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专题研究(第三版)》是关于财税法领域重要和基本问题的专题研究。此次修订申请了北大立项教材。2002和2007年前后出版版第二版,学界评价还不错,也曾经被学院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近几年财税法领域的发展变化很大,近国家也通过了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纲要,根据这些理论和制度的变革,重新修订整理相关内容,推出第三版。
财政立法权是制定财政行为规则的权力,在一个国家的财政体制中居于基础的、核心的地位,财政立法权纵向配置事关财政体制、立法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需要从多视角对其进行研究。本书分析了我国财政立法权纵向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域外财政立法权的纵向配置,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财政立法权纵向配置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构想。
《财税法疏议(第二版)》从财政危机等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在财税法领域普遍存在的需要着重关注的"两类问题",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三大主义"。在财税法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上述的问题与主义体现得尤为突出,因而本书又提出了连接问题与主义的"可税性理论",以期更好地指导具体的制度建设,完善对各类主体的权利配置,完善对各类主体及其行为的规制。为此,本书还着重以在财税法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税法为例,探讨了税权的具体分配,以及对各类主体及其行为的税法规制问题。本书涉及到了财税法领域*为重要的一些基本问题,涉及到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及具体制度,适合于各类对财税或财税法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本书分为财政法和税法两篇,共计18章。基于理论研究、财税立法的现状以及教学需要,依循经济原理 法学理论 法律制度的线索展开。前6章主要介绍财政原理与财政法总论,以及具体的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和转移支付法的理论和制度;后12章主要介绍税收原理、税法总论,以及税收体制法、税收征纳实体法和税收征纳程序法的理论和制度,具体包括课税要素理论、税权理论、征纳权义理论等理论,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等税收征纳实体法制度,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等税收征纳程序法制度,以及税收复议与税收诉讼等税收争讼制度。
本书从博弈论和政治哲学的视角,对国际税收政策的传统理论模式进行了深入反思,认为由发达国家俱乐部主导确立的一系列国际税法规则,没有体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诉求,存在理论和实践效果的重大缺陷;提出完全的税收协调与合作并不必然带来分配正义和效率提升,而合理的竞争则能够实现这两个政策目标。 本书为建立更公平和富有效率的国际税收体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从国际税收竞争的角度,把国际税收环境类比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竞争性市场,每个国家都是市场参与主体,相互竞争资本和税收居民。好的国际税收政策,不是用权力去压制竞争,而是要充分引导竞争、消除竞争的阻力,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加强国家间的合作。
为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廉政意识和提高审计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责,根据《审计署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的总体部署和审计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应广大审计纪检监察工作者的要求,我们编辑了《审计纪检监察工作法规制度汇编》(以下简称《汇编》)。 本书收录了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审计纪检监察工作有关的现行有效的法规制度90余件,其中有个别内部文件,请使用者妥善保管。 《汇编》分为七部分,依次为:综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监督检查;审计纪律;信访举报和查办案件;行风建设。
本书分为财政法和税法两篇,共计18章。基于理论研究、财税立法的现状以及教学需要,依循经济原理 法学理论 法律制度的线索展开。前6章主要介绍财政原理与财政法总论,以及具体的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和转移支付法的理论和制度;后12章主要介绍税收原理、税法总论,以及税收体制法、税收征纳实体法和税收征纳程序法的理论和制度,具体包括课税要素理论、税权理论、征纳权义理论等理论,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等税收征纳实体法制度,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等税收征纳程序法制度,以及税收复议与税收诉讼等税收争讼制度。
《纳税实务》根据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立足于职业岗位对涉税业务知识的需要,浅显易懂,着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该书在知识结构上,分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训两部分,在基础理论知识上,主要是各税种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了当前 的税制改革知识,以企业主要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申报和涉税业务的纳税处理为主线,让学生掌握我国现行主要税种的基本法律规定。在技能实训方面,主要结合本地企业常用的涉税业务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涉税业务的处理流程与方法,实现了税法知识与岗位业务处理方法的有机结合。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财会类、经管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学习、培训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