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根据2017年9月1日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为主体法,就重点条文进行权威注释,并辅以相关指导案例、典型案例裁判要旨,方便读者迅速查看、全面理解、准确掌握条文内容,帮助广大读者学法用法,是学习适用我国仲裁法相关法律制度的实用图书。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中国与全球化相互作用引起了学术和实践上的极大兴趣。本书的出版十分适时,因为它涉及这个重要议题,并在其历史发展和现代背景中,探讨当代中国仲裁法律和其实践。有别于其他国际仲裁的书籍,本书以跨学科的角度和比较的方法切入。它检视仲裁在全球仲裁法律和实践的一统下的背景下的发展,并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法律、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
本书是一部研究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衔接的专著,主要从两种制度的价值理念和规则设计的衔接为研究视角。对商事仲裁时效、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土地承包争议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衔接中的理论问题和实务争议进行研究。本书运用立法比较、理论分析和实务梳理等研究方法,对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和土地承包争议仲裁领域中的时效规则设计及适用进行了探讨。在文献中,尚无专门以仲裁时效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出版。
本书立足于仲裁制度的基本理论,借鉴在商事仲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以及国际性商事仲裁规范的发达实践和先进理念,细致梳理我国仲裁制度的一般机理,并检讨我国仲裁立法和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仲裁立法的基本路径和对策。
作者研究解释适用法律的方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九九五年出版《民法解释学》一书。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民法解释学的历史;二是民法解释学的基本理论;三是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四年曾对本单位民法博士、硕士研究生讲授。一九九四年后,专在各种法官培训班上讲授。考虑到中国大陆法官队伍的实际,只讲原书第三部分,以“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为题。尽量回避理论性论述,采用浅显平易的口头语,着重以实际的判决例或解释例演示各种方法的运用。 撰写《民法解释学》时,所举外国法院和我国台湾法院的判决例较多,所举中国大陆法院的判决例殊少。在近十年的讲授过程中逐渐增加了许多中国大陆法院的判决例和解释例。正是中国大陆法官裁判的这许多成功判决例和解释例,增强了作者对中国大陆的法院终将走出地方保护
本书收入作者的刑事辩护词13篇,主要包括:刘奎鑫故意杀人案二审辩护词、程景奋故意伤害案一审辩护词、杨志春受贿案一审辩护词等。
如果您是用人单位:可能遭遇过劳动者提起的劳动仲裁或诉讼,并为用人单位胜诉之艰难而感慨;也可能因劳动者违约或过错而主动提起过劳动仲裁或诉讼,并为用人单位的貌似强势而无奈;还可能因在劳动仲裁诉讼中的失误导致的严重不利后果而懊悔;……您的这些问题和烦恼,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一些解决方案。如果您是劳动者:可能在面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想要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时因不知如何办理而忍气吞声;也可能在提起劳动争议时因状告对象、受理机构或请求事项的不合规而多次奔波仍无功而返;还可能因庭审过程中不知审理流程和技巧而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未获支持;……您的这些问题和烦恼,也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一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