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后期资助项目图书。本书对婚姻诉讼程序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厘清了婚姻诉讼程序的概念和性质;梳理了我国婚姻家庭程序的发展脉络;总结了两大法系国家和地区在婚姻诉讼程序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规则;审视了我国婚姻无效诉讼、可撤销婚姻诉讼和离婚诉讼的具体规定和不足之处,结合《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最新修订内容,对疾病婚姻可撤销诉讼的具体诉讼规则和弱势当事人保护进行深入探讨;结合离婚诉讼的实践困境和家事改革现状,对离婚诉讼中 错误的离婚判决、调解书不得再审 的规定提出了质疑;在家事审判改革既有程序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婚姻诉讼程序的具体设想,以期对婚姻诉讼程序体系的研究和构建有所助益。
本书是 司法改革背景下我国民事诉讼运行机制完善研究 丛书中的一本,也是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本书作者是武汉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博士刘芳。本书采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民事诉讼担保的性质、功能、制度价值等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并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介绍其民事诉讼担保程序的制度概况、规则特点以及具体程序;对我国民事诉讼担保的立法现状及制度构建进行了分析,在科学借鉴域外成熟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民事诉讼担保程序的具体设想。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虽已引起我国理论和实务界的一定关注,但截至目前,尚未在制度层面对其展开予以具体设置,这就直接影响到司法实践的顺利开展。为实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诸项应有价值追求,填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领域的空白,急需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的相关特质进行精准把握,进而借鉴国外可取的证明责任分配相关学说和规定,梳理我国现有的分配规则并缕析其不足之处,以不同诉讼类型、不同起诉主体为出发点,构建详细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并辅之以相应配套制度的完善,从而构筑起完备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体系。
无罪辩护(当庭释放)本身就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话题性,张志勇主编的《当庭释放:无罪辩护成功案例精选》精选大成律所刑事辩护律师团队的无罪辩护成功案例,剖析办案思路,详述辩护技巧。本书可读性极强,对案件当事人和辩护律师都具有借鉴价值。可供刑事辩护团队参考。
本书以国际商事仲裁正当程序法律规范体系实施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际商事仲裁正当程序适用条款具体实施问题的系统梳理,聚焦完善我国国际商事仲裁正当程序规则适用的相关理论及制度建设,并提出刑事规范对国际商事仲裁正当程序规制的意义,在动态中推进规则和机制发展创新,目的在于增强我国在有关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本书精心甄选了形式、表述、内容均佳的,处理纠纷类型涉及建设工程、委托代理、股权转让、特许加盟、租赁、保险、承包经营等领域的30篇优秀仲裁裁决书。根据裁决书的写作风格和zui突出的闪光点,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n1.孜孜不懈——严谨构思,规范写作;n2.水无常形——灵活思辨,巧妙运筹;n3.举重若轻——深谙法理,善用法条;n4.精益求精——遵循惯例,专业判断。n这些精选的优秀仲裁裁决书,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既增加了可读性,又能使读者充分领略仲裁员的个人魅力;裁决书的用语简洁、行文连贯,通篇读来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在内容上,则满足了有法有据、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实体要求。此外,每篇优秀裁决书后都附有评注,可谓是“点睛之笔”,以期通过“裁决评注”模式的裁决书展示,让读者感受实务与理论相结合的魅力,同时引发读
本书是《诉讼法学案例教程》,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程系列丛书(共11种)之一。为达成 以案学法 的功效,各书中的每一个案例均应包括 知识要点、经典案例、思考题 三个部分。一、知识要点(注:将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精要说明,侧重于从法理角度阐述。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应该内容饱满。实操性较强的内容,文字力求简洁、通俗、流畅,条理化,重点突出,一目了然,避免内容的重复罗嗦) 二、经典案例(注:尽量选取新的、具代表性的相关案例,以[基本案情]、[主要法律问题]、[主要法律依据]、[理论分析]等展开评述,具体要求参见《郑州大学实践型法学人才培养案例教程编写规范》) 三、思考题(注:根据案件进行提问,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也对案件所涉的知识点进行了提炼)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程系列丛书
本书是李双元法学文丛之国际民商事诉讼研究(第2版),内容涉及国际民事管辖权、诉讼的开始、审前获取信息、临时或预防措施、即决审判和其他特别程序、审理、判决和救济、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及附录,等等。
本书所选案例均是关于当前执行工作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涉及到执行担保、执行和解、追加变更被执行人、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等多个方面,既有成熟的理论归纳,又有创新性的探索做法,以期对执行法官准确理解我国现行执行法律规范、提高执行异议复议审查工作的整体水平有所裨益。
本书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明确了刑事程序公正的内涵,并运用情感分析理论和“亲恐关系”的化学行为学说阐明程序公正与刑罚效果的关系:经历认为是公正的惩罚和认为是公正的惩罚程序,将会对刑罚和适用刑罚的程序产生认同感,从而产生刑罚的威慑和改造效果,这将减少未来的犯罪;经历认为是不公正的惩罚和认为是不公正的惩罚程序,有可能导致对廉耻的淡漠、无知和对刑事法律甚至对法律整体的傲慢,这些将增加未来的犯罪;而在刑罚威慑、改造的效果和对抗法律的效果相抵消时,刑罚惩罚和未来的犯罪无关。
本书围绕对核心法律的理解和应用,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法律条文作了详细解读。 本书通俗易懂,简洁实用。条文注释、名词解释、实用问答等对法律条文不同角度的解读,都突出了一个特点,即语言平实易懂,尽量以通俗的语言概括出专业的意思;内容精炼简洁,尽量把最有用、最核心的内容呈现给读者。
本书章侧重于证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法律规定,紧密结合工伤事故官司的证据知识,目的在于从宏观角度阐明证据法的最基本、最实用的知识,为第二章的案例和证据指导部分提供强有力的理论铺垫和支持。在写作中,作者尽量将深奥的证据理论通俗化、具体化,并配合适当的案例便于读者理解、消化理论知识。“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本部分内容,读者不可轻视,应当仔细阅读,努力消化,为掌握中篇的具体证据技巧做好充分的理论储备。 第二章则着眼于工伤事故纠纷的主要几个阶段,以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为平台,每个案例都说明了举证、质证、认证的具体情况,便于读者吃透案情。然后,运用章中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践经验,总结案例中的证据经验与教训,提炼出对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证据原则和方法。对于第二章部分,读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深刻指出:“查处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法定职责,必须严格履行,有案不查就是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