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检察制度,是一种有相当特殊性的检察制度,而其赖以生存的制度基础,更有其特殊的意义。检察官客观义务研究,亦需在中国当今特有的制度框架下展开。因此,作者在深入分析检察官客观义务的基本法理,包括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基于对中国检察的长期研究与实务观察,着重考察分析了中国司法实践中涉及检察官客观义务的主要问题,其中既包括对检察官履行客观取证、中立审查、定罪救济及维护正当程序等客观义务的分析,也包括对检察机关办案方式与机制、职业伦理、绩效考核等制约客观义务的重要问题的探讨。本书不乏针砭弊端之说,如侦查取证中的致罪偏向及不当采用取证方法,大、要案办理中的程序虚置,外部、内部权力要素对客观义务的妨碍,司法伦理的缺失,检察权运行机制的扭曲,以及绩效考核制度对客观义务的不良影响等,体现了作
本书从婚姻、传承、税务、债务4个角度,以保险代理人经常遇到的66个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案例描述、专家分析和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与保险相关的法律、税务、信托等知识。本书中所涉及的法条、法律内涵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做了相应修改。
本书阐释了商标不与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理,剖析了典型判断,解读了相关法律、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既具有原理性著作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又具有专题性著作的研究深度和实用性,原理与判例相印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律、司法解释与司法政策相交融,是一部具有性和前沿性的力作。
商业秘密保护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商业秘密保护的萌芽。说它年轻,是因为直到现在,商业秘密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疑难复杂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
《中日民商法研究(第10卷)》内容简介:为第十届中日民商法研讨会论文集,涉及民法总论、侵权、物权、商法等领域,本卷特别设计了日本民法修改专栏,对的日本民法修订作了介绍和评述,尤其是翻译了日本民法修改草案条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书是西南政法大学名义编辑出版,采撷的是校外民商法学名家来西政讲座实录。 西政学风之醇正,固然与老一辈法律学人严谨治学、勤于思考的优良传统有历史性渊源,但学子们旺盛的求知欲和老师们、特别是外校专家教授们的无私奉献更丰富了西政学风的内蕴。每一次讲座,学子们获得的都是新的知识或新的分析方法,或如痴如醉,或追问连连,阵阵掌声传导的不单单是对演讲者的尊崇与感激,更饱含了对知识的渴望、敬仰与膜拜。一位民法学家看到西政学子为听讲座,或两人挤座,或相互让座,或攀援窗台,或席地而坐,或其踞蹲守,甚或直挺站立数小时之久,大为感慨,声言“学术西政,名不虚传!”“有如此风气,西政何愁不兴!” 在西政的讲台上,从来不用担心所谓“学霸”、所谓“伪学者”、所谓“官员学者”,在这里,没有他们的气场
本书重点研究商标法的基本价值、基本原则、基本范畴,商标法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的基本规律,商标战略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建议,我国区际商标制度的协调机制。重点解决的难题主要包括证明商标与集体商标的保护利用、地理标志如何促进农业发展、保护与打造国际品牌、我国商标的海外维权机制、商标权担保融资制度、商标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
中国近代商事立法始于清末变法修律。
甘肃政法学院任尔昕、石旭雯两位同志的新作《商法理论探索与制度创新》一书即将出版,我很乐意为之写下几句话,权充以为序。 尔昕同志是我国商法学界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之一。近年来,他致力于对商法学学术前沿问题的研究,提出一些较有见解的学术观点,《商法理论探索与制度创新》一书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全书涵盖了商法的语义、性质及功能;商人立法;企业制度;商法人制度;公司资本制度;合伙法律制度;商行为制度;商事登记制度;商事立法模式的选择等内容。既有对商法的价值与本体的理论探索,又充分关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商事活动的实际。尽管本书体例结构的安排不尽,个别部分在论述的深度上仍需要做进一步挖掘,但总体看来,本书仍不失为一部较有分量的学术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当代中国商事立
法院在适用法律,拟定判决之际,通过阐明其疑义、补充其漏洞,创造新的制度,使自己获得创造法律的功能,进而促进法律的成长。换言之,法律通过司法过程而成长,其实质是通过法官运用法律进行裁判而成长。而研究因裁判而形成的案例,是法学专家学者参与法律形成及成长的权利与义务,其目的在于从法学方法论的立场去阐释、检验法律的解释适用,发现蕴涵于个案的法律原则,进而促进法律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将案例研究作为联系司法实务界与法学理论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必要且必须的。基于此,我希望本丛书的面世,能够为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便捷沟通打开一扇全新之门,使我们从此可以更好的交流往来。
本书对商法中最为关注的内容即商事法律关系、商事登记、商号、公司法、破产法、票据法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引证了中外的商事立法及法律法规,如我国破产法(2006年)、日本公司法(2005年)等。与此同时,在每章最后一节,对近年来的立法新思潮、新制度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使读者在对商法常识性问题了解之余,能够掌握的中外商法动态,并可有选择地激发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强制缔约制度研究》的研究意义、《强制缔约制度研究》的研究方法、合同自由与合同法的社会化、近代以前的合同法、近代合同法及其核心——合同自由、以合同自由为核心的近代合同法的形成、合同自由原则形成的理论基础、合同自由的范围、合同自由并未化、现代合同法及其社会化趋势、近代合同法向现代合同法转变的原因、现代合同法社会化的主要表现、强制缔约的涵义、特征与本质、强制缔约的涵义与特征等等。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几乎每一次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都与“金融创新”这个关键词有关,然而对于金融创新的制度环境尤其是私法规则的研究还远谈不上敏感、深入。《金融创新视野中的商事法变革》从证券化、表外化、全球化三个动态趋势来理解金融创新,试图阐释金融创新的经济现象与商主体法、商行为法的互动关系:商事主体的组织形式需要拓展,融集资本的途径正在扩充,加强内部治理结构的要求亟需得到重视;商事交易的客体已经发展出多样化的各种特殊形态,交易关系的结构日趋复杂灵活,交易的履行方式也更加的专业化。为了回应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商事法律及相关的私法制度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金融创新视野中的商事法变革》由季奎明所著。
《工商行政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全书》收录的文件,几乎涉及了所有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等内容,全书共收录文件832件《工商行政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全书》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依据的传统分类,同时也兼顾企业及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阅读的便利,分为:综合、登记管理、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外资企业管理、市场规范管理、竞争执法、广告监管、商标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安全监管。《工商行政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全书》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内容为基本的分类依据,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办案的实际需要。《工商行政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全书》收录的文件,在每一大类别下,按照文件的效力层级进行细分,同时兼顾文件的时间顺序以及内容的相关度排列,便于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