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航空器作为航空产业的新贵,正在以几何级数快速增长。有专业机构断言无人航空器将成为新世纪继互联网之后改变人类交通方式、物流形态甚至于重塑人类生活方式的事物。“无人机监管问题研究”不仅是中国科技和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重大需求项目,更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问题。《民用无人机法律规制问题研究》梳理了无人机的历史,厘清无人机理论的基本问题,分析中国无人机法律规制的现状,探讨各国对于无人机的规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动静结合的无人机法律规制制度,并讨论无人机相关的法律制度
本书稿的主要内容。本书以“契约随义务研究”为主题,本体部分共九章,章为“导论”,第二章至第八章为“本论”,第九章为“结论”。作者在章指出,因为本书是以义务为对象所展开的研究,从表面上看似与民法之权利法属性格格不入,故而在导论中首先以说明的方式指出:在以权利为本位的民法中,债法部分却“多从债务的方面设其规定”,可以说,义务乃债法的主线,债之关系上的义务群,乃债法的核心问题;契约义务的构造,则为现代债法之重要课题。第二章,概念论:契约随义务的理论界定。作者主要集中在探讨随义务与先契约义务、后契约义务、保护义务、给付义务等的区别问题。第三章,历史论:契约随义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随义务理论是德国学者在探讨契约给付义务及其履行时首先提出、并以缔约上过失、积极侵害债权为中心,逐步建立起
本书以履行障碍与合同救济为中心,提出“履行障碍法”的概念,并围绕这一概念揭示了中国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构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履行障碍法序说,不可抗力、情势变更、履行迟延、履行不能、拒绝履行、不完全履行、债权人迟延、合同救济总论、双务合同中的履行抗辩、债权人的保全、强制履行等内容。本书主要吸收了英、美、德、日、地区的大量学术资料,并在借鉴的同时较为成功地了这些相关研究资料,形成了在履行障碍法这个重要理论问题上的深度探讨和在较大程度上的拓展研究覆盖面的学术研究风格。
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的关系已成为民法学的焦点问题:前者因向后者扩张,导致其内部逻辑和价值体系混乱;后者因前者渗透致使传统理论遭遇萎缩。在此背景下,本书作者沿着二者的历史轨迹、同源关系、临界边线、制度证成、规范选择和制度设计路径,最终完成了二者直至民法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本书共分五章,章梳理了侵权责任法对合同法传统理念的冲击,揭示了合同法式微和民法体系混乱之虞。第二章对基于债关系衍生的不同体系、功能、价值、效能互补,进行了理论上的比较。第三章从合同法价值体系、契约性救济对侵权救济的补充等方面对合同责任进行了正当性证成。第四章着眼于重叠领域的纯粹经济损失、第三人侵害债权和责任竞合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规范选择和制度设计。第五章对侵权责任的扩张进行修正,创设了以“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保护
本书之出版始于1979年,为因应法律、判例及见解之变更,已经屡次修订,篇幅渐丰,论述之重点在探究民法债编通则之立法意旨,阐明判例、解释所构成之民法理论体系,辅以学说趋向,期望有助于实务见解能随社会生活的变迁而进步,定纷息争,促成彼此的和谐。 本书有机会以简体字付梓,应感谢法律出版社编辑刘彦沣女士的热心联系,先经由前来东吴大学研究民法的王卫权先生转达厚意,继即踌躇,有赖刘女士费心,多次电子邮件往来,诚挚沟通意见,终于成事,借用大理院上述文义,“宁非幸事哉”。惟学术无边,所论难免舛误,尚祈法学闳达不吝指正,以匡未逮。
本书的研究重点是合同法理论的基本范畴。合同法理论的主线和内在逻辑围绕“预期”与“信赖”两个基本范畴展开。这对范畴具有相当强的理论解释力、批判力和重构力。民事主体的分化促成了合同法的“碎片化”,但都保持共同范畴——预期与信赖。预期与信赖很难准确定义,在描述意义上都共同强调社会文化语境的重要性。合同订立方式的变革应准确反映当事人的缔约意图。合同条款规制的核心是要符合当事人的合理预期。合同文本与合同实践既可能相互补充,也可能相互否定。实际履行作为通常的救济方式,应受到市场替代交易方式的限制;效率违约理论有吸引力,但实质上无法实现效率的结果。预期和信赖的保护既依赖公法制度,也依赖私法制度。
行政合同中既包含了单方权力因素,又蕴含着双方合意因素,这是行政合同与单方行政行为、民事合同的本质区别,也是行政合同价值所在。可以说,行政合同是权力行为与合意行为相互“嫁接”的产物,因而堪称公私法的“混血儿”。本书紧紧抓住行政合同之肯綮—行政性与合同性的统一体—对行政合同争议司法审查进行深入探讨。对于行政性与合同性的统筹考虑,试图用行政性与合同性之瓦砾建构起行政合同争议司法审查制度的大厦,是贯穿于本书的一条主线。
本书围绕《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及其解释,参酌比较法上的相关经验,并结合诸家学说与有关判例,对现行立法和现有学说展开详细评析,最终提出判定违法合同效力的基本路径,即:(1)对违法合同所损害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发现;(2)基于比例原则对违法合同所损害的社会公共利益与当事人的私人利益进行权衡,看是否应当将合同判为无效。此外,本书还对违法合同无效后的缓和问题展开了探索,论证了对无效合同作缓和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