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实践,从实际判例中总结梳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重点难点问题,以点带面,全面引入相关的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系统阐释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例注解,以期加深读者对于此项诉讼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本书首先简要介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点概念、特征、功能、重要内容及内在结构,接下来详细介绍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起诉条件,全面盘点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并辅以案例予以说明。在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审理方式部分,重点介绍了分案与并案、示范诉讼、证明规则、裁判方式,重点分析了课予义务判决、撤销判决、重作判决、履行判决、确认判决等裁判方式的适用条件和逻辑关系。
民事强制执行是实现债权人民事权利的程序,其复杂性不亚于定分止争或预防纠纷的权益判定程序。尤其是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极具特殊性,实体法与程序法交织缠绕、不同部门法交错适用,各种权力相互角逐、不同利益对立冲突,是法律与社会碰撞*为激烈的场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为严重的领域。本书立足中国问题,共设置十个专题,聚焦民事强制领域的重大、疑难、热点问题。内容既涉及执行立法、审执分离、执行救济等理论和实务持续关注的问题,也涉及执行信息化建设、间接执行措施的适用、民事执行权与行政权的冲突等近年来实践热烈探索、理论亟需回应的新问题。
学界对罪量因素(定量因素)的关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8年,储槐植先生在《法学研究》第2期上发表《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一文,定量因素概念始进入我国刑法理论研究视野。研究罪量因素的合理性,对科学认识我国刑事立法、确定合理有效地遏止违法与犯罪行为的刑事政策、正确界定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关系、完善 刑事制裁 行政制裁 二元惩治模式、推动刑事法治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罪量因素在犯罪成立体系中的地位、价值,对完善犯罪构成理论,增强犯罪构成理论的解释力、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学研究的基石,通过罪量因素研究,为完善犯罪构成理论提供合理路径。研究罪量因素之表征 数额、情节、后果等规定的具体涵义,有利于构建科学且解释力强大的刑法理论,使我们对刑法的理解更准确,结论更
在民事执行领域,参与分配制度是一项在执行竞合、案款分配、破产清算等一系列制度的 夹缝 中生长起来的一项制度。考察这一制度,需要重视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及其形成的背景,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而是需要回到参与分配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个出发点,深入探讨制度设计的理念基础,从发展的视角进行前瞻性研究。经过课题组几年的研究现已结项,在对结项报告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本书。
公诉裁量权是20世纪中叶以来蔚然兴起的一项重要制度,无论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的公诉裁量权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审判不再是处理案件的唯一方式,大量的案件通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的裁量处理得以分流。当然,公诉裁量权的扩大也必须受到限制。当下,我国需要扩大公诉裁量权,以解决积压的案件,有效实现案件的分流。同时,也需要提防权力异化的风险。在对检察机关赋予公诉裁量权的同时,完善公诉裁量权的控制机制,对公诉裁量权进行有效制约,从而实现 以审判为中心 诉讼制度下的公诉裁量权的最佳运行。书稿分为七章,从公诉裁量权的内涵解读、政策演进、适用状况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公诉理论和实践的审视,对我国公诉裁量权的运行从主体、方式、标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正当行使公诉裁量权,如何
保险法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石,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保险法律不制度的规范、引导与保障。本书延续前三辑的核心理念,力图从保险案件裁判实务中,提炼出保险法理论发展新方向、新思想,以期为后续类似案件裁判提供新路径。本书共收录18篇文章,皆为投稿文章中质量较高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论文,不仅涉及私家车从事网约车、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事物的保险相关问题,还针对保险案件中的禁止性规定、禁反言规则等条款在案件裁判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调解法学》系统阐述了调解学(包括诉讼调解和非诉讼调解)的原理、特点、规则、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我国现行诉讼调解和非诉讼调解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对与调解学相关的概念、制度进行了区分和比较,对与
本书围绕两条主线展开论述:,关注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构造的基础理论奠基。该部分主要透过结构主义和系统论视角,秉持动态平衡诉讼观的指导,深入探讨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构造的互动关系,提出我国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构造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第二,系统阐述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构造的基本样态,揭示在三角构造的框架下权利保障与权力规范运行的现实模式。通过审前程序中三方主体互动的构造样态,在审前程序中贯彻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平衡以及实现诉讼效率等基本理念。
高检院组织编写检察 “十大业务”培训教材,旨在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加 强过硬检察队伍建设,提升法律监督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以检察工 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书为经济犯罪检察业务教材,介绍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走私案件,妨害对公司、
该书根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结合《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对 以审判为中心 背景下刑事诉讼相关的14个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共分14章,14个问题的确立,既尊崇了刑事诉讼的传统,更体现了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诉讼改革的需要。
本书立足于对证券市场核心法律问题的识别与处理来总结我国三十多年来证券法律服务的经验与心得,帮助证券从业律师快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上篇简要介绍我国证券市场和证券法律服务的简要历程。下篇提炼了28个核心法律问题,全面展示证券法律服务中的常见问题、注意事项及工作方法。这些问题无一例外是证券从业律师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为了便于读者深入了解每一个核心法律问题,下篇在编写体例上采用了五段式结构:(1)释义,即对相关概念作中性的通俗的解释。(2)适用范围,主要说明在证券法律服务领域的哪些方面将会涉及该法律问题。(3)规则出处,即列举调整该法律问题的现行有效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4)律师实务,总结概括识别和处理这些重大法律问题的理解与经验,直面证券法律服务市场*前沿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