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里科 菲利(Enrico Ferri,1856-1929)是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学家。他与龙勃罗梭、加罗法洛(Baron Raffaele Garofalo)被誉为 犯罪学三圣 ,是刑事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菲利的主要著作《刑事实证学派》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坚持犯罪现象的决定论,不承认古典学派信奉的 自由意志论 ,基于有效的社会防卫目的,致力于 对罪犯的犯罪行为和社会两方面 的研究。菲利在 犯罪社会学 这一概念下,将刑事科学组合成一个体系,对犯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构建了自己的犯罪学思想体系。 《实证派犯罪学》一书汇集了恩里科 菲利于1901年4月22日、23日和2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三次讲演的讲稿。虽只有短短四万余字,却是菲利刑法学说和犯罪学理论的高度浓缩。
在犯罪、推理小说领域,英国作家人才辈出,从柯南 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到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波洛,再到近年来被誉为英国受欢迎的女性犯罪作家薇儿 麦克德米德,推理小说的类型与题材随着技术、时代变革日新月异,但无论小说中的犯罪手法如何高超、犯罪案情如何错综复杂, 推理小说都是依据真实犯罪鉴证科学的发展而延伸的,从犯罪现场到法庭鉴证,鉴证科学的主旨至今未变 即一个犯罪现场、一具尸体或者是一根头发,都能解开事实的真相,展现司法公正。 本书是一部讲述犯罪现场分析和法庭鉴证科学的非虚构作品,完整记录了英国两百年犯罪鉴证的发展史。作者通过对鉴证科学发展的研究梳理,将刑侦过程中的法证科学分门别类,例如犯罪现场调查、毒理学分析、犯罪心理学分析等等。此外,作者结合对业界*专家采访、著名案件分析以及
倪铁编著的《中国侦查体制演进研究--基于现代诉讼法治的视角》分为上、下两编总计十九章,分别从“侦查”语词演进研究、中国传统侦查体制演进研究以及中国现代侦查体制演进研究这三方面内容展开探讨。本书具体篇章安排包括“侦查”语词演进、中国传统侦查体制运作准则、中国侦查体制的初创、中国侦查职官体制演进、中国侦查管辖体制演进、侦查启动体制演进、侦查启动领域中报案体制演进、侦查启动领域中自首体制演进、中国侦查技术体制演进研究等。
近二十年来的西方国家,在犯罪学与犯罪控制的策略上,正在日益成为犯罪统计学和管理犯罪学的领地,以此计算出危险族群的分布区域、易犯罪的时间以及统计哪些释放者再犯的可能性,由此使得监狱正在进入仓库化管理的时代。本书的作者从欧洲的观点对于这种犯罪控制的工业时代进行了梳理,也提出了批判,指出在以经济模式看待和控制犯罪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文化的作用,如果社会没有仁慈和宽容,重刑的刑事政策只能把更多的人送到监狱,而社会问题并没有解决。本书是一本系统阐述犯罪学和监狱学前沿理论的著作,对于国内读者来说,许多知识和观点都令人耳目一新,更为可贵的是,本书并没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自负与傲慢,而是充满了对数字式控制和工业式管理的反思。
阮惠风著的《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监测与控制实证研究》以云南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个案深度访谈为辅,兼以参与式观察(本文主要是指暗访)及座谈等多种方法,尝试以社会控制论为理论视角,对云南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形成的内在机制与治理方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研究。
本书共分六部分:导论部分犯罪动机与死刑适用的研究意义、现状及思路进行介绍;*章,犯罪动机在死刑案件中的存在,主要介绍犯罪动机的概念及分类、心理学分析、刑法学意义;第二章,犯罪动机影响死刑裁量的根据,主要介绍其理论根据及法律根据;第三章,犯罪动机与故意杀人案件的死刑适用,包括对故意杀人案件、严重危害法律秩序性故意杀人案件、民间矛盾纠纷激化性故意哈人案件死刑适用情况的分析;第四章,犯罪动机与毒品犯罪案件的死刑适用,包括依法应予从严惩处、从宽处罚的毒品犯罪案件的死刑适用;结论部分对全书进行梳理,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为读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权威。” 侦查机关公正执法办案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没有公正执法,就没有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就无法实现中国梦。 大众传媒履行着宪法赋予的舆论监督职能,对侦查机关及其民警坚持公正执法的实践做了大量生动的报道,为侦查机关推进公正执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有效地推动了司法公正。 当前,我国的刑事侦查工作面临着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和人权保障日益完善的双重挑战。而伴随着公众知情权的强烈需求,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大众传媒无孔不入地介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传媒对侦查活动的报道、监督以及所引发的社会、法律问题也备受关注。传媒
关于如何阻止暴力犯罪方面,美国研究出科学的知识,但是对这些知识的使用却很少。本书阐述了如何运用新知识和有效的实践方法降低超高的杀人率、交通死亡率、毒品使用过量率、监禁率,同时减少纳税人用于警务和监狱的花销。本书为不同层次的领导者们提供了减少暴力犯罪的具体事例和措施,重点论述如何通过革新警务和矫正方式来减少犯罪和再犯,同时减少刑事法庭;本书还给出了一些帮助年轻人避免误入歧途从而慢慢走上犯罪道路的项目建议。此外,本书重点论述了阻止暴力的方法,认为预防犯罪首先是能够预防暴力犯罪;论述了前摄性犯罪预防更省钱,而抑制犯罪的执法要昂贵得多;解释美国的犯罪趋势是和其他相对富裕民主的国家相对比来展开的,而不是孤立地论述。
《定量犯罪学:从描述到控制的探索/公安院校知名教授学术文库》是一部探讨犯罪定量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学术著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出了犯罪因素空间理论,给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法,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定量犯罪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创新。也就是说,将犯罪研究建立在因素空间基础上,从犯罪因素发现到犯罪因素分析,通过犯罪背景空间得到犯罪大数据挖掘的基本路径,为犯罪研究的人工智能奠定了有价值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方法。因此,从学术上来看,《定量犯罪学:从描述到控制的探索/公安院校知名教授学术文库》具有深远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应用意义。 《定量犯罪学:从描述到控制的探索/公安院校知名教授学术文库》适用于犯罪学研究者与学习者,特别适用于热衷定量犯罪学的读者研究与使用,也适用于
夏尼、汤普森编著的《犯罪制图案例分析--实践与研究》通过提供真实案例、实际问题解决方案以及用于智能警务和犯罪预防的*技术对犯罪制图近年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展示。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版发行了一些以犯罪制图为主题的著作和书籍,并且这些书籍对目前应用于犯罪制图方面的技术、方法已经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但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总结犯罪制图在各国应用的现状进一步对现有的成果进行补充。
这六十部作品,刻录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西南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出的一种声音、沉淀的一种思考,与时人共鸣,更让后人知晓并体悟一代又一代西政人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福祉,负责任地思考过什么、呼吁过什么。这是西南政法大学为建校六十周年所提交的一份学术答卷,也是西政人为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献上的累累教研果实和片片赤诚之心! 我们真切地期待着学术界对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文库进行庄重批阅。更真切地期盼当下和未来的读者们细细品味、神思交游,一同探索、领悟中国法学教育、中国法治建设、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正道!
《犯罪论体系研究》旨在与中国现行《刑法》良好契合,而建构了“两要件二阶层”犯罪成立模型。传统犯罪构成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初由苏联引入,当时我国尚未制定刑法典(新中国部《刑法》于1979年制定)。《犯罪论体系研究》遂以1997年修订的现行《刑法》为标的,以《宪法》的保障人权条款、党和国家刑事政策为指导,构建新的犯罪论理论体系,为司法者评判犯罪提供了便捷的理论模型。“两要件”理论与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乃至国际刑法的犯罪成立理论吻合,因而新理论模型有利于中国刑法理论与国际社会的对话、交流。《犯罪论体系研究》且以新视角评说“持有型犯罪”“期待可能性”“超规范出罪事由”等争论不休的刑法学命题。
由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涵盖犯罪现象、原因、对策等犯罪问题的各个方面,犯罪学必将涉及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精神病学、警察学、侦查学、文化学、统计学、医学、生物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学说、知识及智识思想。于是,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不仅牵涉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模式,而且还影响到犯罪学概念的界定。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侦查策略与治理要点》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监管体制现状和法律体系现状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并对各地实践进行广泛调研,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侦查与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可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侦查与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本书是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李永升教授以其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合集形式,从理论与实践双重角度,对犯罪学所涉基本问题与典型罪名予以专项阐述的学术著作。作者以基础理论篇—经济犯罪篇—职务犯罪篇—其他犯罪篇为架构,对犯罪学重点问题与典型罪名专文探讨,是犯罪学领域的博学之作,亦为作者多年教学科研之心血结晶。
本书在系统梳理中外女性犯罪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女性犯罪现状,对女性犯罪现象、女性犯罪原因和女性犯罪预防进行了全面研究。内容包括女性犯罪的状况特点和女性犯罪人的属性特征,以性别差异为特点的个体因素,以层次状态为区别的社会因素,以社会保护和刑罚矫正为内容的社会预防,以心理预防和心理矫治为特色的个体预防。 本书通过实证调查和资料整理等方式收录了大量研究数据,在研究中注重性别差异和社会发展变化对女性犯罪的影响,并对常发犯罪类型进行了专门研究,勾勒了当前我国女性犯罪的基本概貌。
特拉伊宁是公认的苏联个对犯罪构成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刑法学家。1946年至1957年,他先后出版了三部关于犯罪构成学说的著作。其中后一本《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被苏联,甚至是今天的俄罗斯学者都作为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引入的经典的刑法学著作,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但是,中国刑法学界对特拉伊宁犯罪构成学说的形成过程、本质特征等知之不详,甚至还存在一些误读。 《特拉伊宁的犯罪论体系》在国内次以特拉伊宁为中心,全面梳理了沙俄时期、苏联时期的犯罪构成理论,详细揭示了特拉伊宁学说的形成过程和逻辑结构,并对贝林和特拉伊宁的学说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述了德国构成要件理论和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的渊源关系。从而为中国刑法学界正确认识特拉伊宁犯罪论体系、促进刑法
由杨瑞琴编*的《纳米技术与潜指纹显现》一书是一本刑事科学技术方面的*作,本书致力于纳米技术在法庭科学、现场微量物质检验上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犯罪现场留有的潜血指纹,如何运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将证据检验出来,确定下来。全书均是利用纳米技术显现微量物证的研究成果。
商品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