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0-100元
  • 4.9折-5.9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司法鉴定证据研究
    •   ( 0 条评论 )
    • 纪宗宜 等著 /2012-06-01/ 法律出版社
    • 查明案件事实,弄清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系,终实现司法公正,而司法公正需要司法鉴定来维护,司法的实体公正需要司法鉴定来保障,司法程序公正需要司法鉴定来实现,在现代的司法证明活动中,司法鉴定是服务于司法的科技实证活动。那么司法鉴定是什么,该怎么实现司法鉴定?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刘红、纪宗宜和姚澜便三位教授的《南岭法学学术文库·司法鉴定证据研究》吧。

    • ¥58.98 ¥119 折扣:5折
    • 民事证据收集、举证、审查【正版图书,达额减,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刘玉民 等编著 /2014-10-01/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核心主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给全民提供更权威、更实用的法律帮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日前隆重推出重要普法读物系列:《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知识宣讲系列》,该系列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汉斌担纲总顾问,最高人民法院常委副院长沈德咏担任总主编。该套丛书将为读者带来丰厚的法律维权的超值服务:第一,作者权威:该系列组建的法律专家团队具有富有丰富的司法经验,主要包括法官、检察官、专业律师,将为读者提供权威实用的法律维权指导。第二,涵盖面广: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结构特征,以宪法为统帅,内容紧扣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结合百姓相关的生活维权热点,选取了50多部重要法律,对其法律知识的运用和含

    • ¥86 ¥173 折扣:5折
    • 举证责任与证明度
    •   ( 0 条评论 )
    • 姜世明 /2017-02-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举证责任与证明度》收录五篇关于民事证据法学之学术论文,包括:消极事实之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转换、证明度之研究、释明之研究、表见证明之研究。学说及实务上对于消极事实举证责任之分配向存在一误解,亦即以为主张消极事实者不用负举证责任,本书对于此一问题,引据德国证据法学之讨论资料,区分类型,进行个别评估,用以厘清此一证据法上之难题。对于举证责任转换,本书亦厘清对于举证责任必要移转与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而在法定举证责任转换与意定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亦提出详细分析,研究者应可藉此书而对于相关概念获得厘清之效果。就证明度及释明之证明度而言,在台湾本对于此一问题甚为陌生,本书提出反驳部分学者引用美国所称优势证据理论之十余种理由,并提出邻近于真实之较为高度盖然性作为基准(90%),详细论证,应

    • ¥83.57 ¥169.14 折扣:4.9折
    • 司法证明过程论:以科学为视角
    •   ( 0 条评论 )
    • /2012-05-01/ 法律出版社
    • 《司法证明过程论以科学为视角(1952-2012)》是一本以科学为视角来研究司法证明过程的学术著作。该书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摆脱传统的法学思维范式的束缚,从理念、技术与规范等多个角度,对司法证明过程展开全方位、立体式的考察,以期深入揭示证明过程的内在规律。

    • ¥78 ¥157 折扣:5折
    • 证据法哲学——在探究真相的过程中实现正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3 条评论 )
    • (新加坡)何福来 /2021-02-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作为一部阐释证据法之哲学基础的著作,是证据法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何福来教授在书中从事实认定者的内部立场这一独特角度出发,分析事实认定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各种规则。其重要观点是:公正问题必须被置于首要位置,要优先于社会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刑事司法制度就难以通过道德正当性的检验。这部著作在证据法学领域非常重要,值得被证据法学者以及其他对法律事实认定之道德原则和认识论感兴趣的人们深入研读。

    • ¥91.9 ¥158 折扣:5.8折
    • 举证责任与证明度
    •   ( 0 条评论 )
    • 姜世明 /2017-02-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举证责任与证明度》收录五篇关于民事证据法学之学术论文,包括:消极事实之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转换、证明度之研究、释明之研究、表见证明之研究。学说及实务上对于消极事实举证责任之分配向存在一误解,亦即以为主张消极事实者不用负举证责任,本书对于此一问题,引据德国证据法学之讨论资料,区分类型,进行个别评估,用以厘清此一证据法上之难题。对于举证责任转换,本书亦厘清对于举证责任必要移转与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而在法定举证责任转换与意定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亦提出详细分析,研究者应可藉此书而对于相关概念获得厘清之效果。就证明度及释明之证明度而言,在台湾本对于此一问题甚为陌生,本书提出反驳部分学者引用美国所称优势证据理论之十余种理由,并提出邻近于真实之较为高度盖然性作为基准(90%),详细论证,应

    • ¥83.55 ¥170.14 折扣:4.9折
    • 刑事证明理论
    •   ( 0 条评论 )
    • /2004-04-01/ 人民公安大学
    • 传统证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证据,主要研究证据的概念、属性以及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证据各自的特点等;二是证据的运用,主要研究证据的收集保全、审查判断以及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等。由此建构的证据学理论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将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基本等同于办案人员主观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因此主要涉及认识的问题,证据怎么样去伪存真,认识怎么样由浅入深,后办案人员的主观认识怎么样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现代刑事诉讼,审判是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被追诉者的刑事责任问题要得到终确定,法庭要对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应否处以刑罚的问题作出终局的、权威的裁决。现代刑事审判,采取证据裁判原则,即发案件争议事实的认定应当依据证据。

    • ¥81.64 ¥166.32 折扣:4.9折
    • 举证责任与证明度
    •   ( 0 条评论 )
    • 姜世明 /2017-02-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举证责任与证明度》收录五篇关于民事证据法学之学术论文,包括:消极事实之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转换、证明度之研究、释明之研究、表见证明之研究。学说及实务上对于消极事实举证责任之分配向存在一误解,亦即以为主张消极事实者不用负举证责任,本书对于此一问题,引据德国证据法学之讨论资料,区分类型,进行个别评估,用以厘清此一证据法上之难题。对于举证责任转换,本书亦厘清对于举证责任必要移转与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而在法定举证责任转换与意定举证责任转换之区别亦提出详细分析,研究者应可藉此书而对于相关概念获得厘清之效果。就证明度及释明之证明度而言,在台湾本对于此一问题甚为陌生,本书提出反驳部分学者引用美国所称优势证据理论之十余种理由,并提出邻近于真实之较为高度盖然性作为基准(90%),详细论证,应

    • ¥77.27 ¥156.54 折扣:4.9折
    • 品性证据:一种设证法理论
    •   ( 0 条评论 )
    • (加)道格拉斯·沃尔顿 著,张中 译 /2012-08-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道格拉斯·沃尔顿编著的《品性证据:一种设证法理论》是关于品性证据及其判断的著作。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应如何正确应用证据和逻辑推理来支持和质疑对品性证据的判断。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即多态模拟推理,亦即多人参与的模拟推理。根据这一理论,人们运用描述推理刻板形式的规划识别和论证模型能够获得他人品性特征的合理结论。《品性证据:一种设证法理论》对合理使用以及滥用品性判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根据论证方案或论据形式判断品性证据的新途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设证推理,即从给定数据到解释该数据的假说的推理,这是法庭科学证据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种推理形式。设证推理在人工智能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科学假设构建和测试的发现阶段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在对案件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设证推理被应用于多人对话模式

    • ¥61 ¥123 折扣:5折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问题研究
    •   ( 0 条评论 )
    • /2014-1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问题研究》是对作为近年来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热门讨论的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讨论。本书的写作基础是对全国多个省市的走访、调研,在大量的实证调研基础上,本书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情况以及外非法证据排除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的较为集中的研究介绍,同时指出我国目前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本书的出版对于我国进一步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53.98 ¥109 折扣:5折
    • 正版!刑事证据法专论 9787561525296 厦门大学出版社【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2006-03-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刑事诉讼以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为主要目的。事实明确,适用法律才能正确,欲求事实明确,则有赖于证明。为证明事实,则需证据。哪些材料可以作为证据,如何收集证据、采用证据,以及如何应用证据证明犯罪事实,都应当遵循的规则,其中有些规则已经上升为刑事证据规则,但绝大部分规则都离不开人类思维的一般经验法则和逻辑法则。系统地讨论这些规则无疑会提出一系列纷繁复杂、令人生畏的哲学问题。这也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为了避开一些智力雷区,我们选择了一些相对微观、相对具体的刑事证据问题作为本书的论题。知识有时需要收缩,才能开花结果。否则知识愈多,包袱愈重,忧虑愈深,终归沉寂。为求局部的突破,必须泯灭追求系统的冲动。学海无涯,生也有涯。有限的生命仅能做有限的耕耘。但愿本书对刑事证据法专题的局部性研究,能够

    • ¥70 ¥140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