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团队关于英美合约法系列著作之第四部,与《损失赔偿与救济》《合约的解释:规则与应用》《合约的履行、弃权与禁反言》共同针对合约法中的重要、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从国际商法与国际商事实践出发,以帮助中国 走出去 的企业与自然人应对复杂商事交易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为立足点,围绕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这一课题展开。全书重点阐释了国际商事活动中虚假/不正确陈述、可诉陈述、沉默与隐瞒、疏忽或欺诈意见、错误、非法、胁迫、不当影响与不合理/显失公平交易等因素对合约效力的影响,以及可以适用或依赖的立法、先例、救济途径等,通过大量的先例和真实案例以及鲜活的细节和务实的技巧,帮助读者系统性地学习贯穿国际商事交易的基本理念和规则,并为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指引。 本书对律
《梁西国际组织法》 (第八版) 源于梁西先生为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多年开课的讲义;初稿完成于1981年,与荷兰国际法学家谢墨斯 (Henry G.Schermers)的《国际组织法》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Law) 的出版是同一年。1984年正式出第一版,名《现代国际组织》,是国内有关国际组织法的第一部专著,也是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我国在这一新兴国际法学科领域唯一的专著。该书在此后长达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经梁西先生自己多次精心修改补充,1993年作为 七五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出第二版,更名为《国际组织法》,并荣获国家 第三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6年应约再作修改后,又以繁体字竖行本在台湾(志一出版社)出第三版。1998年出第四版。2001年出第五版,并经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 研究生教学用书 ,被学界誉为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2011年杨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是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之一,也是其中最早的一个。中国于1981年加入了《消除种族歧视公约》,并积极履行相关义务。 本书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本系统分析《消除种族歧视公约》的评注。该书结合大量实证资料和学术文献,介绍了《消除种族歧视公约》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分析了核心条款的准备工作、缔约国和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实践并加以评论,阐述了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如何落实《消除种族歧视公约》的报告和申诉程序并在此过程中保持其生命力、增强其相关性。 本书是理解和研究《消除种族歧视公约》的必 备工具书,对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对从事国际人权法和人权工作的学者、学生及实务工作者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是从宏观维度审视国际法的法学专业著作,是在作者2013年的著作《国际法哲学导论》基础上融汇理论进展、实践更新与学识深化的全新作品。书中以国际法领域前沿问题、具体问题、真实问题为切入点,立足于中国经验、中国话语、中国方案,对国际法从本体论、意义论、权威论、方法论、辩证观、运行论、价值论、发展论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考察,解析国际法规范存在的理由,解构国际法规范运行的动因,解读国际法规范背后的制约,从而反思国际法在环境构造和运行机制上存在漏洞和偏差。本书以严密的逻辑与精准的表述为特点,融合国际与本土、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是国际法领域理论层面的佳作,适宜国际法、法理学专业学者阅读适用。
本书全面展示了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对德国的社会保险、社会赔偿和社会促进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填补了德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的空白。在社会保障立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过程中,语言障碍成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拦路虎”,因此,本书将是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险立法研究的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空间法研究水平,为广大空间法研究学者提供系统的研究资料,北京理工大学空间法研究所立足于对每年的空间资料的系统整理,主办了《中国空间法年刊》。我们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该刊办成一个学术交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2023年9月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两度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202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
曾国藩,中国历历史记录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本书选录其诗、词、联、文、赋及其他等,从中可窥曾国藩为人处世、治军治家的理念,于今亦有可借鉴之处,可读性强。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是作者在海内外发表的国际经济法论文的自选集。三十余年来,作者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实际,较深入研究中国特色国际经济法的重要理论和实务问题,学术成果丰硕。第一至四编是论文集,分别探讨“国际
本书节选翻译《美国专利审查操作指南(MPEP)》2100章“可专利性”(patentability)部分。该章节内容相对独立,主要是对《美国专利法》101条(专利保护的主题)、102条(新颖性)、103条(非显而易见性)和112条(清楚完整)等 重要的实体法条的解读与适用,不仅与我国的对应法条高度相关,还涵盖了我国专利法中实用性、优先权、单一性、修改超范围、必要技术特征等重要实体条款涉及的内容,因此对于我国专利申请与审查及学术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正文共七章,围绕着确定管辖权、法律适用以及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这三个核心问题而展开。具体而言,各章主要包含以下研究内容:章奠定研究陆空联运合同国际私法问题的基础理论。第二章研究如何确定陆空联运合同案件管辖权。第三章研究运输公约,主要是《蒙特利尔公约》,适用于陆空联运合同所包含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区段之条件,以及前述公约扩张适用于陆空联运合同本身的条件。第四章研究陆空联运合同法律适用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陆空联运合同中运用法律选择方法确定合同准据法。第五章探讨陆空联运合同准据法适用中的问题。第六章考察陆空联运合同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本章首先考察陆空联运判决如何适用《公路公约》规定的判决承认与执行机制。而后,本章遵循承认外国判决的一般程序,首先分析承认陆空联运合同的条件。而后考察