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益诉讼实质上是对行政行为的一种监督方式,是对传统的公权力制约公权力的发展和完善。为制约某项公权力而设置、扩张另一项公权力,为制约此项公权力又设置、扩张另外一项公权力如此恶性循环,将导致公权力的恶性膨胀,对私权利和公共利益造成更大的威胁。本书是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供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著者从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精心选择真实案例,围绕、紧扣其中反映出来的热点问题,按照司法实践中法的适用过程,从证据的一般界定开始,结合行政诉讼的固有特点,就行政诉讼当中举证责任的事项、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要求,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人民法院在审查、认定行政诉讼证据中应当注意和遵循的问题与规则,在分析具体判例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实践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行政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收录了截止至200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行政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性文件、司法工作规范性文件的正式文本。包括受案范围与管辖、案由、审判程序、证据、法律适用、法院文书、国家赔偿、附录等。
行政程序证据规则概述行政程序证据种类与证据排除规则行政程序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行政程序证明标准行政程序证据调查、提供、保全和保存规则行政程序证据审查与采证规则
本书主要内容如下: 章对于事实调查模式的研究,引入了职权探知主义与辩论主义的理论模型,尝试搭建能够容纳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分析框架,提出辩论主义更符合我国目前实际的观点。第二章对于举证责任的研究,以大陆法系举证责任分配的“规范说”为基础,提出根据行政诉讼的特殊性形成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规则——主张行使行政职权职责的当事人,对职权职责形成要件承担客观证明责任;主张不行使行政职权职责的当事人,对职权职责妨碍要件、职权职责消灭要件、职权职责排除要件承担客观证明责任。这一见解为我国行政诉讼提供了可兹操作的举证责任分配公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第三章对于证明标准的研究,提出应当建构我国行政诉讼的一般证明标准,引入大陆法系通说的真实确信理论作为一般证明标准的法理基础,并在一般
◎以案释法:从全国各级法院的23215个真实判例中萃选出632个典型判例来解读法律,涵盖诸多社会热点,帮助读者深刻领会法律适用的要点和难点,发现行政法思想。◎规范分析:重视对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与之配套的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的解释、批复、文件及各部委规范性文件、内部文件、各地区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的适用解读与分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三版)》主要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共27章,对行政法概念、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规范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与征用、行政确认与行政裁决、行政给付玉行政奖励、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行政程序与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等作出了详细论述。本书既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法官、律师等司法界人士使用。
中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实践面临诸多深刻的矛盾与问题,说其陷于困境之中亦不为过。《行政复议法》反当代各国争议解决制度的发燕尾服之道而行,将行政复议制度定位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制度而刻意回避司法化,是为症结所在。改革行政复议制度,必须从司法化这一根本入手。所谓行政复议制度的司法化,并非照搬司法程序,亦非搞“一刀切”,而是在保持以行政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效率优点之同时,尽量引入司法程序所具有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根据行政管理的具体领域,当事人受到影响的权利的性质等多个标准进行分类设计,使行政复议制度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限度地保护公民与组织的合法权益。
本书根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内容,不仅注重准确解释新增加和有修改的法律条文含义、分析比较新旧条文的变化,而且还注重介绍相关立法背景、修改过程中讨论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学理论观点、新制度设计等。本书在深入探究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条文,对司法实务适用中应当注意的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的点评,实现先进法学理念与现实司法适用的科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