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 5.9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民事证据法
    •   ( 701 条评论 )
    • 张卫平 著 /2017-06-01/ 法律出版社
    • 关于民事证据规范,虽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典加以规定,但在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法律以及司法解释中均有诸多规定。这些规定构成了我国的民事证据规范。如何正确理解或解释这些有关民事证据的法律规范涉及民事证据的原理问题。《民事证据法》从民事证据原理的角度阐明民事证据规范和民事证据运用的基本原理。 为了强调民事证据原理的实际运用,《民事证据法》设置"案例分析"栏目,旨在提升读者的具体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栏目内容丰富,点评精彩,囿于篇幅特以二维码方式呈现。另设置"知识扩展",以便读者更多地了解域外相关制度和理论,扩大读者的视野。除此之外,《民事证据法》辅文部分还安排"关键词索引",便于学习者对照查阅。以上皆为本教材特色之所在。《民事证据法》适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对民事证据法

    • ¥33.3 ¥48 折扣:6.9折
    • 论证评价与证据
    •   ( 66 条评论 )
    • 樊传明 /2023-12-26/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在论证研究领域,厘清 论证 和 证据 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兼具理论和实践性质的问题。本书将会分析如何使用证据做出对争议问题的正反论证,并且借助在人工智能领域新近发展的论证模型予以展示。 本书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案例,以便说明在针对争议事项的自然语言论证中如何使用证据和架构推理。本书使用了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概念工具,包括论证图示、解释图表、论证型式等。本书遵循了形式对话模型,这种模型将一个论证视为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互动。该模型还能呈现出一个论证所处的各种对话环境。在对重要议题的公共讨论和在对法庭证据的审查中,专家意见证据的应用与日俱增,以至于现在任何对证据推理的研究都需要考虑到这一趋势。因此本书的许多篇幅会关注基于专家意见的论证。 与证据、论证、解释等概念相对应,应当秉持一种可废

    • ¥46.8 ¥65 折扣:7.2折
    • 证人证言可信性研究
    •   ( 5 条评论 )
    • 姜丽娜 /2024-11-01/ 法律出版社
    • 证人证言是最常见的证据之一,在整个证据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证人证言与人的感知、记忆、陈述密不可分,证人证言可信性是法学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书以法学和心理学的双重视角就证人证言可信性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立足我国司法实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尝试建构证人证言可信性研究的科学体系。

    • ¥44.7 ¥58 折扣:7.7折
    • 司法视野中的公证保全证据
    •   ( 446 条评论 )
    • 薛凡 主编 /2014-12-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公证保全证据是指诉讼开始前,公证机关根据当 事人的申请,对与申请人的权益有关的、日后可能灭 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采取一定的措施,先行予以收集 、固定并进行保管以保持其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活动。 本书作者是公证行业的资深公证员,对于公证保全证 据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和理论研究能力。薛凡主编的 《司法视野中的公证保全证据》正是作者基于其多年 工作经验和思考的基础上,从司法角度对公证保全证 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从而为各公证处从理论 到规范上进一步完善公证保全证据提供了参考。本书 是国内*部从司法角度对公证保全证据进行全面介 绍、阐释和剖析的著作,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可作为各公证实务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的业务指导 资料和参考资料使用。

    • ¥32.4 ¥45 折扣:7.2折
    • 证据法学论丛(第九卷)
    •   ( 0 条评论 )
    • 编者:潘金贵|责编:俞骊 /2022-04-01/ 中国检察
    • 本书为证据法学论丛第九卷,是 犯罪证据专题。分设卷首视点和四个栏目, 个栏目较为集中地讨论了 犯罪 侦查与技术侦查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审查判断、转化运用等,第二个栏目围绕 案件证据的收集、审查与判断,讨论了吸毒驾驶案件的鉴定、新型 犯罪的证据收集、印证审查的价值与局限、零包贩毒的审查路径以及毒品案件辩护中的证据问题。第三个栏目从实证角度,对捕诉一体化下 居间犯罪的标准、证据不足不起诉问题、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犯罪主观明知的认定、印证证明存疑 案件作了探讨。第四个栏目主要以司法机关 案件办理情况为样本,分析了 犯罪案件的证据运用和 犯罪刑事司法防控体系的构建。

    • ¥35.03 ¥52 折扣:6.7折
    • 证据法原理——中国证据立法前瞻性问题研究丛书
    •   ( 1 条评论 )
    • 高家伟 等著 /2004-05-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证据,是司法正义的基础,没有证据的司法,其正义性、公平性很难得到保障。要使我国司法实现正义与公平,必须夯实司法正义与公平的基础--证据法!这也是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建立民主法治型社会的基础。 证据法,简而言之,就是以证据证明待证事实的法律,其内容无非是证据与证明两大块,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是,证据是证明的基础与手段,证明是证据的必然结果与要求。这些内容,,不属于任何一部诉讼法,但是在三大诉讼中能够普遍适用。第二,它与程序法有联系,却并非程序法的内容,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有点类似于实体法规范的规范。法官和当事人把它当做实体法规范直接引用。第三,从立法技术上讲,对于证据法规则,任何一部诉讼法都不能把它全部也括进去。所以,证据法与诉讼法的关系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证据具有公开,洼,决定证据行

    • ¥35.1 ¥39 折扣:9折
    • 证据法学
    •   ( 12 条评论 )
    • 孙维萍 主编 /2009-12-01/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本书由国内本领域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中青年专家、学者编写而成,既阐述了证据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也兼顾介绍了相关法律程序方法。内容包括:证据法学的性质和证明制度的发展历程;证据概念内涵和证据的种类、分类;证明的原则和证明规则等。本书适合政法院校(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阅读和教学使用。

    • ¥31.9 ¥39 折扣:8.2折
    • 证明标准研究【正版】
    •   ( 0 条评论 )
    • 刘金友 /2009-12-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对于事实举证者和判定者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与规范作用。对举证者来说,负举证责任者通过证明标准明确知悉自己的举证达到何种证明程度才可以卸下举证责任,因此而积极举证;对不负举证责任者来说,举证虽系其权利。但他通过证明标准明确知悉负举证责任者的举证达到何种证明程度才可以卸下举证责任,从而有利于其为了自己的权益而积极反证,以使对方举证的证明效力得到抵消,使其证明达不到标准。举证双方有了证明标准这一尺度,举证就具有了积极性、竞争性和可预见性。而对于事实判定者来说(这里讲的是事实判定者而不是事实裁判者,因为它不仅包括法院作为事实的裁判者,还包括侦查、起诉机关作为事实的决定者),证明标准一方面是其指导和衡量事实举证的尺度,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其指导和规范自己对事实判定的尺度。

    • ¥42 ¥52 折扣:8.1折
    • 刑事案件证据实务丛书 暴力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审查与认定
    •   ( 0 条评论 )
    • /2015-01-01/ 中国检察出版社
    • 高保京主编的这本《暴力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审查与认定》重点分析了对于暴力犯罪案件中的证据如何收集、如何审查以及如何认定。通过理论概述与案件分析的模式详细阐述了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八种证据形式,分别为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鉴定意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笔录类证据。

    • ¥38 ¥38 折扣:10折
    •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适用指南
    •   ( 6 条评论 )
    • 裴显鼎主编 /2016-01-01/ 法律出版社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法的核心制度之一,其适用关系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当性,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其意义和地位不言而喻。本书为配合*人民法院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学习和适用而编写,通过典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案例,详解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要点,并辅以若干调研文章深入阐发规则实施情况,对各级法院、检察院正确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重要指导意义。

    • ¥35.6 ¥45 折扣:7.9折
    • 证据法学
    •   ( 119 条评论 )
    • 陈光中 主编 /2011-05-01/ 法律出版社
    • 本教材适用于法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司法人员。 本书具有四大特点: 体系完整 全面叙述了证据法的历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对联合国和外国证据法也作适当介绍。 资料新颖 介绍了近公布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 理念主流 并有改革创新之见。 联系实际 附有古今中外典型案例。

    • ¥36.8 ¥43 折扣:8.6折
    • 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研究
    •   ( 0 条评论 )
    • 李明辉//李育侠|责编:文鹏//王倩 /2020-06-01/ 重庆大学
    • 审判中心主义是一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并以实现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为目标的科学诉讼观和方法论,旨在纠正原来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侦查中心主义的弊端和倾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司法证据制度,保障法官裁判的真实和正确,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刑事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定案件事实和作出正确裁判的关键和核心,证据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审判中心主义能否实现,关系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建立。因此,想要实现审判中心主义,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必须首先对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进行改革,使其符合审判中心主义的要求,本书即以此为主线而展开。本书 章为我国实行审判中心主义的背景,旨在从时代、实践和哲学三个方面说明实行审判中心主义的必要性

    • ¥43.18 ¥68 折扣:6.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