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出台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正式建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全国法院在审理与指导性案例类似的案件时,"应当参照"指导性案例。 《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裁判要旨通纂(上下卷)》共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四编;每编由数量不等的指导性案例依据相应法律条款及法条主旨的顺序排列而成;每个案例均有权威出处,并分为基本案情和裁判要旨两部分,裁判要旨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本选题不同于以往的指导案例汇编性著作,它在对既有的知识产权指导案例进行遴选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从指导案例中提炼出来的裁判要旨,为广大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官、律师及其他司法实务人员所的实务工具用书。 同套书中《人民法院刑事指导
目前,对于企业软件相关发明的专利申请行为研究,特别是从专利法律以及专利管理事务角度研究,并上升到软件专利申请运用策略的层面予以探讨的专著,较为少见。 《中德企业软件专利申请行为实证研究》的出版,必将以其内容的时代意义及宝贵价值,进一步丰富计算机软件专利、实务及策略方面的研究文献。
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研究我国外观设计司法保护的现状及全貌,本书全书收录了主要判例的裁判文书。全书分为八大部分,包括:部分:法院判决被告侵权类;第二部分:一审判决被告侵权,被告上诉。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类;第三部分:一审判决被告侵权,原告认为判赔额过低,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类;第四部分:一审判决被告侵权,被告上诉,二审认为原判认定事实基本清楚,适用法律部分错误,二审予以部分改判类;第五部分:一审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类;第六部分:一审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原告上诉,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类;第七部分:一审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原告上诉,二审撤销原判,改判被告侵权类;第八部分:一审判决被告侵权,被告上诉,二审判决被告不侵权,撤销原判与裁定中止诉讼类。
本书从介绍、分析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特点、原因和防治对策入手,认为运用刑法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但刑法介入应遵循的适度性原则。在比较、研究了世界各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立法之后,本书对于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进程予以回顾并指出其存在的缺陷,进而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完善建议。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特殊或者共性问题,本书也展开了集中探讨。例如,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单位犯罪、犯罪数额、共同犯罪、法定刑等问题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书分别对于四种类型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从犯罪构成和司法认定两方面展开了全面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