们对犯罪问题有了一个实证性的认识。

    • ¥9.1 ¥13.8 折扣:6.6折
    • 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
    •   ( 1164 条评论 )
    • (美)特维 著,李玫瑾 等译 /2005-04-01/ 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试图建议一个参考课本用于犯罪心理画像演绎方法的应用。它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核心观念的同时,能十分清晰和形象地对这种方法加以介绍。此外,另一个目标是,建立刑事物证、行为证据和犯罪心理画像之间联系的牢固基础。 本书的内容共有28章,分别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的历史,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方法,还有如何从犯罪现场、证据、伤害形态、被害人、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犯罪人特征等角度进行犯罪心理画像。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对一些常见案件类型如杀人、强奸、变态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心理画像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还专设一章用于论述“心理画像作为一门职业”所需要的严谨态度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审慎和严肃的态度。

    • ¥63.4 ¥88 折扣:7.2折
    • 承继共犯研究
    •   ( 11 条评论 )
    • 任海涛 著 /2010-09-01/ 法律出版社
    • 任海涛(1978—),男,黑龙江绥化人,汉族,1999年、2003年、2006年分别获吉林大学法学学士、刑法学硕士、刑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刑法学方向),2009年博士后出站,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刑法学。在《刑事法评论》、《中国刑事法杂志》《刑事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 ¥14.5 ¥17 折扣:8.5折
    • 量刑规范化案例指导
    •   ( 133 条评论 )
    • 黄尔梅 编 /2012-05-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精选了54个经典案例,共分为五个部分:部分,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案例;第二部分,调节基准刑和确定宣告刑案例;第三部分,适用量刑情节案例;第四部分,常见犯罪量刑案例;第五部分,二审改判案例。本书从以上五个部分对量刑规范化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对加强量刑规范化工作的指导,确保量刑指导意见的正确实施,提高量刑规范化的办案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 ¥35.5 ¥45 折扣:7.9折
    • 犯罪分层研究——以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意义为视角
    •   ( 32 条评论 )
    • 叶希善 著 /2008-05-01/
    • 犯罪可以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层。犯罪分层在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犯罪层次实行区别对待,重重罪,轻轻罪,有利于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通过犯罪分层,可以统一“大刑法”体系,有利于实现刑事法治。通过犯罪分层修正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等罪刑规范,有利于刑法体系内部协调。把死刑限制在“严重犯罪”层次,有利于控制死刑。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犯罪分为微罪、轻罪、次重罪、重罪(包括重罪和一般重罪)四个层次。

    • ¥27.8 ¥33 折扣:8.4折
    • 犯罪形态研究精要(全两册)
    •   ( 1 条评论 )
    • 吴振兴 主编 /2005-03-01/ 法律出版社
    • 犯罪形态在研究范围上是相当广泛的。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中几乎已经约定俗成的即有几十种。这些犯罪形态中大多是常见的,而且如前所述国内有些学者对有的常见性犯罪形态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集中收集的文章大多是关于常见性犯罪形态的研究。还有少部分犯罪形态,国内外刑法学界研究较弱,如以是否危及国家安全为标准而划分的国事犯、常事犯、混合犯等;以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为标准而划分的目的犯、倾向犯、表现犯等。本文集中对于非常见性犯罪形态的研究文章虽有收录,但数量较少,如不能未遂犯、复行为犯的研究。这固然与国内外的理论研究现状有关,也因有的犯罪形态作为研究论文尚嫌题目过小。除此而外,本文集中收录的还有一定数量的叉章.是以我们自己概括出来的一些犯罪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如过当犯、假想犯、不适时犯、过限犯

    • ¥27 ¥36 折扣:7.5折
    • 中国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研究
    •   ( 23 条评论 )
    • 吴殿朝 著 /2010-01-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吴殿朝博士所著《从天之骄子到阶下囚:中国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研究——基于“社会腱”视角的分析》一书,运用理论文献与中国现实案例说明天之骄子为何沦为阶下囚。吴殿朝博士在致力于这一项工作时,一个特别之处是将法学、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基本分析框架相结合,因此他建立的理论模型既有教育学的特征,又有社会学的色彩,这是对法学研究的一大贡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智商、高素质与高层次一直是这个群体的特征。然而,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屡屡出现大学生因触犯刑律而成为阶下囚甚至死刑犯。对此,人们义愤填膺,强烈质疑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我们的大学怎么啦?我们的高等教育生病啦?其实,大学生为何会走向违法犯罪之路?其内在的机理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诉诸情绪的冲动。在

    • ¥18 ¥22 折扣:8.2折
    • 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研究
    •   ( 25 条评论 )
    • 毛玲玲 著 /2009-10-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借鉴了“刑事一体化”研究路径,将证券市场的刑事责任问题置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资源环境中进行考察,研究证券欺诈犯罪滋生、繁衍的土壤。采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以本土的制度资源环境作为对证券市场刑事责任问题进行研究的背景,结合证券市场的宏观背景、行为背景和专业特点,对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与适度性进行考察。其次,结合了公司法、证券法的学科知识,对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剖析,以探讨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的合理架构。

    • ¥18.1 ¥23 折扣:7.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