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视野开阔,相关资料翔实。综合运用靠前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等各部门法知识,广泛研究世界各国、各区域和靠前组织的法律文件,撷取代表性案例,比较全面地对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我国相关的法制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本课题的核心就是运用可持续发展观审视环境法理论与制度,运用可持续发展观分析环境法理论与制度,运用可持续发展观创新环境法理论与制度。这既是我申报课题的初衷,也是贯穿整个研究的主线与精髓。本课题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法理论研究的哲学意义,从可持续发展观的主客体关系重构以及“生态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出发,针对环境法理论研究中的合理性论证困境,为缓解“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紧张进行努力。以“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导向,在法律框架内寻找排除“生态中心主义”所面临的制度化路径障碍的方法。可持续发展的“妥协性”饱受生态中心主义者的批判,但我以为,恰恰是这种高超的“妥协”,为走出环境法的理论困境,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将本课题的研究成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书从法学角度对水资源保护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水资源保护贡献微薄的力量。本书共分为五部分内容。部分介绍世界水资源概况、水资源保护现状以及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手段;第二部分对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介绍水资源保护的国际条约与水资源保护先进国家的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经验借鉴;第四部分介绍我国的水资源保护现状及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原因;第五部分针对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进行完善的具体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